202X年城镇建设发展专题报告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42436908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城镇建设发展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X年城镇建设发展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X年城镇建设发展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X年城镇建设发展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X年城镇建设发展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城镇建设发展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城镇建设发展专题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镇建设发展专题报告* 镇位于 * 县西北部,东距 * 县城 45 公里,西距 * 市区 75公里和* 县城 25公里,镇域面积 45平方公里,辖 10个行政村, 108个村小组,万人,是辐射 * 两省三市的区 域性中心镇,是 * 油田的主采区。近年来, * 镇认真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镇域经济和强 镇富民的大战略来抓,按照“产(产业园) 、城(小城镇) 村(新农村)”一体化发展工作思路, 以建设小城市为目标, 坚持以产兴城、 以城促产、 以农助工、 以工哺农、 以城带农、 以农育城,大力推进三个集中(工业向产业园集中、农民向 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

2、园区集中) 小城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实现了城镇布局合理, 经济繁荣、 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被省市媒体誉为农村城镇 化的新探索 * 模式。现将 * 镇小城镇建设发展报告如 下:一、优势条件* 县 * 镇因油田开发而建,因油田带动而快速发展, 因区位独特促进经济繁荣,因城镇功能全而集聚人口,因环 境优美而知名度高, * 镇建设区域性中心重点镇具备许多 优势。一是人口规模优势突出* 镇总人口万多人,镇区建成区已达平方公里,镇区常驻人口万多人,镇区流动人员达1 万人以上, 镇区常住人口占县域总人口的 %以上, 常住人口 在全县排名第 2 位,城镇化率达 60%以上, 是* 县西部乡镇 和

3、* 镇周边县镇农民进镇居住的最佳居住地,人口集聚能 力较强。二是区位优势明显。 * 镇位于 * 山与 * 盆地交汇 处,居于 * 县、* 县之间,是山区、丘陵、平原地形的过 渡区,是辐射 * 、* 、* 、* 四县周边十余个乡镇的经济、 文化、物流、商贸中心,劳动力资源丰富。镇域内 * 国道、 * 省道、 * 铁路穿境而过,紧临 * 铁路、 * 货运站和 * 高速 出入口,镇区及各个行政村和村民小组通四级以上公路,其 中镇区道路全部硬化,总长度 62 公里,路网四通八达,是 * 县、 * 县、 * 等区域间的交通枢纽, * 镇已是 * 县城 乡一体发展试验镇, * 市重点镇, * 市五十强、

4、* 市新型农 村社区建设整体推进乡镇。三是经济发展潜力大。 * 镇处 于* 油田腹地,石油产量占到 * 油田总产量的 70%, * 油田 2 个处级单位、 40 多个科级单位建在 * 镇区,是 * 油田各类石油化工资源要素的集中地,石油化工产业形成绿 色、低碳发展的循环产业链。近几年, * 镇工业上规划建 设了轻工专业园, 引进 15 家以上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项目, 形成装饰建材、机械电子、服装鞋业、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 产业,尤其是装饰扣板形成 * 省最大的生产基地,年产值 达亿元。农业上大力引导发展富农产业,林果、畜禽、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呈现规模化基地化发展。 同时镇区商贸、 餐饮、 汽配维修

5、、家俱、运输、物流等服务业发展迅猛,成为周边 商贸物流集散地, 不包括油田部分国内生产总值达亿元,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 14: 68:18,年财政收入达 1400 万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173 元,农民人均收入 5841 元,是 * 市发展重点镇、 * 市五十强乡镇。四是服务功能 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镇区内有高中一所, 初中两所,小学 6 所,幼儿园 12 所,三级甲等以上医院 2 个,宾馆 4 所,大型购物中心 5 处,银行、图书馆、 体育馆、 游泳池、电影院、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建有 大型休闲广场 2 处,游园、公园、健身场所 20 多处。能

6、为 周边乡镇提供水平较高的教育、医疗、交通、文体等公共服 务,镇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向不在镇区的 6 个村稳步延伸, 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先进乡镇、 * 省卫生镇、 * 省生 态镇。五是规划管理水平较高。 * 镇按照建设小城市目标, 坚持三十年不落后的要求,立足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先后 编制和修编了 5 平方公里的 * 镇总体规划 、* 镇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 ,配套完善了空间发展规划、 产业发展规划、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绘就了“产、城、村” 一体化近、中、远期发展蓝图。规划执行中坚持“规划一张 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依据一个法” 的方针,保证了建设依法依规有序

7、进行。六是科技创新能力 较强。坚持建设低碳绿色城镇,在建设上推广环保节能新技 术、新材料、新工艺,取得了 * 省禁实工作先进乡镇。在 全镇开展造绿行动,广泛植树造绿,获得 * 省国土绿化模 范乡镇,大力推广太阳能、节能灯、液化气等节能产品和绿 色交通、绿色出行。工业上大力开展科技创新, * 油田多 项技术领先国内水平,引资企业 * 电气承担了“国家创新基 金”项目,获得 30 多项技术专利,绿化、低碳、环保成为 * 发展的主旋律。 来源:二、主要做法近年来, * 镇坚持小城镇大战略的指导思想, 按照“产、 城、村”一体化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小 城市为目标, 以轻工专业园区为支撑

8、, 强化领导,创新机制, 采取“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产业支撑”五位一体的发 展理念,合力共建小城镇。(一)强化领导,协调联动,建立城镇建设推进机制 * 镇广大干群深刻认识,加快城镇化是推动农村经济 发展、一、二、三产业整合的引擎,是引导农民变市民的必 然趋势。多年来, * 镇都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全镇工作的一 号工程,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指挥长、全体班子成员为副指 挥长的小城镇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六个工作组,具体负 责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安排部署、协调推进等工作。每 年都根据建设情况,研究制定了 * 镇小城镇建设实施意见, 把小城镇建设任务明确各个部门,责任到具体人,确定具体 建设进度及时限

9、,每月不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把“一改双 优”工作与城建工作结合起来,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奖惩体 系,从而使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小城镇建 设管理网络和齐抓共管的良好运行管理机制。(二)科学规划,严格执行,优化小城镇发展格局 一是立足实际谋规划。结合 * 产业基础、经济结构、 交通条件、资源禀赋和城镇布局,把 * 镇小城镇、新型农 村社区和轻工专业园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整体规划。二 是高标准制定规划。按照建设小城市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 城镇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XX 年,聘请 * 省城市规划设计 院,修编完善了 5 平方公里的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XX 年,根据发展需要,投入

10、 190 万元,聘请 * 城市规划设 计院、 * 省城乡建筑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对全镇新型农村 社区进行了空间发展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绘就了全镇“产、城、村”一体化发展蓝图。三是严格执行 规划。为认真落实规划,健全完善了规划管理程序和工作制 度,严格坚持“六不批”原则,即沿街建筑不按要求退红线 不批;建设性质与用地性质不符合的项目不批;不符合街景 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不批;规划区内新征地建平房不批;居 民沿街建独户住宅楼不批,引导和推动农村居民向镇区和社区集中(三)高标准建设,夯实基础设施,提升小城镇承载力 一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巧 借 * 油田的各种优势

11、和社会民间资本,多方筹措资金5 亿元以上,拓宽改造了中心大道、创业路,埠东路等十几余条 道路,新建了新区、府南等 5 个专业市场,建成了中心广场 游园、创业游园、李营游园、新区游园。二是加快安居工程 建设。城镇社区建设按照油地合作与居民集资相结合的方式, 十几年来在镇区先后建设北苑、东苑、新苑、怡苑、香苑等 8 个示范性居民社区,安排 2 万多居民入住,将率先过上城 市人的生活。从 XX 年开始,紧依镇区规划启动建设埠东、 锦江、锦埠、中心社区等 4 个新型农村社区,全部建成后将 安排 2 万多农民进入,实现农民变“市民”的转变。三是大 力实施“三项工程” 。“绿化工程” :在道路及各个居民小

12、区 栽植香樟、广玉兰等花木 15000 余棵,建设花坛 120 多处, 绿化总面积达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12 平方米;“亮化工程”:筹资 240 余万元,在各个主干道、 8 条背街小巷安装 路灯 700 多盏,装饰灯 20 多盏,进一步提高城镇品位; “美 化工程”:铺设彩砖 23 万平方米,粉刷美化墙体 2500 平方 米,新建水冲式免费公厕 4 座,建垃圾压缩中转站一座和一 处垃圾填埋场,配备垃圾运输车 3 台,洒水车 1 台,镇区主 要干道放置垃圾箱及垃圾桶 180 个,镇区环境卫生实行物业化管理全天保洁(四)以人为本,树立生态理念,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一是加快市政设施建设。采取向上争

13、取政策项目资金和* 油田联建的方式,建成镇自来水厂 2 个,镇区供水管主 干管道长度万米,不但保证镇区需要,而且供水设施向农村 延伸,能保证 7 万多人安全饮水问题。采取与 * 油田共建 的方式,建成污水处理站,实现了污水集中处理。二是切实 加强管理。先后出台城镇监察管理办法 、城镇环卫管理 实施办法等制度,将城镇管理纳入规范化、经常化、法制 化轨道;建立协调高效的城镇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综合执 法队,坚持日常管理与专项治理相结合,重点整治镇区交通 秩序、市场秩序、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和乱占地、乱建房等 行为;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组织 实施创建文明城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活

14、动,提高两个文 明建设水平。实施“平安工程”筹资 60 多万元在镇区、居 民小区和主要路上安装了闭路监控系统,提高了安全,镇区 实现安居乐居。三是大力倡导生态环保理念。倡导生态政绩 观、消费观,着力创生态业、打生态牌,着力引进一批符合 产业规划和发展导向的生态环保型项目,扎实做好现有生态 农业、生态工业项目的推进落实,切实推动生态经济集群发 展,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和 农民增收致富。 来源:五)创新理念,坚持均衡发展,完善小城镇发展功能近年来, * 镇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强化政府在基础服 务供给上的主导作用,较好地推进了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 一是重视教育事业发展。 加大

15、教育投入, 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实施中心幼儿园和中心小学等重点项目建设,满足镇区群众 享受优秀教育资源的需求。二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抢抓国家加大民生工程投入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加强镇卫 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设施、设备水平,镇卫生院已 经成为周边区域性的中心卫生院。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 系,加强对新农合工作的管理,发送医疗卫生条件,提升服 务能力和水平。三是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农村低保金、城镇 低保金、城镇、农业救济金、五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有序推进各项惠民工程。目前,镇区内有高中一所,初中两 所,小学 6所,幼儿园 12所,三级甲等以上医院 2 所。(六)强化产业支撑,增

16、强小城镇发展动力* 镇因轻工业而兴起,因特色农业而扬名,实现小城 镇发展,产业是重要支撑。一是打造产业集聚区平台,做强 轻工业。该镇自 XX 年起规划建设总面积平方公里的轻工专 业园区,将其作为新型工业化的载体,招商引资的平台,镇 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农民创业就业的舞台, 采取“政府牵线、 大户建设、 企业租赁、 合作共赢” 和“大户建设、 政府转租”的建设模式,筑巢引凤,全方位对外招商引资。目前,平方 公里的产业园核心区已基本建成, 形成石油化工、 装饰建材、 机械电子、服装鞋业、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主导产业,建成 全省最大的装饰扣板基地,集聚工业企业25 家,其中 * 油田企业除外规模以上企业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