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佛教名言集萃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2425077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佛教名言集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经典佛教名言集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经典佛教名言集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经典佛教名言集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经典佛教名言集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佛教名言集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佛教名言集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典佛教名言集萃 作者: 日期:经典佛教名言集萃其一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 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其二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

2、处惹尘埃。 佛是众生心内之佛,众生是佛心内之众生。 法海无办,回头似岸。 “佛言。人有二十难。 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 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镇难。 有劫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 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 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万般皆如此. 只有孽随身. 忘却了三苦. 悟出真人生. 世上无不可度之人,只度有缘人不怕怕事多,只怕多事。 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学悟就是学做人。悟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

3、、思想、见解。 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知“因果”即知进退。知悟行,即得开心果。 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世间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学德的孩子不变坏,学悟的老人不痴呆,学行的少年永不败。 不惜光阴过时悔,黑发不学白发悔。酒色赌博致祸悔,安不将息病时悔。官行贿赂致罪悔,富不勤俭贫时悔。不孝父母老时悔,遇难不帮有事悔。动不三思临头悔,盲目草率错时悔 心好命也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转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心命具不好,遭殃且贫夭。

4、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人道。命实造于心,祸福为人招,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亦听命,天地自相保。 寡言养气,寡事养神,寡思养精,寡念养性。 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 感激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 凡夫迷失于当下,后悔于过去.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 节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人生

5、就象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邻居亲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悟也。 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念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生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寒山问拾得:世人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jian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恶是犁头

6、,善是泥,善人常被恶人欺,铁打犁头年年坏,未见田中换烂泥。 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始无忧。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 万事得成于忍,与其能辩,不如能忍。 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静坐时常思己过,闲谈时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

7、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方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指心不住于外在之一切物象。保持宁静澹泊。亦为心不住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皆是由心而生。即境由心造。心生万相。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指一切物质。即五蕴皆空。佛在心中。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众生是一非三。学佛成佛应向心中求。六根清静。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外逐,自守其性,保持清静。万事随缘了。有缘则为,无缘则罢,为则了之,不生牵挂。因缘果报。因遇缘即生果。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无无因之果,无无果

8、之因,因果相续,不可了了。因果报应贯于三世。以戒为师。守戒则关闭诸恶趣门。少受或不受苦报。得享平静安宁。不应观察美女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爱河干枯,令汝解脱。持守正当男女关系,不邪淫。不食一切众生肉。一切众生以性命为最宝贵,我如此,他亦然。诸功德中放生功德最大。恒顺众生。人情不悖天理。恒顺众生则众生安,众生安则己安心安。不赞不谤一切人。出言必以实以善以理。恒须隐蔽未来事。事未成不张扬,成亦不张扬,为而不居。普渡众生。娑婆世界众苦毕集,西方净土有诸乐,念众生之苦,怀菩提心,布施之、开导之、成就之,就于正道,同登彼岸。自净其意。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念惟善。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天下众生,个个本具

9、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去除妄想、执着当下证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指心不住于外在之一切物象。保持宁静澹泊。亦为心不住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皆是由心而生。即境由心造。心生万相。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指一切物质。即五蕴皆空。佛在心中。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众生是一非三。学佛成佛应向心中求。六根清静。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外逐,自守其性,保持清静。万事随缘了。有缘则为,无缘则罢,为则了之,不生牵挂。因缘果报。因遇缘即生果。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无无因之果,无无果之因,因果相续,不可了了。因果报应贯于三世。以戒为师。守戒则关闭诸恶趣门。少受或不受苦报。得

10、享平静安宁。不应观察美女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爱河干枯,令汝解脱。持守正当男女关系,不邪淫。不食一切众生肉。一切众生以性命为最宝贵,我如此,他亦然。诸功德中放生功德最大。恒顺众生。人情不悖天理。恒顺众生则众生安,众生安则己安心安。不赞不谤一切人。出言必以实以善以理。恒须隐蔽未来事。事未成不张扬,成亦不张扬,为而不居。普渡众生。娑婆世界众苦毕集,西方净土有诸乐,念众生之苦,怀菩提心,布施之、开导之、成就之,就于正道,同登彼岸。自净其意。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念惟善。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天下众生,个个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去除妄想、执着当下证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指心不住于

11、外在之一切物象。保持宁静澹泊。亦为心不住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皆是由心而生。即境由心造。心生万相。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指一切物质。即五蕴皆空。佛在心中。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众生是一非三。学佛成佛应向心中求。六根清静。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外逐,自守其性,保持清静。万事随缘了。有缘则为,无缘则罢,为则了之,不生牵挂。因缘果报。因遇缘即生果。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无无因之果,无无果之因,因果相续,不可了了。因果报应贯于三世。以戒为师。守戒则关闭诸恶趣门。少受或不受苦报。得享平静安宁。不应观察美女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爱河干枯,令汝解脱。持守正当男女关系,不邪淫。不食一切众生肉。一切众生以性命为最宝贵,我如此,他亦然。诸功德中放生功德最大。恒顺众生。人情不悖天理。恒顺众生则众生安,众生安则己安心安。不赞不谤一切人。出言必以实以善以理。恒须隐蔽未来事。事未成不张扬,成亦不张扬,为而不居。普渡众生。娑婆世界众苦毕集,西方净土有诸乐,念众生之苦,怀菩提心,布施之、开导之、成就之,就于正道,同登彼岸。自净其意。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念惟善。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天下众生,个个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去除妄想、执着当下证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