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主观题汇总

上传人:jian****iuqi 文档编号:142424137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主观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自考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主观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自考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主观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考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主观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主观题汇总(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观题汇总 2 第一章宋代部分 1、 雨霖铃 (寒蝉凄切)上片采用了半句一转的手法的好处【1504】 2、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采用多种手法表达相思之苦【1404】 3、 秋声赋描摹秋声的角度【1210、1604】 4、 朋党论运用对比手法的特点【1410】 5、 踏莎行(候馆梅残)在典故使用上的特点【1510、1704】 6、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情景描写以白描取胜的特点【1610】 7、 念奴娇(大江东去)复杂的情感内容和“借宾定主”的艺术手法【1704】 8、 荔枝叹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1710】 9、 上枢密韩太尉书的写作目的;阐述自己想法的方法及优点【0810】 10、

2、 上枢密韩太尉书 “养气”说的价值【1604】 11、 登快阁围绕“快”字多方生发的构思特点【1301、1404】 12、 登快阁一诗用典、炼字特点【1010】 13、 鹊桥仙 (纤云弄巧)的艺术特点【0901、1001】 14、 青玉案以结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1201】 15、 兰陵王 (柳阴直)讲究时空转换、将当前送别情景与缅怀往事穿插安排的铺叙手法【1510】 16、 永遇乐(落日镕金)一词是借助时空安排突出主题的特点【1310】 17、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的题旨及思想感情【1410】 18、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最后四句: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

3、铿有声。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 三更。 ”包含的复杂的情感内涵【1310】 20、 沈园诗两首之间有所分工又互相呼应的特点【1310】 21、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的题旨及对比手法的运用【1110、1504、1710】 22、 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历来享誉人口的原因【1510】 23、杨万里初入淮河:“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的抒 情手法?【1610】 24、 念奴娇过洞庭中“表里俱澄澈”是全篇的关键之句的原因【1604】 25、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1610】 26、 扬州慢 “感慨今昔” 、表达“

4、 黍离之悲”的的手法【1201】 27、 扬州慢化景物为情思的方法【1410】 28、 绮罗香(做冷欺花)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 【1704】 29、 风入松词中“一丝柳、一寸柔情”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侧面描写作用【1504】 30、 登西台恸哭记的结构特点【1404】 31、 登西台恸哭记 : “有云从西南来, 濞渑淳郁, 气薄秫木, 若相助以悲者。 乃以竹如意击石, 作楚歌招之 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 ”这段文字的描写手法及特点【1710】 32、举出错斩崔宁中一个情节片断,说明巧合手法的运用【0801】 主观题汇总 3 第一章宋代部分 第二节柳永 上片 半句 一转

5、 优点 为何说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上片采用了半句一转的手法,有何好处 【1504】 (1)方骤雨,马上初歇;方帐饮,紧接说无绪;刚留恋,又兰舟催发,如此等等。 (2)在不断的转折中,将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在不断的转折中,将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五节晏殊 表达 相思 之苦 的 艺术 手法 简述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如何采用多种手法表达相思之苦【1404】 (1)用拟人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如上片的“第” 、 “兰” 、 “明月”都带有人的感情; (2)用对比反衬对比反衬的手法,如燕子的“双飞”对比人的“独上” ; (3)用暗示的手法暗示的手法,如“明月不谙离恨苦”两句,不仅用“

6、明月”的“不谙”反衬人 的“离恨苦” ,而且还暗示主人公因相思而一夜无眠。 第七节欧阳修 描摹 秋声 的 艺术 方法 欧阳修秋声赋从哪些方面来描摹秋声?【1210、1604】 (欧阳修秋声赋是如何通过描摹秋天形状来烘托秋声的?【1604】 ) 作者为突出秋威,从多方面描写秋声: (1)先是从听觉的角度从听觉的角度写秋声,如第一段中的风雨声、金属撞击声、人马行走声等, 都能引起读者的听觉联想; (2)其次从视觉的角度从视觉的角度写秋声,如童子外出探看一段,用树影晃动的视觉衬托“声在 树间”的秋声,十分巧妙; (3)再次是通过描摹秋天形状来烘托秋声通过描摹秋天形状来烘托秋声,如第二段中选择烟云、天

7、日、寒气、山川 等景物,从色、容、气、意四个方面加以摹写,极力渲染秋气的肃杀寂寥,由此烘托秋 声。 对比 手法 欧阳修朋党论一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1410】 (1)作者在阐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区别本质区别时,扣住道和利扣住道和利、真和伪真和伪进行对比论 证; (2)在论及君王的态度时,从辨和不辨、用和退、国家兴和亡辨和不辨、用和退、国家兴和亡等方面分析利弊得失, 将道理说得十分透彻。 典故 运用 及 含义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在典故使用上有何特点?举例说明【1510、1704】 (简析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一词暗用典故的具体含义【1510】 ) (1)暗

8、用典故,富于联想暗用典故,富于联想; (2)上片写梅写梅,使人联想到陆陆凯从江南寄梅给长安友人范晔的故事;写草薰风暖草薰风暖,无 疑与江淹别赋的句子相关;写柳柳,则与古人折柳赠别的习俗有联系; (3)三者全部与离别相关联三者全部与离别相关联。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 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 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 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1.这段文字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 答案: 梅圣俞诗集序 ,欧

9、阳修 主观题汇总 4 2.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什么观点? 答案: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诗学观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 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 答案: 施:用于 羁臣:贬谪在外的官员 穷人;使人困厄 第十二节苏轼 批驳 过程 举例说明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情景描写以白描取胜的特点【1610】 (1)此词写景、记事、抒情,均以白描取胜写景、记事、抒情,均以白描取胜。 (2)或描绘自己饱经沧桑的容貌,见出仕途坎坷、心力交瘁之苦。 (3)或选取日常生活场景,是夫妻恩爱十年的艺术再现。 (4)“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属细节特写细节特写,具有“

10、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丰富情感 内容。 (5)末两句化景物为情思末两句化景物为情思,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无尽思念对亡妻的无尽思念。 (6)白描手法的运用白描手法的运用,使得词作情感真挚情感真挚,意象清新,思致绵长。 思想 感情 及 借宾 定主 论述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复杂的情感内容和“借宾定主”的艺术手法【1704】 (1)词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之后,思想感情十分复杂。 (2)作者抚今追昔,反思人生,迫求对现实处境的超越抚今追昔,反思人生,迫求对现实处境的超越。 (3)其中有对残酷党争的鄙弃,对宦游生涯的厌倦对残酷党争的鄙弃,对宦游生涯的厌倦。 (4)对心灵创伤的抚慰,对精神解脱的向往心

11、灵创伤的抚慰,对精神解脱的向往。 (5)从艺术手法说,周郎是宾,自己是主,借宾定主借宾定主,传达了自然永恒、功业易逝的 历史意识。 虚实 结合 手法 为何说苏轼荔枝叹一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1710】 (1)诗中有一系列生动的场景描写生动的场景描写,如写传送荔枝急如星火,送荔枝的灾难性后果, 唐代马嵬坡事变。 (2)但作者不就事论事,又用尖锐深刻的议论批评来显示题旨用尖锐深刻的议论批评来显示题旨,虚实结合虚实结合,使人警醒。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 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 八代之衰,而

12、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岂非参天地,关盛衰, 浩然而独存者乎! 1.这段文字选自哪篇文章? 答案: 潮州韩文公庙碑 (或韩文公庙碑 ) 2.这一段表达了什么意思?句式运用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案:赞颂了韩愈在儒学和文学上的历史功绩。多用对仗、排比。 主观题汇总 5 3.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答案: 麾:通“挥” ,指挥,号召 济:拯救 溺:困境 第十三节苏辙 文章 主旨 及阐 述方 法和 有点 苏辙写上枢密韩太尉书目的是什么?他怎样阐述自己想法?这样阐述有何优点 【0810】? (1)目的:为求见当朝大臣韩琦韩琦,

13、以期获得提拔。 (2)想法:全文以“养气养气”一意贯串首尾。开头直截了当提出“文不可以学而能,气 可以养而致”的观点,以下引孟子、司马迁之文章证之;接着着重讲增广见闻、交游豪 杰对养气的重要性,再落实到自己以未能一见韩琦为憾,自然道出求见之意。 (3)优点:构思上有言在彼而意在此言在彼而意在此的特点,为求见而写信, 却宕开一笔,从养气 找到突破口, 这就是“立言在彼”; 再从养气谈到增广阅历, 从增广阅历谈到求见太尉, 层层推进,落到实处,这就是“注意在此”。 本文立意高远立意高远,但并不狂傲自负,表达表达 尽量纡徐婉曲尽量纡徐婉曲。如表达求见太尉之意,说“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

14、水 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 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 幸矣”,皆言辞恳切,委婉得体。 第六节孟子 “养 气” 说的 价值 及作 用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养气”说价值何在?文章是如何以“养气”贯串始终的? 【1604】 (1)阐明作家生活阅历阐明作家生活阅历、胸襟修养对写作的重要性胸襟修养对写作的重要性,合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求 学传统,值得今人借鉴。 (2)全文以“养气”一意贯串首尾。开头直截了当提出“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 而致”的观点,以下引孟子、司马迁之文章证之;接着着重讲增

15、广见闻、交游豪杰对养 气的重要性,再落实到自己以未能一见韩琦为憾,自然道出求见之意。 第十四节黄庭坚 构思 特点 具体分析黄庭坚登快阁围绕“快”字多方生发的构思特点【1301、1404】 (试析黄庭坚登快阁写景抒情围绕“快”字生发的构思特点【1404】 ) (1)首联入题入题,从登阁的时间和心境写起,表明为求快意,故寻快事,登快阁,其中 隐含厌倦官务的情绪隐含厌倦官务的情绪。 (2)颔联绘景绘景,承上“晚晴”二字写登快阁所见,从景物中求得快从景物中求得快意。 (3)颈联抒情抒情,说世无知音,唯有借酒浇愁,透射出兀傲不群的性格。 (4)尾联述志述志,诗人面对无限美景,弃官归隐之心弃官归隐之心油然

16、而生。 主观题汇总 6 用典 及 炼字 为什么说黄庭坚的登快阁一诗用典、炼字颇见功力?【1010】 (1) “天远大” 、 “月分明” ,从杜甫和谢朓诗句杜甫和谢朓诗句脱化而来,意境逼真意境逼真,对仗精粹对仗精粹,点 活了眼前之景,也传达出作者的胸襟怀抱; “朱弦” 、 “青眼” ,不仅用事贴切,而且善 敷色彩。 (2)五、六两句属对严整属对严整,又糅进七言歌行句法糅进七言歌行句法,以“已为”与“聊因”相连缀、呼 应,使得气势流转,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 ,显出情致的跌宕变化。 第十五节秦观 艺术 特点 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的内容与传统风俗中哪一个节日有关?简析这首词的艺术 特点【0901、1001】 (都说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自出机杼、立意新颖,说说你的理由【1001】 ) (1)七夕节七夕节。 (2)艺术特点: 古代歌咏牛郎织女爱情悲剧故事的七夕诗词不可胜数, 太多以感叹两人会少而别多为 主旨。这首七夕词虽然也运用这一题材,但能自出机杼,化故为新自出机杼,化故为新,一反相思离别的 缠绵感伤,提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