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五蠹》原文及翻译(2020年7月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2423263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非子《五蠹》原文及翻译(2020年7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韩非子《五蠹》原文及翻译(2020年7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韩非子《五蠹》原文及翻译(2020年7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韩非子《五蠹》原文及翻译(2020年7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韩非子《五蠹》原文及翻译(2020年7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非子《五蠹》原文及翻译(2020年7月整理).pdf(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1 韩非子五蠹韩非子五蠹 1、楚之有直躬、楚之有直躬(直身而行的人) ,其父窃羊而谒,其父窃羊而谒(禀告)之吏。令尹曰:之吏。令尹曰:“杀之杀之” 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判决)而罪而罪(治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 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败走) 。仲尼问其故,对曰:。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吾有老父, 身死,莫之养也。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让他做了高官) 。以是观之,夫父之。以是观之,夫父之 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孝子,君

2、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使动词,使听见,报告) ,仲尼赏,仲尼赏 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称赞)匹夫之行,而求匹夫之行,而求 致致(追求,想得到)社稷之福,必不几社稷之福,必不几(希望)矣。矣。 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便到令尹那儿告发,令尹 说:“杀掉他:”认为他对君主虽算正直而对父亲却属不孝。结果判了他死罪。由 此看来, 君主的忠臣倒成了父亲的逆子。 鲁国有个人跟随君主去打仗, 屡战屡逃; 孔子向他询问原因,他说:“我家中有年老的父亲,我死后就没人养活他了。” 孔子认为这是孝子,便推举他做官。

3、由此看来。父亲的孝子恰恰是君主的叛臣。 所以令尹杀了直躬,楚国的坏人坏事就没有人再向上告发了;孔子奖赏逃兵鲁 国人作战就要轻易地投降逃跑。君臣之间的利害得失是如此不同,而君主却既赞 成谋求私利的行为,又想求得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是肯定没指望的。 2、古者苍颉之作书古者苍颉之作书(创制文字)也,自环也,自环(环绕)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 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本来)以知之矣。今以以知之矣。今以(后省略宾语之,代公私)为同为同 利利(利益一致)者,不察之患也。然则为匹夫计者,不察之患也。然则为匹夫计(从个人的角度考虑)者,莫如者,莫如 修仁义而习文学。仁

4、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修仁义而习文学。仁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接受国君委派的工作) ;文学习文学习 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尊贵显荣) :此匹夫之美:此匹夫之美(普通民众最求的美事)也。也。 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为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为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 之事,不两立也。之事,不两立也。 古时候,苍颉创造文字,把围着自己绕圈子的叫做“私”。与“私”相背的叫做 “公”。 公和私相反的道理, 是苍颉就已经知道的。 现在还有人认为公私利益相同, 这是犯了没有仔细考察的错误。那么为个人打算的话,没有什么比

5、修好仁义、熟 读典籍的办法更好了。修好仁义就会得到君主信任,得到君主信任就可以做官; 熟读典籍就可以成为高明的老师,成了高明的老师就会显荣。对个人来说,这是 最美的事了。然而没有功劳的就能做官。没有爵位就能显荣,形成这样的政治局 面。国家就一定陷入混乱,君主就一定面临危险了。所以,互不相容的事情,是 不能并存的。 3、斩敌者受赏,而高斩敌者受赏,而高(意动用法,以.为高,推崇)慈慈惠之行;拔惠之行;拔(攻占,夺 取)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坚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甲厉甲厉(后来写作砺) 兵以备难,而美兵以备难,而美(意动用法,以为美,崇尚)荐绅之饰;富国以农,距荐绅

6、之饰;富国以农,距(拒) 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废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废(废弃不用)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举行举行(措施)如此,治强不可得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如此,治强不可得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 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从事耕战的人)者简者简(怠慢,荒废)其业,而游学者日其业,而游学者日 众,是世之所以乱也。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杀敌有功的人本该受到奖赏,但国家却崇尚仁爱慈惠的行为;攻取敌人城池 的人本该授予爵禄,但国家却信奉兼爱非攻的学说。采用坚固的铠甲、锋利的兵 器来防备战乱,却又提倡宽

7、袍大带的服饰。国家富足靠农民,打击敌人靠士兵, 却又看重从事于文章学术的儒生。不用那些尊君守法的人,而去收养游侠刺客。 如此理政, 要想使国家太平和强盛是不可能的。 国家太平的时候收养儒生和游侠, 危难来临的时候要用披坚执锐的士兵。国家给予利益的人并不是国家所要用的 学 海 无 涯 2 人 而国家所要用的人又得不到任何好处。 结果从事耕战的人荒废了自己的事业, 而游侠和儒生却天天多了起来,这就是社会陷于混乱的原因所在。 4、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富国之书)者家有之,而国愈贫:言耕者家有之,而国愈贫:言耕 者众者众,执耒者寡也。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

8、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执耒者寡也。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 多,被甲者少也。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赏其功,必禁无用;故民尽死力多,被甲者少也。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赏其功,必禁无用;故民尽死力 以从其上。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战之为事也危,以从其上。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战之为事也危, 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今修文学,习言谈,则无耕之劳而有富之实,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今修文学,习言谈,则无耕之劳而有富之实, 无战之危而有贵之尊,则人孰不为也?是以百人事无战之危而有贵之尊,则人孰不为也?是以百人事(从事)智

9、,而一人用力。智,而一人用力。 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之所以乱也。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之所以乱也。 现在全国的民众都在谈论如何治国,每家每户都藏有商鞅和管仲的法典,国 家却越来越穷,原因就在于空谈耕作的人太多,而真正拿起农具种地的人太少。 全国的民众都在谈论如何打仗,每家每户都藏有孙子和吴起的兵书,国家的兵力 却越来越弱;原因就在于空谈打仗的人太多而真正穿起铠甲上阵的人太少。所 以明君只使用民众的力量,不听信高谈阔论;奖赏人们的功劳,坚决禁止那些无 用的言行。 这样民众就会拼命为君主出力。 耕种是需要花费气力吃苦耐劳的事情, 而民众却愿意去干,因为他们认为

10、可以由此得到富足。打仗是十外危险的事情, 而民众却愿意去干,因为他们认为可以出此获得显贵。如今只要擅长文章学术, 能说会道,无需有耕种的劳苦就可以获得富足的实惠。无需冒打仗的危险便可以 得到尊贵的官爵, 那么人们谁不乐意这样干呢?结果就出现了一百个人从事于智 力活动,却只有一个人致力于耕战事业的状况。从事于智力活动的人多了,法治 就要遭到破坏;致力于耕战事业的人少了,国家就会变得贫穷。这就是社会所以 混乱的原因。 5、故明主之故明主之(治理)国,无国,无(不用,不依靠)书简之文书简之文(儒学典籍) ,以法为教,以法为教 (以法令作为教化的标准) ;无先王之语;无先王之语(指古代圣王有关治理国家

11、的遗言遗教, 老子里面有不少) ,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游侠的行刺) ,以斩首为勇。是,以斩首为勇。是 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名词作动词,遵循)于法,动作者于法,动作者(劳动者)归归(使 回归)之于功之于功(农耕之事) ,为勇,为勇(有勇力)者尽之于军者尽之于军(都去服兵役) 。是故无。是故无 事则国富事则国富(富有) ,有事则兵强,有事则兵强(战斗力加强) ,此之谓王资,此之谓王资(建立王业的资本) 。 既畜既畜(通蓄,积累,积蓄)王资而承王资而承(通乘,利用,趁机会)敌国之釁敌国之釁(本义为 缝隙,这里指破绽,弱点) ,超五帝、侔,超五帝、侔(

12、与.相等)三王者,必此法也。三王者,必此法也。 今今 则不然。士民则不然。士民(儒者和游侠)纵纵(放肆)恣恣(骄横)于内,言谈者于内,言谈者(纵横家)为为 势于外势于外(借国外力量造成自己的权势) 。外内称。外内称(举,行)恶,以恶,以(省略宾语) 待强敌,不亦殆乎!故群臣之言外事待强敌,不亦殆乎!故群臣之言外事(外交事务)者,非有分于从衡之党,则者,非有分于从衡之党,则 有仇雠之患有仇雠之患(个人仇怨) ,而借力于国也,而借力于国也(想借国家力量来报个人仇恨) 。 因此,在明君的国家里,不用有关学术的文献典籍。而以法令为教本;禁绝 先王的言论,而以官吏为老师;没有游侠刺客的凶悍,而只以杀敌立

13、功为勇敢。 这样,国内民众的一切言论都必须遵循法令,切行动都必须归于为国立功,一 切勇力都必须用到从军打仗上。正因如此。太平时期国家就富足,战争时期兵力 就强盛,这便奠定了称王天下的资本。既拥有称五天下的资本,义善于利用敌国 的弱点;建立超过五帝、赶上三王的功业,一定得采用这种办法。 现在却不是 这样。 儒士、 游侠在国内恣意妄为, 纵横家在国外大造声势, 内外形势尽行恶化。 就这样来对付强敌,不是太危险了吗?所以那些谈论外交问题的臣子们,不是属 于合纵或连衡中的哪一派,就是怀有借国家力量来报私仇的隐衷。 6、从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皆非所以持国、从者,合众弱以攻一强

14、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皆非所以持国(保 学 海 无 涯 3 全国家)也。今人臣之言衡者,皆曰:也。今人臣之言衡者,皆曰:“不事大不事大(事奉大国) ,则遇敌受祸矣!,则遇敌受祸矣!” 事大未必有实事大未必有实(应是指预期结果) ,则举图而委,则举图而委(把国家地图交付给大国) ,效玺,效玺 (呈现国君玺印)而请矣。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而请矣。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君主声望降低) ;地削则;地削则 国削国削(割地则国家势力削弱) ,名卑则政乱矣。事大为衡,未见其利也,而亡地名卑则政乱矣。事大为衡,未见其利也,而亡地 乱政矣。乱政矣。 所谓合纵。就是联合众多弱小国家去攻打一个强大国家;

15、所谓连衡,就是依 附于一个强国去攻打其他弱国。这都不是保全国家的好办法。现在那些主张连衡 的臣子都说:“不依附大国,一遇强敌就得遭殃。”侍奉大国不一定有什么实际效 应,倒必须先献出本国地图,呈上政府玺印,这样才得以请求军事援助。献出地 图,本国的版域就缩小了;呈上玺印,君主的声望就降低了。版域缩小,国家就 削弱了;声望降低,政治上就混乱了。侍奉大国实行连衡,还来不及看到什么好 处,却已丧失了国土,搞乱了政治。 7、人、人臣之言从者,皆曰:臣之言从者,皆曰:“不救小而伐大,则失天下不救小而伐大,则失天下(失去天下人的信任) ,失,失 天下则国危天下则国危(国家出现危机) ,国危而主卑,国危而主卑

16、(君主声望降低) 。”救小未必有实,救小未必有实, 则起兵而敌大矣。救小未必能存则起兵而敌大矣。救小未必能存(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其生存) ,而敌大未必不,而敌大未必不 有疏;有疏则为强国制矣。出兵则军败有疏;有疏则为强国制矣。出兵则军败(被打败) ,退守则城拔。救小为从,未,退守则城拔。救小为从,未 见其利,而亡地败军矣。见其利,而亡地败军矣。 那些主张合纵的臣子都说:“不救援小国去进攻大国,就失去了各国的信任; 失去了各国的信任,国家就面临危险;国家面临危险,君主地位就降低了。”援 救小国不一定有什么实惠可言。倒要起兵去和大国为敌。援救小国未必能使它保 存下来,而进攻大国未必就不失误。一有失误,就要被大国控制了。出兵的话, 军队就要吃败仗;退守的话,城池就会被攻破。援救小国实行合纵,还来不及看 到什么好处,却已使国土被侵吞,军队吃败仗。 8、是故事强,则以外权是故事强,则以外权(国外的势力)市官于内,救小则以内重市官于内,救小则以内重(国内的权势) 求利于外。国利未立求利于外。国利未立(没有确立) ,封土厚禄至矣;主上虽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