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2020年7月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2420993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2020年7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2020年7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2020年7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2020年7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2020年7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2020年7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2020年7月整理).pdf(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1 阅读实践,向教学开一朵自己的花阅读实践,向教学开一朵自己的花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马春丽马春丽 老僧三十年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 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的个修歇处,以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唐青原惟 信禅师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 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 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 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题记题记 阅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最喜欢前言中的那一句:放弃漫步,练习舞步 用新教育

2、有效教学框架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以期达到教育的自由之境,即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有幸拜读了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其书,如听其课,其 语文课堂,有如坐看行云流水之闲适惬意,又如雷霆万钧般敲醒我几乎沉睡的灵 魂,听生命开花的声音,听生命欢唱的声音,仿佛这不是课堂,而是大自然的一 幅幅画卷在孩子们的心灵慢慢舒展,一切都那么自然、和谐,润物无声,水到渠 成。干老师深厚的文学积淀,对教材的把握、挖掘、拓展,对课堂的驾驭、对学 生的引领,让我叹服。 一、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我们老师听课时往往会看到这样的课堂: 课上老师激情饱满, 学生小手如林, 兴趣盎然,一节课的教学就在

3、这样的氛围下落下帷幕。这样的课堂成了老师和学 生共同的才艺展示会, 那么像这样的课堂是不是理想的课堂呢?这种课堂只能称 之为流于形式的表演课。而怎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呢?干国祥老师的理想 课堂的三重境界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它以扎实的教育理论为根基,以深厚的 文化底蕴为养料, 以大量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为土壤, 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落实“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 学 海 无 涯 2 表格,将课堂教学过程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分钟师生同步该做什么,怎 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是学生 重现探索知识的神奇过程。第三重

4、境界是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 共鸣。 二、三重境界的阐释给我的启示二、三重境界的阐释给我的启示 1 1、实现三重境界的基础、实现三重境界的基础有效的教学框架有效的教学框架 教学框架体现了教什么和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的两大教学元素,是一个 既能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描述课堂,又能帮助我们反思课堂、讨论课堂的基本结 构模型, 它的作用是让所有参与课堂的人教学双方都有一个统一体系可参照, 所要实现的,是一个极为远大的理想:让教学扎实、有效、有生命活动。它将课 堂教学清晰地划定为若干板块, 并在每一大板块及核心部分的不同小板块叙述后, 注上本板块的要解决的目标序号及可能所需时间。让每一分钟都

5、有所计划,都不 被老师随意的、漫不经心的讲解所取代。最影响我的是“左手教,右手学”的教 学板块,真正体现了课堂大容量、小步子、快节奏的特点,使我们课堂的每一分 钟都有计划、有目的。尤其是右手拦的学生学习清单,改变了以往教案只写教师 教的部分,让每个教师在思考教学的时候,去思考明确学生的学习,确保在教学 中每个学生拥有足够的、完整的、有序的训练,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的 教学思想。 2 2、找准文本在教材中的坐标、找准文本在教材中的坐标“教什么”和“怎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 拿到一篇课文,大多数老师已经习惯于一开始就想 “怎么教”,而忘了这 个问题是服务于 “教什么” , 而 “教什么

6、” 又是服务于 “这个文本有什么可教?” 要了解这个文本有什么值得教,需要教师首先把自己当成一个读者尽可能全面、 深入地去解读文本,对文本进行再度创造,自觉地把它转化成有清晰教学内容的 语文教材,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文本解读的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在 本书所介绍的案例中, 我时时为干国祥老师的文本解读之功所折服。 特别是对 游 园不值 一诗, 以 寻隐者不遇 为引子, 道出鉴赏古诗的密码屐齿、 柴扉、 小扣,引经据典地联系相关联的诗文典故,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诗意,尔后再引 导学生一同寻找诗中的文眼“关”字的妙用,最后带领学生悟诗之主旨,明 现代之隐喻。如果没有深厚的语文功底,对诗文进行深

7、度和广度的剖析,又何以 将简简单单的 28 个字上得如此丰满而精彩? 学 海 无 涯 3 3 3、定向预习、定向预习课堂不再从零开始课堂不再从零开始 如果说教学目标本该是一切课堂教学的统率性概念,那么对预习的重视,以 及采取的特殊处理,则是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的一大特色。如果说教师对教材的 解读是针对教师自身的预习,那么定向预习则是针对学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 唯一机会。只有两者的扎实有效的落实,才能实现第二、第三重境界。新教育预 习的设计有别于我们传统的读文识字的简单操作, 是在确定三类教学目标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直指教学重难点而设计的全面、立体的预习单。它的目标 是通过预习引导学生细

8、读文本,让学生带着独立的观点进入课堂,确保每个学生 都能够直接地接触问题与知识,因此,这样的课堂就不再是从零开始,而是成了 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课堂是学生能力展示及提高的地方,能有效地对学生独立 学习效果进行检测。 4 4、训练有素、训练有素行为上和思维上的专门训练行为上和思维上的专门训练 新教育所倡导的“训练有素”,既指学习行为上的训练有素,包括上课的某 些程序,学习的一般流程一节对话规则等,也指学生思维上的训练有素,就是养 成一种比较专业的敏感,能够迅速对问题进行归类,搜索出最接近问题解决的工 具和方案,尝试解决。从定向预习的布置、运用、检测、评估,到课堂小组研讨 的分工、 主持、 效度评

9、估, 课堂对话的聆听与应对以及做笔记, 课堂练习的时间、 准确度、评估,尤其是课堂上思维渐进过程、到课外独立完成某些延伸作业,新 教育无不在强调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专门训练。(在景阳冈对武松的是怎样 一个人的解读中,批注方法的指导尤为突出。)所以,“训练有素”四个字在有 效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5 5、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样的探索知识的神奇旅程探索知识的神奇旅程 课堂的中心,应该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以及解决的过程,优秀的课堂教 学要重视这一神奇的创造过程, 是师生围绕着一个 “问题知识文本” (由 教材、考试所提出,与背后深广的学科,以及更为深广的人类生活相联系),

10、展 开一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旅程。这段旅程将充满着怀疑、困惑、 挑战,也不能完全没有机械记忆、挫败感、羞辱感。但它的核心是智力的挑战、 思维训练,是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而涌现时的惊喜和喜悦,是对复杂问题形 成新的理解时的豁然。 学 海 无 涯 4 这是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阅读此章节,感受到了干老师的神奇,他能够 在不知不觉中带领孩子们探索一片他们未知的领域, 而这片领域或许是大多数老 师都认为孩子们无法达到的境界,而他做到了!比如,他可以将月光启蒙中 母亲的形象与月光的意象叠加,让孩子很容易就理解“月光”与“母亲”、“母 亲”与“故乡”之间和谐的统一,能细细体味这诗样的意境下作

11、者对母亲的怀念 与崇敬,感受故乡文化对作者的滋养。他借一根哨棒,就能唤出一位真实的民间 英雄个性鲜明的武松; 一池荷花, 就将 论语 中 “君子务本孝悌也者, 其为人之本也”儒家的“孝”、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 强精神”以及爱莲说中“出污泥而不染”的“君子”这些抽象的概念浅显地 还原在王冕的个性中 6 6、理想课堂的终极追求、理想课堂的终极追求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在干老师看来,理想课堂的终极追求,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知识、社会 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是一种教学中的顿悟,这是需要有一个漫长的、甚 至深刻的修炼。干老师所理解的课

12、堂终极目标需要实现的最后一个维度是:课堂 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课堂与人类命运的息息相通。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用 高超的应对在组织课堂教学,他还要能够认识到知识内在的魅力,并以一个真诚 的探索者,一个智慧的求知者的形象把学生带向一个至少他领略到的理想境地, 他理解的高度也就是课堂以及课程所能达到的高度,从而产生师生间、生生间、 学生和文本间了共鸣,实现真正的对话。我肤浅地理解为教育应该有一种人文关 怀,教育应该更过地关注人精神生命的成长。 课堂上,他能让词语复活,让文本复活,让课堂是一池生命泛活的春水。他 与学生的对话是那么天然去雕琢,又处处牵引学生走向更高。这种牵引,没有丝 毫痕迹,似乎学生

13、的领悟本来就在那里,毫不费工夫,自然天成。始终关注学生 是他课堂最大的特色,他的智力挑战,他的现场性与对话能力,均与始终关注学 生密切相关。他能够审视整个课堂,迅速地判断学生的发展情况并随时做出反应 与调整。 他是将课堂从关注 “教” 转移到关注 “学” 的观点真正落实到实处的人。 而且这种关注始终紧密结合着学生的思维发展, 使得学生在他的课堂上很不容易 分神,而是始终保持一种轻松愉悦。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能够说明哪些“道理”(语文知识)? 课文不仅仅是 某个道理的举例,它还是一个语文全息图,它包容了 几乎全部层面的语文问题。 我们真正关注的,不是一堂课,而是整个课程。课程,就是我们行走的这段旅程中 学 海 无 涯 5 的全部:意愿、计划、资源、行 动、反思、建构下的经验。课程就是“道”,就 是被我们用脚走出来的道路。课程,就是通过这条道路,走到道路终端的那个人。 反思自己所走过的教育之路,对照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我渴望在教育中努 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积淀,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努力去练习属于自己的教育舞步。即 便过程艰苦,但我愿意付出努力,不为别的只为向世界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在 那朵花里或许有笨拙的模仿、或许有不成熟的实践,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 我努力去经历、去实践我终归会收获那朵属于自己的花品味经典,感悟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