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热点命题方向(2020年7月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2420879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92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热点命题方向(2020年7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热点命题方向(2020年7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热点命题方向(2020年7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热点命题方向(2020年7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热点命题方向(2020年7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热点命题方向(2020年7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热点命题方向(2020年7月整理).pdf(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16 1 2020 年高考年高考地理地理热点热点命题方向命题方向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部分部分 命题素材命题素材 地球运动:地球运动:聚焦传统文化聚焦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 发明”,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与地球绕太阳公转有着密切的关系。 “节”的意思是“段落” , “气” 是指气象物候。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划分的,并描述了由于地球在公转轨 道位置上的不同而呈现出来的自然现象。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年转 360,将 360分为 24 等份,每份就是 15。因此,

2、每 15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约 15 天,每个节气的名称均 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和农作物生长情况等重要信息。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把二十四节气按顺序各取一个字,编成了歌诀:“春雨惊春清谷 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如下图所示: “二十四节气”的划定是我国古代天文和气候科学的伟大成就。两千多年来,它在安 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这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命题方向命题方向 (1)选取节气对应的时间点,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等知识。 (2)针对节气蕴含的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和农作物生长情况等信息,考查季节判断、自

3、 然景观分析及区域地理特征比较等内容。 命题示例命题示例 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 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 15 天。读图回答 13 题。 1武汉的李华发现,家里朝南的阳台在立春这天的正午不 再被南楼遮挡,开始能照射到阳光,那么她家的阳台在正午不 学 海 无 涯 /16 2 能照射到阳光的时间约( ) A1 个月 B2 个月 C3 个月 D4 个月 2二十四节气在公转轨道上都间隔 15,但间隔时间不一定相同,下面节气间隔时 间最长的是( ) A小寒 B冬至 C白露 D小暑 3关于“清明时节雨纷纷”,说法错误的是( ) A容易出现在长江流域和江淮地区 B北方残余

4、的冷空气与南方暖湿气流相遇形成的锋面雨 C清明时期,因暖湿气流还没有达到强盛期,多以连续性降水为主 D形成和大西洋副热带高气压向北移动有关,此时其位置到达最北 命题素材命题素材 大气运动:大气运动:关注居家自然现象关注居家自然现象穿堂风穿堂风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穿堂风通常产生于建筑物间隙、 高墙间隙、门窗相对的房间或相似的通道中,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 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 通过。风向一般为背阴处一侧至有阳光一侧,风速根据两侧温度差决定,温差越大,风速 越大,以春、秋季居多。 穿堂风是风从宽

5、路进入窄路而风速变快的风,古语有句话叫“有钱难买过堂风” ,房屋 的布置格局形成“穿堂风” ,是空气流通顺畅的最好表现。不过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夏天有 利,冬天就无利了。 命题方向命题方向 (1)选取某地传统居民的建筑结构特点,考查穿堂风的形成原因及运行特征。 (2)结合区域认知,考查穿堂风产生的影响。 命题示例命题示例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图甲为我国四川某山区的 传统民居景观图,图乙示意当地穿堂风的形成。据此完成 12 题。 学 海 无 涯 /16 3 图甲 图乙 1“穿堂风”形成的原理和图乙近地面气流运动的方向是( ) A热力环流原理 由北向南 B大气受热过程

6、原理 由南向北 C热力环流原理 由南向北 D温室效应原理 由东向西 2要使房屋背后的山林夏遮荫、冬挡风,最适宜栽植的地带性植被是(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常绿阔叶林 命题素材命题素材 水体运动:水体运动:探秘古老的灌溉工程探秘古老的灌溉工程坎儿井坎儿井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 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的一种特殊灌溉系统,普遍分布于中国新疆 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 总数达 1 100 多条,全长约 5 000 公里。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

7、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 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暗渠)、地面渠道(明渠)和“涝坝”(小型 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 雪融水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地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 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 流灌溉。 命题方向命题方向 1结合坎儿井的分布,从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其所在区域的气候、地形地质、水文等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学 海 无 涯 /16 4 2结合

8、坎儿井的结构,通过综合思维分析其所在区域的水循环特点,评价此种水资源 利用方式的优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命题示例命题示例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材料一 坎儿井是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坎儿井在新疆维吾尔语中称为“坎儿 孜”,波斯语称为“坎纳孜”,俄语称为“坎亚力孜”;从语音上来看,彼此虽有区分, 但差别不大。 材料二材料二 在新疆一些冲积扇地形地区,土壤多为砂砾,渗水性很强,山上冰雪融化后, 大部分渗入地下,地下水埋藏也较深。为了将渗入地下的水分引出,供平原地区灌溉,开 挖井渠取水是比较合理的方式。 材料三材料三 坎儿井剖面示意 (左图)和坎儿井平面分布图(右图) (1)依

9、据材料一分析坎儿井在亚洲的地区分布。 (2)依据材料二分析坎儿井建设的自然地理条件。 (3)读坎儿井剖面示意图和平面分布图,分析采用曲线方式连接地下竖井的原因。 (4)现代钻井技术比古代坎儿井技术先进,取水成本低,效率高。因此,坎儿井面临存 废的问题。你认为坎儿井有存在的必要吗?说明理由。 命题素材命题素材 地壳物质地壳物质循环:循环:解密自然奇观解密自然奇观河流蛇曲现象河流蛇曲现象 当河流流经平坦的地区,如果抗冲刷能力弱的一侧河岸在河水侵蚀作用下坍塌,原来 顺直的河岸就会变得弯曲凹陷,表层河水将向凹处的河岸冲去。冲向凹岸的表层水流一部 分受离心力作用,冲向对岸,另一部分折向河底,形成底层水流

10、,触及河底后,又变为上 升流返蛇曲回河面,形成环流。与此同时,河水向下游的纵向流动并没有停止,横向的环 流与纵向的水流结合起来,构成了一种螺旋向前的水流。 环流是造成蛇曲的主要力量:冲向凹岸的下降水流流速快、 侵蚀力强,使得凹岸后退,越来越凹;冲向凹岸的水流折 向河底后,沿凸岸一侧上升,上升的过程中水流速度变慢, 携沙能力降低,泥沙不断在凸岸一侧下沉堆积,使得凸岸 变得越来越凸。 命题方向命题方向 学 海 无 涯 /16 5 1结合河流流速的变化,运用综合思维考查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对河流地貌发育的 影响。 2联系河曲的形成与分布特点,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考查河曲发育的条件及其对地 表形态的影

11、响。 3结合聚落的分布状况,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考查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命题示例命题示例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材料一 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河曲或者蛇曲(见下图 a)。当河流经过平坦地区, 如果抗冲刷能力弱的一侧河岸在河水的侵蚀作用下坍塌,原来的顺直河岸就会变得弯曲凹 陷。冲向凹岸的下降水流流速快,使得凹岸后退、越来越凹;冲向凹岸的水流折向河底后 沿凸岸一侧上升,上升的过程中水流速度变慢、携沙能力降低,泥沙在凸岸一侧下沉堆积, 使得凸岸变得越来越凸。 蛇曲有两种类型:自由河曲和嵌入式河曲(见下图 c)。一般来说,蛇曲很难发育在岩 石中,因为在岩石上很难发生“凹岸冲刷,

12、凸岸堆积”这种情况,但无独有偶,在黄河流 经的晋陕大峡谷和长江流域的四川盆地中都发育有嵌入地下岩石中的“嵌入式蛇曲”。在 四川盆地的一些丘陵上广泛存在一个砾石层,砾石磨圆度很高且分布高度大致相等。 材料二材料二 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目的之一是教导民众,在山 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 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份,但里面却包 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 。(见下图 b;汭: 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 a “蛇曲”河流凸岸凹岸分 布及河水运动方向 b

13、c 蛇曲的两种类型 (1)概述“蛇曲”形成的自然条件。 学 海 无 涯 /16 6 (2)结合上述图文材料,简述“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 (3)根据上述材料一、二和图 b,分析殷商时代“攻位于汭”的原因。 命题素材命题素材 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忧思气候变化忧思气候变化聚焦冰川萎缩聚焦冰川萎缩 研究显示,中国西部冰川总体呈现萎缩态势,面积缩小了 18%左右。 冰川是气候变化 最敏感、最直接的信息载体。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的变暖导致世界各地的冰川纷纷表现 出退缩状态,我国西部的冰川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06 年科技部设立了中国冰川资源 及其变化调查项目。利用 200

14、6 年至 2010 年间的遥感影像,对中国西部冰川分布现状进 行一次系统调查。调查统计资料表明自 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西部冰川总体呈 现萎缩态势,面积缩小了 18%左右,年均面积缩小 243.7 平方公里/年。中国阿尔泰山和冈 底斯山的冰川退缩最显著,冰川面积分别缩小了 37.2%和 32.7%;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 天山、帕米尔高原、横断山、念青唐古拉山和祁连山的冰川变化幅度居中,冰川面积缩小 21%到 27.2%;喀喇昆仑山、阿尔金山、羌塘高原和昆仑山则缩小 8.4%到 11.3%。 从冰川面积年均缩小比率来看,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山东段及以南喜马拉雅山区、喜 马拉雅山西

15、段印度河河源区等是中国西部冰川面积萎缩速度最快的地区,年均萎缩幅度高 达每年 2.2%。羌塘高原是冰川面积萎缩幅度最小的区域,年均面积缩小比例为每年 0.2%左 右。 命题方向命题方向 1结合区域景观图,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冰川景观的分布差异, 考查冰川面积的变化及其对当地地理环境变迁的影响。 2结合区域地图,通过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冰川萎缩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产生 的影响。 3结合相关统计图,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判断影响冰川退缩的主要因素及其主要的原因, 评价冰川萎缩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命题示例命题示例 冰川和积雪是构成山区固体水库的主体,对区域水资源稳定性具有调节功能,但

16、深受 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图为 19612012 年天山不同海拔高度的冰川退缩速率和不同面积冰川 退缩速率统计图。读图,回答 13 题。 学 海 无 涯 /16 7 11961年2012 年天山冰川变化的特点是( ) A气温越高冰川退缩的速率越小 B海拔 3 000 m以下冰川退缩速率最小 C小型冰川对气候变化最不敏感 D冰川的退缩速率与面积呈负相关 2从天山气候变化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机制图(如下图)可知,若山区气温上升( ) A固态水体积累大于消融 B地表反射率会明显减少 C天山水储量明显增加 D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 3天山地区固态水体积累和消融的季节差异明 显,影响水储量变化的季节差异表现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