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420745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星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红星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红星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红星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红星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星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星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星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 作者: 日期:红星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精神,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红星乡位于鸡近郊,201国道、鸡恒公路横穿乡域境内。全乡总覆盖面积8x平

2、方公里,耕地面积34,33x,果树面积525x。现有农业户4,04x、农业人口15,569口人。共有x行政村、4x自然屯,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乡镇。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中心,以优化农村产业布局为重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农村经济建设与农村社会事业并举,全面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通过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把我乡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

3、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改革发展、创新机制原则。以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精神,解决红星乡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通过机制创新,逐步建立与新农村建设相配套的政府管理体制、多元投融资体制以及用人机制、市场机制等。 2、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乡村经济为中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千方百计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文环境治理,大力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提升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程度,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3、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原则。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注重规划的科学

4、性、系统性、可行性、前瞻性,使规划能够统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要求。同时,坚持规划一步到位,严格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实施。 4、坚持分类指导、典型带动原则。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分级负责,分类指导,逐步推进。对全乡x村区别不同情况,划分不同类型,确定不同建设内容和标准,不搞一刀切。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对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农民积极性较高的红星村、朝阳村,先行试点,抓好典型示范。对基础较差、难度较大的西太村、红太村,加大扶贫开发和帮扶力度,创造条件,稳步推进。 5、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原则。坚持政府推动,农民主体,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形式,不搞攀比,

5、不强求一律,不包办代替,广泛发动群众,充分调动农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成为农民群众得实惠的过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三、建设标准和发展目标 (一)建设标准 做到“八新一好” 1、发展新农业 以种植业为主的村要大力培育优质绿色食品产业。绿色食品监测面积占70;绿色食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50以上;农业作业标准化达80以上;新技术推广应用五项以上;科技示范户1x以上。以养殖为主的村,畜牧业(含水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畜牧科技贡献率达到55以上;畜牧综合服务室达到标准化;开辟新的增收门路。剩余劳动力转化率达到90以上;非农经济

6、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 2、建设新项目 每个村新上产值10x元以上、利润1x元以上的大项目x以上。新上产值5x元以上,利润x元以上的项目x以上。 3、创建新机制 要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一事一议”制度,建立健全“村财民理乡代管”制度,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制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建立健全农村科普工作长效机制。 4、培育新风尚 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文明户”创建活动。社会治安稳定,治保组织、群防群治组织健全,有防火防盗措施,达到平安村标准。无超计划生育问题,无黄、赌、毒行为,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不赡养老人和弃婴现象,无歧视妇女儿童案件。

7、5、营造新环境 要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规模养殖小区、牧场、大户的畜禽实现舍饲圈养,村内道路宽阔笔直,硬化,石砌边沟。 6、创造新生活 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让 农民逐步享受国民待遇。农民人均收入500x以上,贫困户基本脱贫。村级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和医疗急救网络比较完善,农民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广播电视、农业信息村村通;村有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休闲广场等文化娱乐场所。 (7)建立新组织 围绕本村优势主导产业,成立各类专业协会,组建党员与农民致富联合体,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建立标准化的畜牧兽医综合服务室。 (8)培养新农民 每户有一名科技明白

8、人,掌握1-2项农业新技术;获绿色证书的农民达10以上;具有初、中级农民技术职称的农民达20以上;农村青壮年文盲率不超过3;有一名以上大专院校毕业生。 (9)建设好班子 切实提高乡村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能力,激发农村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在基层党支部中实施党建目标管理制度和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现任、离任于一体,认真实行目标考核、民主评议制度,大力推进“双投”选举制度,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级“两委班子”成员全部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村党组织达到“五个好”党组织标准,提高村民对村民委员会的满意度。 (二)发展目标 1、乡村经济快速增长。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年均

9、增长12;乡财政总收入达到343x元,年均递增12;全部化解村级债务,村集体积累达到5x元。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农业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专业协会、致富联合体数量大幅度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个产业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近域经济结构。 2、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村人均纯收入650x,年均递增12。住房砖瓦化率达95以上,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x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9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充分就业,50的农村劳动力转到二、三产业就业,农村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5岁,农村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到80. 3、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得到加

10、强。新型合作医疗普及率达80;农村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适龄农民养老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0;农村五保老人全部实行财政供养;特困家庭学生享受免费9年教育,并获得生活补贴;全面解决农村无房和危房特困户的住房问题;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70岁以上的困难老人享受生活补助,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95,98的自然屯实现了通水泥路;有线电视、宽带和电话入户率“十一五”末分别达到95、20和80;农村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农民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 4、环境综合整治达到新水平。采取旧村整治、新村建设等办法,使70的行政村完成“四改四清”(改水、改

11、厕、改灶、改路和清理围墙院落、清理垃圾粪便、清理边沟污泥、清理乱堆乱建)建设任务。农村标准化厕所建设达到90;村级道路绿化率达90,家庭庭院绿化率达90;各村设立流动垃圾车,背街、巷道无残存垃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5,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力争达到100,村屯绿化覆盖率达到80;乡村道路实现硬化、绿化、美化、净化。 5、精神文明及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明显。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100的村党组织达到“五个好”标准;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建设有新提高,村级财务、政务公开率达到100,100的村达到区级以上的民主法治示范村标准,85的村建成文明和谐村,65的农户达到“文明户”标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12、能力明显增强;治安管理、矛盾纠纷调解处理成功率达到96,农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到96以上,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减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农村社会稳定。 四、重点工程和具体任务 按照调整结构、增加总量、壮大财力、促进增收的思路,优化一产、提升二产、突破三产,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以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基础,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实施5项重点工程建设,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一)实施5项工程 1、实施绿色食品生产和畜牧业进档升级工程 (1)绿色食品生产。优化全乡农业种植结构,培育青玉米、蔬菜、果品三大产业。扩充规模,更新品种

13、,增加收入。“十一五”期末,全乡青玉米种植面积x亩,蔬菜种植面积1.x亩,123苹果面积400x,梨面积300x。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三大产业产值实现0.7亿元。 (2)畜牧业生产。充分依托养牛小区和高金集团龙头企业,以现有的养殖小区,养殖大户为中心,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牛、猪”经济。“十一五”期末,全乡肉牛饲养量达x头,生猪饲养量达x头。牧业产值实现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 2、实施农副产品提质增效工程 充分依托新北方食品有限公司龙头企业,将现有x杂粮加工厂、3x煎饼加工厂、x青玉米速冻加工厂、350x果树基地组建成集团。“十一五”期末,集团下设四个分公司,分别是“青玉米加

14、工销售分公司、杂粮加工销售分公司、煎饼加工销售分公司、果品生产销售分公司,统一使用“聚缘村”品牌,提高包装档次,增加“原”字号产品附加值。产品要从现有占据北方市场的现状下,逐步向南方延伸,销售收入实现1亿元。 3、实施乡村个体私营经济提速增效工程 利用闲置厂房,闲置土地,面向社会广泛招商,引进环保企业入村,盘活闲置资产增加村级积累。同时鼓励农民发展私营企业,对已形成的朝阳工业小区、红星沙发小区、红星木材加工厂等工、商、运、建、服私营企业要从政策、法规等方面加强宣传,指导,确保全乡私营企业健康发展。“十一五“期末,全乡个体私营业户达150x,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4、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工程 全乡现有劳动力630x,其中,务农劳动力200x,其余为剩余劳动力,要不定期组织剩余劳动力参加引导型和技能型培训,保证每名剩余劳动力都能掌握1-2门务工技能,引导剩余劳动力到乡镇企业或域外企业就业。“十一五”期末,全乡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达90以上。 5、实施规范小城镇建设工程 推进小城镇建设是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要素整合、优势互补、互动发展。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加大村屯房屋建设规划,坚决杜绝私搭、乱建事件发生;要加大投入,新建农民文化体育场所,倡导全民健身,全乡每个村至少要新建一处文化体育休闲广场;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农民的生活;完善农村卫生医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