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20年8月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2419803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PDF 页数:99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20年8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20年8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20年8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20年8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20年8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20年8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20年8月整理).pdf(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 1 - 一、数一数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数出个数在 10 以内的物或人。 这是儿童进入小学后第一次接触的数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对于学生了 解数学学习、建立数学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教学可以让 学生初步学习数数,初步接触 110 各数,为后面的认数和计算作一些 准备; 也可以使人了解学生对 10 以内的已有认识, 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教 学提供依据。这部分教材有如下的特点: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数数的素材。 2、在场景图下面把同类物体或人用“小图”呈现出来,并用“点” 表示相应的个数。 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联系实际情境数 10 以内的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努 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 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初步认 识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 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 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 2 - 教学重点: 初步会数个数是 110 的物体。 教学难点

3、: 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数 10 以内物体的个数。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数一数 数一数 主 备 人:吴 艳 授 课 人: 备课时间:2007.8.31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 23 页“数一数” 。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初步认 识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 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 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会数个数是 110 的物体。 教学难点: 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数 10 以内物体的个数。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

4、物投影仪出示教材第 23 页的图,学生准备 10 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 3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说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 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出示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 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 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2、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自由数数,交流数数的结果,并汇报数数的结果。 3、按照数的排列顺序从小到大让学生数数。 结合画面下的 10 幅小图观察,这

5、 10 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 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 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4、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 对应的思想。) 5、 第七、 八、 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 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 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6、集体看十幅小图,让学生从 1-10 说一说每幅图意。 三、实物操作 分 4 人小组, 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 让其他 3 个小朋 友用小棒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师说: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 110 的物体的个数。你能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 4 - 用 110 这 10 个数字中的其

6、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 2 只手,我们小组有 7 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注 意: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 六、巩固深化 1、游戏:火车钻山洞 师说: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 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 1、2、 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 过。 2、数水果,摘水果(投影) 师说: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 再

7、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 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二、比一比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学习这部分内容的 基础是儿童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一些直接经验。 “比较”是常用的思维方 法,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也是一种基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 5 - 本的学习方法,它有助于人们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事物中隐 含的规律。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 观念,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比较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和比较的 意识,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这部分教材的编写有如下一些特点: 1

8、、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进行比较,获得认识。 2、重视比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理念教学理念: 1、在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比较的方法 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 2、 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 验,以利于学生进行比较。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使 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 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 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

9、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 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 比一比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 6 - 比一比 主 备 人:吴 艳 授 课 人: 备课时间:2007.8.31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比一比:教材第 46 页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 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

10、、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 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 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 感。 教学重点: 1、 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物、投影仪 ;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 7 -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 引起学

11、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 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 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长短”、“ 高矮”。 (1)投影出示第 4 页情境图,提问: 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 让学生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练习 P45。 ()看图长的画,短的画 O;高的画,矮的画 O;重的画, 轻的画 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4

12、、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 8 - 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 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四、巩固练习 、课本 P5 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质疑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三、分一分三、分一分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习把一些常见的或熟悉

13、的物体按一定标准分 类。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分类摆放的,大部分学生对此都有一些感性认 识。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应用 分类的思想方法。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有重 要的意义。这部分教材的编写有如下特点: 1、联系实际,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会分类。 2、 让学生体会分类是按一定标准进行的,按同一个标准分类的结果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 9 - 是确定的。 教学理念: 1、通过活动,学会按一定标准和选择标准给事物分类。 2、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使他们乐 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观察、思考

14、,获得结论。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 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 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3、 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 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课时安排: 1 课时 分一分 分一分 主 备 人:吴 艳 授 课 人: 备课时间:2007.9.1 上课时间: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 10 - 教学内容: 分一分:教材第 78 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 初

15、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 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3、 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 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准备一些学具和文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说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 地方逛商店,高兴吗? 2、出示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商店到了, 你们看,商店里的物品太漂亮了,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 什么? 二、自己探索 1、商店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2、分成了几部分?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 11 - 3、每个货架上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4、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5、集体交流:说说商店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 1 图中画了那些动物?请小朋友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独立 完成后,集体交流。 2、想想做做 2 (1)图上画了那些交通工具?它们各自在哪里行驶? (2)分小组讨论怎样分?然后集体交流。 3、想想做做 3 (1)学生自主探索怎样分?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