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级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周测理科综合物理参考答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2413957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5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级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周测理科综合物理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届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级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周测理科综合物理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级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周测理科综合物理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级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周测理科综合物理参考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 小题,每小题6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其中 1-5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 分,选对但不全 的得 3 分,有错选得0 分) 1.用均匀导线制成的正方形abcd 线框边长为L,线框总电阻为R。现将线框垂直固定放入 某磁场中(如图1 所示),从 t=0 时刻开始磁场按图2 所示的规律变化(垂直线框向里为磁 场的正方向),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t0时刻之前电流为顺时针方向,t0时刻之后电流为逆时针方向 B.t0时刻之前线框有扩张趋势,t0时刻之后有收缩趋势 C.感应电动势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D.0-t0这段时

2、间内通过线框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R LB 2 2 0 1.B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整个过程中感应电流 方向均为顺时针,A 错误;根据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受安培力情况,可得t0 时刻之前线框有 扩张趋势, t0 时刻之后有收缩趋势,B 正确;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感应电动势大小 均为 0 2 0 t LB E,其大小不变,C 错误;根据电荷量 R LB t R E q 2 0 0 可知 D 错误。 2.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斜面体A 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体B 置于斜面上,B 通过细绳跨过 光滑的定滑轮与未装沙的轻沙桶C 连接(轻沙桶重力不计),细线与斜面平行。起初三

3、者 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的往沙桶中加沙子,直到B 刚向上运动。该过程中 A 始终未动,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在加沙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对 A 的压力逐渐减小 B.A 对 B 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地面对 A 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D.A 对地面的压力保持不变 2.C解析本题考查静摩擦力、力的平衡、受力分析及牛顿第三定律。单独对B分析,刚 开始时 B物体重力沿斜面向下分力与B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等大反向,随着拉力增大,静摩 2020届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级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周测理科综合物理参考答案 擦力逐渐减小,当拉力与B物体重力沿斜面分力等大反向时,静摩擦力为零;随后随着拉

4、 力继续增大,静摩擦力将由零开始反向增大,所以该过程中A对 B的静摩擦力是先减小后 增大,B错误;而在这个过程中,B物体重力垂直斜面的分力总等于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可 知支持力为一定值,结合牛顿第三定律,A错误;对A、B 整体分析,细绳沿水平分力总等 于地面对A的摩擦力;细绳沿竖直分力加地面对A的支持力等于整体重力,由于细绳拉力 始终在增大,据此可知C正确、D错误。 3. 如图所示, 在 xoy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以坐标原点为中心画一个正方形ABCD ,其中 A、 B两点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现在 A、 C两点固定等量正电荷 +Q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D 两点电场强度相同 B.x

5、 轴为一根等势线 C.从 O向 D方向延伸或从O向 B方向延伸场强都是一直增大 D.一负电荷沿ADC 从 A 点移动到 C点,则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3.D解析本题考查等量点电荷电场强度计算方法、矢量合成、等量正电荷形成的电场线 及等势面的特点。根据点电荷电场强度计算方法( 2 r kQ E)和电场强度矢量合成原则(平 行四边形原则)可知:(1)等量正电荷连线中点(O点)场强为零;( 2)x 轴上各点场强 方向均与x 轴共线且以x 轴上 O点为基准左右两边电场强度大小成对称性,方向相反; (3) 连线垂直平分线上从O向 D方向延伸或从O向 B方向延伸电场场强都是先增大后减小,故 A、 C错

6、误;x 轴不是等势线(等势线要与电场线垂直),故B错误;将负电荷沿 ADC从 A点移 动到 C 点,由于静电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结合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关系 ( p EW)可知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故D正确。 4.(创新题)科学家为了探索火星特点,在地球上先后发射了a、b、 c三颗卫星,三颗卫星 通过地面控制经历一系列变轨之后。最终,a 卫星降落在火星上面随火星一起转动;b 卫星 贴着火星表面绕火星转动;c 卫星也绕火星转动,但轨道半径为火星半径的4 倍。(卫星绕 火星转动时只考虑火星对其施加的万有引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 三颗卫星在地面上的发射速度均大于7.9km/s 但

7、小于 11.2km/s B.b 卫星绕火星转动的线速度是c 卫星绕火星转动线速度的2 倍 C.a随火星转动,b、c绕火星转动过程中三者向心加速度关系为 cba aaa D.根据公式v=wr 可知卫星c 只要适当加速就可直接到达卫星b 所在轨道 4.B解析本题考查宇宙速度、绕动线速度、向心加速度、离心运动、变轨问题。三颗卫 星 都 脱 离 了 地 球 的 吸 引 而 未 脱 离 太 阳 的 吸 引 , 因 此 发 射 速 度 大 于 11.2km/s而 小 于 16.7km/s ,A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绕动线速度表达式 r GM v,B 正 确;a 和 b 卫星所受万有引力是相同的

8、,对于 b 卫星,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而对于 a 卫星, 是万有引力一分力提供向心力,故 ba aa,C错误;卫星加速后将做离心运动,跑到更高 的轨道上去,不可能到达卫星b 所在轨道 ,故 D 错误。 【创新展示】以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宇宙速度,绕动线速度,变轨,及 向心加速度的理解。 5.图甲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 n=5 激 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辐射出多种不同 频率的光。当用这些辐射光子去照射乙图所 示光电管阴极K时,光电管发生了光电效应。 改变电源的正负极并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 发现遏止电压最大值为6v。则() A.这些氢原子在跃迁过程中可放出6 种不同 频率的光

9、子 B.该光电管的逸出功为7.06ev C.跃迁过程中轨道半径是连续变化的 D.氢原子从n=2 能级跃迁到n=1 时 放出光子可使光电管产生光电效应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能级跃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遏止电压等概念,意在考查学生 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解题思路 : 由跃迁放出光子种类公式种10 2 )1 (n n p,可得 A错;跃迁过程中所放 出 的 光 子 最 大 能 量 为evE06.13)6 .13(54.0 max , 由 爱 因 斯 坦 光 电 效 应 方 程 euwhvE oK 可得逸出功为7.06ev,故 B 正确;根据波尔理论可知C错误; n=2 能级 跃迁到 n=1

10、 时放出光子的能力为10.2ev,大于逸出功,可产生光电效应,故D 正确 答案: BD 6.如图所示,质量m=2kg 的物体置于倾角为 =37 o 的固定足够长的斜面上(如图甲所示)。 t=0s 时对物体施以平行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 作用, t=1s 时撤去拉力。 图乙反映的是从t=0s 开始随后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V-t 图象。(g 取 10m.s -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u=0.5 B.恒定拉力大小为F=60N C.物体 3s 以后将停在斜面上 D.物体 3 s 后将沿斜面下滑,且在经过5s 将回到出发点 2020届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级高三下学期第

11、一次周测理科综合物理参考答案 6.AB解析本题考查受力分析、摩擦力方向的判断、牛顿第二定律、v-t图像斜率和面积 的物理意义。根据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1-3s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2 /10sma, 结合牛顿第二定律知,mamgmgcossin,得5.0,A 正确;同理, 0-1s 物体 的加速度 2 /20sma,且ammgmgFcossin,得 F=60N ,B 正确 ;由于 mgsin umgcos ,所以物体不可能停在斜面上,故C 错误;物体3s 后沿斜面下滑的加 速 度 为 ao=gsin -ugcos, 沿 斜 面 下 滑 位 移 为 图 乙 中 图 象 所 围 面积 即

12、 x=30m , 结 合 2 2 1 tax o 知, st30 故 D 错误。 7(创新题)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副线圈上接有两个规格均为“88V ,44W ”的灯泡L 和一个电动机M(电动机内阻为r=4? ),当原线圈接上如图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后,灯泡和 电动机均正常工作,且原线圈上理想电流表的示数为1A。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22A B.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5:2 C.电动机的上的热功率为9w D.若电动机此时正在以10m/s 匀速提升重物,则重物的重力为12.3N 7.BCD 解析本题考查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与有效值关系、理想变压器原理、欧姆定律 适用条件及热功率和机

13、械功率的计算方法。由交流电的u-t图象可知交流电的有效值为 220V ,所以原线圈上的的电压为220V ,根据灯泡正常工作可知副线圈上的电压为88V,由于 电动机不是纯电阻元件,所以通过它的电流不可用欧姆定律计算,A错误;由于是理想变压 器,所以原副线圈匝数比等于电压之比,即为5:2 ,B 正确;由于是理想变压器,所以原副 线圈电流之比与线圈匝数成反比,易知副线圈中总电流为2.5A,根据副线圈中各元件并联 可知,通过电动机的电流I=1.5A ,再结合热功率rIP 2 热 及mgvrIUIp 2 机 可知 C、 D正确。 【创新展示】以理想变压器做为载体。1、考查学生对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电流

14、关系2、 考查学生学生对电路的理解及纯电阻元件与非纯电阻元件的区别 8.如图所示, AB 段为一半径R=1m 的粗糙四分之一圆弧轨道(B 端切向水平), EF 是一离 B 点较近、倾角为 =37 o 的固定斜面,现将一质量为0.1kg 的小球从 A 点由静止释放,经过 一系列运动之后刚好垂直打在斜面上的D 点,已知B、D 两点间 竖直距离为0.8m ,不考虑 空气阻力。(g 取 10m/s 2)则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 2020届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级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周测理科综合物理参考答案 A.小球到达D 的速度为 5m/s B.小球运动到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0.9N C.从 A 点到

15、B 点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为0.1J D.B、D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1.2m 8.AD 解析本题考查受力分析、牛顿第三定律、平抛运动特点、速度合成和分解、圆周 运动和动能定理。小球从B点到 D点做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可处理成水平方向的匀速和竖 直方向的自由落体,由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可得:smghv BDD /42竖 ,由下落时 间 g h t BD2 可 得 t=0.4s, 根 据 速 度 的 合 成 和 分 解 可 知 5 cos 竖D D v vm/s 、 3 水Dv m/s, B、 D 两点的水平距离为tvx D水 1.2m ,故 A、D 正确;小 球在 B点做圆 周运动,根据

16、牛顿第二定律 R v mmgF 2 及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运动到B 点时对轨道的 压力 F=1.9N,B错误; 在 A到 B过程中应用动能定理 2 2 1 mvwmgR f 可得克服摩擦阻力 做功为 0.55J ,故 C错误。 二实验题(共2 小题,共 15 分) (6 分)为了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一质量为 1m 的 A 小球放于粗糙程度为u的水平面上;将另一与A 尺寸一样质量为 2 m)( 12 mm 大于的小球 B 系于绳的一端,绳的另一 端固定在 A 的正上方o点, 且绳长刚好等于o点到 A 的上面距离。现将B拉至与竖直成一定角度让其释 放。为了完成实验 需要哪些测量工具 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能反映碰撞中守恒表达式为 命题立意 : 考查对碰撞的理解,机械能守恒、及运动学公式的应用,意在考学生的推理能 力和理解能力 答案: 刻度尺 (2 分) s 21 、hh(2 分) usmhmhm 12212 (2 10. (6 分)为了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室提供了以下仪器: 2020届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级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周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