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君入瓮—原文及译文(2020年7月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2411610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3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请君入瓮—原文及译文(2020年7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请君入瓮—原文及译文(2020年7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请君入瓮—原文及译文(2020年7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请君入瓮—原文及译文(2020年7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请君入瓮—原文及译文(2020年7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请君入瓮—原文及译文(2020年7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请君入瓮—原文及译文(2020年7月整理).pdf(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第第 页页 共共 7 页页 1 请君入瓮请君入瓮 原文:原文: 或告右丞周兴与丘神几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 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灸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 兄,请兄入此瓮.兴叩头请罪.此典故比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译文:译文: 大臣周兴与人谋反.武则天命来俊臣招来周兴.两人共饮论事.来俊臣问周兴:囚犯多不认罪,有何办法? 兴说:好办.取一口大缸来,四周用火烧,将罪犯投入,何罪不承认.来俊臣马上叫抬来一口大缸,四周点火如法 刨制.站起来对周兴说:老兄,有人告你谋反

2、,请你进去吧.兴立刻低头认罪.这一典故.比喻以其人的办法,降 伏这个人. 注释:注释:瓮瓮(w(w ng)ng):大坛子。:大坛子。鞫鞫(j(j ) ):审讯犯人。:审讯犯人。推事:研究事情。推事:研究事情。炙炙(zh(zh ) ):烧烤。:烧烤。内内 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1 1解释加点的词。(解释加点的词。(4 4 分)分) (1 1)俊臣与兴)俊臣与兴方方 推事对食推事对食 (2 2)囚多不)囚多不承承 (3 3)当)当为为 何法何法 (4 4)因起)因起谓谓 兴兴曰曰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2

3、 2 分)分) (1 1)太后命来俊臣鞫)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之 : (2 2)以炭四周炙)以炭四周炙之之 : 3.3.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3 3 分)分) 兴曰:“此甚易耳兴曰:“此甚易耳! !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4.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 “ ”的计谋。(1 分) 答案:答案:1.1.正当;认罪;用;对说正当;认罪;用;对说 (各(各 1 1 分,共分,共 4 4 分)分) 2.2. 代词,指周兴代词,指周兴;代词,指犯人。代词,指犯人。(各(各 1 1 分,分, 共共 2 2 分)分) 3.3. 周兴说:周

4、兴说:“这很容易! (只要)弄到一个大瓮,四周堆起木炭来这很容易! (只要)弄到一个大瓮,四周堆起木炭来烧烧 ,然后,然后叫叫 囚犯进到里面去,囚犯进到里面去, 他敢不他敢不认罪认罪 ?”(3 3 分)分) 4.4.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南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1)溪亭:临水的亭台。 (2)沈:同“沉”。 学 海 无 涯 第第 页页 共共 7 页页 2 (3)争:同“怎”。3 (4)兴尽:尽了兴致 (5)争渡:“争”与“怎”相通,如何的意

5、思 译文 依旧经常记得出游溪亭, 一玩就玩到日暮天黑, 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 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我赶紧划呀,船儿抢着渡, 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作者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1084-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 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 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 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 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

6、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简评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 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 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气, 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 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

7、生命 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 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 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 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 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 如梦令 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境界优美怡人, 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 奋

8、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 尽而意不尽。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 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 沉 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 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 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 迹,同前面的“不知归

9、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 欲出。 学 海 无 涯 第第 页页 共共 7 页页 3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 “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 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 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

10、昼)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南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1.永昼:漫长的白天。 2.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3.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4.纱厨:纱帐。 5.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6.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7.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8.西风;秋风 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香料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又到重阳佳节,洁白的瓷枕,轻薄 的床纱中,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

11、不忧愁,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 更加消瘦。 背景 李清照(1084-约 1151)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 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 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 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 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 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

12、李清照集校注。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 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赏析 此词的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 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佳节又 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 阳”,本应该是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的,而如今只有自己,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 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

13、感,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玉枕”,瓷枕。 “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 学 海 无 涯 第第 页页 共共 7 页页 4 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 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 是身体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 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上片贯穿“永昼”与“一夜” 的则是“愁”、“凉”二字

14、。 下片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 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化用了 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 充盈衣袖。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 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 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不禁触景 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

15、了;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 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佳节依旧,赏菊 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这是构成“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消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 意。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 生不如菊花之意。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于是,末句“人比黄花瘦”,便成为千古绝 唱。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 的境界。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消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 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