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析(2020年7月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2410641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1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析(2020年7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析(2020年7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析(2020年7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析(2020年7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析(2020年7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析(2020年7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析(2020年7月整理).pdf(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1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析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析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瓶颈。由于学生文言词汇及语法 积累量少, 读不懂而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 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时候, 花费了大量的工夫,可考试时依旧是一塌糊涂。以至于那些古代先贤 的美作在今天成了负担,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极其低下,但是高考对文 言文提出的要求一直是有增无减。面临困惑,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 的学习效率成为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多数老师发出感慨: “春风难度文言关”对于文言文教学,简 直没有办法了。教学中,教师“”满堂灌” 、学生“不耐烦” 、课堂气 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学生迷糊,老师苦恼,教学效率低下

2、。文言 文教学既是重点,更是难点。 “学贵得法,教贵有法。 ”引导学生掌握科 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实施教学,我就灵活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 和文言文的特点等问题做了些思考,算作是抛砖引玉吧。 一、充分阅读是基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在文言文教学 中应该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环节,它在培养语感、理解文意中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文言文生涩难懂, 如果学生不努力地把文句读通, 那么后面的教学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 “少讲多读”应该是基本方法, 为了让学生读得有兴趣、有感觉,可以采用教师诵读,学生自读,不 同版本音频视频听读、跟读等几种办法。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 行点拨,明确句读、体味基本

3、感情,在学生自读环节,必须要求学生 对课后注释加以把握,不明确的还要借助古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来 学 海 无 涯 2 进行理解。 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 离骚 、蜀道难 、兰亭集序 、 赤壁赋等诗词赋、散文名篇,尤应通过循环反复诵读来增进理解, 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使学生得到精神熏陶和审美 愉悦。要让学生走出文言文的阅读的误区,有的学生认为,文言文阅 读无外乎就是读准字音,殊不知大多数文言文最重要的是探究事件、 人物背后传递出的信息、带给我们的思考。在诵读中,教师要强调字 正腔圆、停顿得当、语速急缓等方面的要求。 二、把握考纲是关键。文言文部分“考试内容”有关“古代诗文 阅读”的考

4、试范围包括理解文言实词、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 用法、正确断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局势和用法、翻译文中的句 子、分析综合以及鉴赏评价等部分。这些点其实就是考点、出题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这些要点循序渐进推进教学,由字到 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具体来讲, “”故事体验法对一些人物传 记、历史事件、历史小说类的文言文的教学,可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 通过举办故事会、编排课本剧和组织. (本文共计 1 页) 继续阅读 本文 三、激发兴趣是抓手。 四、 第一个层面: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第一个层面: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是距现代汉语比较遥远的书面语,它时代久远、词法

5、句法 繁琐,又是较深奥的书面语,高中生虽然学过一些文言文,但对文言 学 海 无 涯 3 文的距离感、陌生感还是很大的,如果对文言文的学习提不起兴趣、 学起来味同嚼蜡,那么他们就会对学习文言文失去耐心,产生厌学情 绪,甚至放弃不学。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把他们引到文 言文的学习中来尤其重要。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若夫经过试验证 明,人的学习活动不仅仅靠大脑皮层结构,而且是在情感和潜意识的 共同参与下进行的,是潜意识与显意识交替的心理活动。当潜意识和 显意识处于和谐的相互作用的状态下,学习效益就会成倍的提高。而 钱梦龙老师也说:“教师教的重点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学生 的学习内驱力,唤醒

6、学生沉睡的求知欲。”因此,重视学生感性的、 直觉的、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培养他们的学习 兴趣,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 鉴于 此,我做了以下尝试,效果颇佳。 1、以精彩的导语激趣。一段巧妙的导语是一把点燃激情的火把, 所以在刚上课时用一段生动活泼的话语把学生引到学习文言文上来, 让他们在放松快乐的情境中入境,效果是很好的。对于像庄子的逍 遥游这样比较难懂的文章,可以由庄子的寓言故事入手化深奥的道 理为有趣的讨论。对于像鸿门宴这样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借 鉴电视预告片的做法大肆渲染后设置悬念。 对于像李白 将进酒 那样的文章,可以从他跟意象酒的关系入手

7、,在了解作者这个人的基 础上产生想学他诗的愿望精彩的导语可以让学生的眼睛跳动出光 亮,跳动出他们对悠久文化的憧憬。 学 海 无 涯 4 2、以诵读为主的“活”语境激趣。古人云:置之齐则齐语,置之楚 则楚语,这说明学习语言需要一个“活”的语境。要设置一个“活”的语 境需要改以往以串讲法为主为以诵读法为主。 因为书面上的语言是 不完全的语言,语气、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受书面语 的局限,不易表达出来,因此,必须让学生读出来,十几个、几十个 人齐读,每天都读一阵子,通过朗读将课文无声的语言变为有感情的 音响,语境自然就有了。而语言习惯首先来源于听,其次是说,能听 会说,就是习惯的养成,换言

8、之,即有了语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 提倡反复诵读,力求课堂上书声琅琅,正是用出声的读同时进行“听” 和“说”两个方面的训练。这样做,就是将语感的培养放在教学的核心 位置上更确切地说,就是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 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 最后达到将文言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个 部分。学生在这充满活力、跳跃着生命的语言环境中全方位、立体化 的感受它,学习它的欲望就会日益增强。 从落实的角度看,通过诵读可以加深记忆,丰富词汇,培养语感, 提高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精读指导举隅中精辟地指出:“吟 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当一种语言在学习者 的记忆中成为一种习惯,我想,其它

9、的一切都会容易起来的,兴趣自 然就上来了。我的具体做法是:每篇古文必范读,并适当的介绍朗读 要领和背诵方法,做到当教当背,并定期举行诵读比赛,设立诵读能 手奖和诵读进步奖,以此来促进他们让他们喜欢读、爱背。另外,尽 量用朗读来读认和理解字、词、句。如学生读梦游天姥吟留别题 学 海 无 涯 5 目时,将“梦游天姥吟”分开,可见学生对这个句子没有掌握。这时教 师恰当的指导朗读, 句子的意思也就明了了。 这样, 美读的机会多了, 死板无止无休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少了, 可以说诵读使学生在享受中 加深了记忆。在这样书声琅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中,学生兴趣 有了,也动起来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

10、体,兴致怎会不 盎然呢? 3、以现代气息的语言激趣。要打通古今文化的通道,让“新新人 类”喜欢学习文言文、乐于学习文言文,教学语言上也最好要有现代 气息。时下易中天、于丹之所以能在众多的学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渴 望接受传统文化群体的“大众情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讲 解方式。他们往往以通俗生动的时髦生活话语来阐释传统文化。如易 中天说:“韩信是待业青年,后来参加工作后当过侍卫、接待员、司 务长”“诸葛亮拿着张琴唱卡拉 ok”等等。我也曾经尝试运用类似的时 尚语言来进行文言文教学,学生的兴致特别高涨。 如讲李凭箜篌引时,我在导入后说:“李凭的个人音乐会开始 了。”讲到“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

11、跳波瘦蛟舞”时,我说:“李凭的音 乐可以使老弱病残居然跳起了迪斯科啦,李凭的音乐真了不起啊!” 这恰到好处的点评,因为联系了现实生活,除营造了一定的气氛外, 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4、以文言文中的文化知识激趣。学生对文言文中未知的古代文 化知识总是充满好奇的,而文言文中有很多有关的奇闻轶事、寓言、 典故、文言名句,在讲课时适当讲一些具有古文化气息的内容,无疑 学 海 无 涯 6 是很能激发学生学习了解文言文的兴趣的。如讲到庄子的逍遥游 的“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时,插入庄子的寓言轶事。讲到姜夔的 扬州慢 中化用杜牧的诗句“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时, 就讲杜牧的十年扬州经历

12、,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与体味。讲到韦庄的 菩萨蛮中的名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时插入卓文君的爱情 传奇数字诗怨郎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三四月,谁知五 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 眼欲穿。百思念,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以此来表现卓文君不 仅人长得美,而且内在秀美,因此以她的美比喻江南女子的美相当恰 当,让学生回味无穷。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 后,就会喜欢你教的东西。那么,接下来把兴趣转化为行动,把所学 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就变得容易起来了。 第二个层面:系

13、统梳理有关的文言文知识第二个层面:系统梳理有关的文言文知识 不少学生学习文言文只是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认为老师已讲 过,我也明白了,这就足够了。老师一篇一篇地讲,学生一篇一篇地 学。到了高三总复习的时候,你问他还记得几篇的时候,他就会茫然 地摇摇头说,一篇也不记得了。学生学的知识很零散,到最后才做整 理未免太晚。因此我从高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系统意识,就让他们每 学 海 无 涯 7 人准备一本文言文知识库,着手从系统上去整理文言文知识。应从那 几个方面着手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可扩大他们的知识 积累面。 1、背诵一定量的文言文。新修订的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己有

14、明确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一定 数量”,在大纲中规定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道难声声慢 等诗词曲 62 首, 劝学 兰亭集序 赤壁赋 等古文 28 篇 (段) 。 (包括初中必备 50 篇)通过背诵,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 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 包含在其中了。 更重要的是, 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 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随着诵读 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的阅 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样一来,只要看到某词某句式

15、的时候,马 上在记忆中就会现出典型的例句来。如读到兰亭集序“快然自足, 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字怎么讲,即使是课文没有注释,或者有注 释而不去看,马上联想到愚公移山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 不若孀妻弱子”,这三个“曾”用法相同,都是加重了后面“不知”、“不 能”、“不若”的否定语气,可用现代汉语中“还”、“简直”、“竟然”等副 词来表达,意思十分显豁。熟能生巧以后,就没有了这种转换过程, 而完全是一种应付裕如的状态。久而久之,也就凝固成了个人知识体 系中的一部分,“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 学 海 无 涯 8 了。 2、把文言文中的词句进行分类整理。对于词可分为实词和

16、虚词两个 方面。 在实词方面,大纲规定要掌握 120 个文言实词,但实词掌 握得越多,阅读水平就越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整理文言实词主要有 4 个方面:(1)词的古今异义。( 2)一词多义。(3)通假字。(4) 词类的活用。在实词这里需要特别积累一项:根据历年高考文言文试 题内容大多限于人物传略的共通处规律, 一些实词在各种选段中反复 出现,这便是我们要着重积淀的,如有关官职升贬的:迁、除、谪、 擢、转、调、升等;有关拜见的:觐、拜、晋、诣、造、访、谒等。 自己多看几篇,分类归纳,必得捷径。 在虚词方面, 大纲规定要掌握 18 个虚词。我们可以把这些 虚词分为若干类来把握:以代词为主的有“之、其”等,以副词为主的 有“既、但”等,以介词为主的有“以、于”等,以连词为主的有“而、则” 等,以语气词为主的有“也、矣”等,另有兼词“焉”等。 对于句式,文言中的句式与现代汉语大体是相同的,我们只需掌 握其不同的部分。这不同的部分主要是: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置 句式、省略句式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