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人口与城市学案答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24092 上传时间:2017-06-1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人口与城市学案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0人口与城市学案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0人口与城市学案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0人口与城市学案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0人口与城市学案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人口与城市学案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人口与城市学案答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口与城市专题专题知识结构:人口知识结构:人口与人口变化 人口时变 人口增长过程(类型及其转变)(增长) 人口增长地区差异(成因及结果)人口空变 过程(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人口 容量 (迁移) 影响因素人口分布 现状(世界、中国)环境 影响因素一、人口部分(一)基本概念: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 (单位:人/ 平方千米)3.人口机械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但全球范围看(或大区域内)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动并不产生影响。人口自然增长=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4.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的承载力,联合国定义是:一个国家

2、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衡量多用资源作主要参考,中国环境人口容量约 16 亿左右,目前人口与2资源矛盾最突出的是淡水资源。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一个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比环境人口容量小。5.人口再生产类型原始型: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率(二)基本原理1.反映人口空

3、间分布原理(1)影响人口分布因素 自然(稳定)海陆位置、地形、气候社会经济条件(动态)经济、开发历史、交通、民族、战争影响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政治和经济等 社会因素。总的来说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与社会经济条件有关,稀疏区主要受自然条件限制。分析以下国家的人口分布状况,思考其中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加拿大,集中南部走廊地带(自然气候,社会靠近五大湖经济区和美国)巴西,集中东南沿海地带(社会开发时间早,经济发达,靠近港口)澳大利亚,集中东南沿海地带(自然气候较湿润,社会开发时间早,经济发达,靠近港口)埃及,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自然气候干旱,靠近水源)分析总结: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自

4、然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首要因素;在自然条件较适合地区,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的首要因素。(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 气候、实例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水源、实例人口早期的逐水草而居土壤、实例巴西热带雨林的轮荒矿产、实例英国阿伯丁因石油开发引起的人口迁移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最经常最主要的因素,为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条件,实例珠三角近年来的城市化导致的人口迁移交通和通讯拉近各地的距离,促进人口迁移。实例近年来中国向美、加、澳等地的人口迁移文化教育科技移民,实例 17 中近年招聘高级教师婚姻与家庭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实例略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政治中心变革、战争。

5、实例西部大开发引起的人口迁移;巴西迁都巴西利亚;伊拉克战争引起的难民潮。2.反映人口时间变化的原理(1)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出生率、死亡率、生育率生育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指 15 岁49 岁妇女)数之比。3(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换规律(几种类型的演替)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但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真正实现要通过出生率下降来完成。人口在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性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读图训练:以时间为横坐标,分别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数量为纵坐标画人口时间变化图,注意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图应到现代为止。 (人口自然增长时间变化曲线图应为一具有单峰值曲

6、线,且前期近于零增长、有负增长;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曲线图应是一条越来越快上升的曲线,因为纵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小,但人口基数大,人口依然快速增长到世界人口增长率为零时世界人口才达到峰值。注意曲线的斜率表人口增长快慢。 )小测各洲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大洋洲传统型,欧洲负增长但并不代表欧洲所有国家都是负增长) ;排列亚非拉三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非拉亚)(3)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变动原理人口转变: 过渡型 现代型年龄结构转变: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人口的年龄结构是以年龄为标志来分析人口内部组成状况,用不同年龄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最常用是分为三大年龄组:0-14 岁为少年儿童组,15-64 岁

7、(中国一般为 59 岁)为青成年组,65 岁 (中国为 60 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口组。人口统计学家常用的三种年龄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不同比重来表示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国际通用的标准如下表:年龄结构类型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014 岁)老年人口(%)比重(65 岁及以上)年轻型 40 以上 4 以下成年型 3040 47老年型 30 以下 7 以上人口的性别结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它通常由性别比这个指标加以度量。性别比为平均每 100 个女性所相对应男性人口数量。综合题:7.读我图人口年龄结构图和我国人口增长预测图,回答问题。4(1)若我国人口进入婚育的平均年龄为 25 岁

8、,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大约在 年。(2)如图所示,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具 等特点;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 年。(3)未来 20 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将给我国社会和环境造成哪些影响?答案:7.(1)20152020 (2)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三低) 20282(3)问题:人口总数大,就业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影响: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加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就业压力大;社会福利负担重。点拨 关键是要读懂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和人口状况预测曲线。3.反映因果关系的原理(1)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原理人口数量上升 资源需求上升人口数量上升 消费水平上

9、升 排污量上升人口数量上升 客观上要求生产规模不断上升 注意:人口增长过快可能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但是决不能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增长。在认识和处理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时,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问题,既不能把人口数量增长看作是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因为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人口数量5只是其中之一;也不能忽视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恶化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才有利于各种问题的解决。(2)人口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人口 资源观文化 环境观 资源的开发状况,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结果素质 发展观(3

10、)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或超过 10%或 65 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或超过 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人类社会随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死亡率下降、加上计划生育,人口向老龄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本质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但人口老龄化趋势会带来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劳动力老化和短缺,社会劳动生产率下降、国防兵力不足,以及老年人的生活保障、保健、精神孤独等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和采取相应对策。例题: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注:人口负担系数=14 岁以及以下人口数+65 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 岁人口数)*100 ,回答下面 1-3 题。1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

11、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 ( )。A1970 前后 B1990 前后 C2010 前后 D2030 前后2据图可知, “人口机会窗口期,一般为( )。 A20 年左右 B40 年左右 C60 年左右 D80 年左右3 “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C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 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答案:1C 由材料可知“人口机会窗口”期就是人口负担系数50时期。从图中看2010 年达到最少即为顶点。2B 观察图中人口负担系数 5

12、0的时期可发现,三个国家的时期大约都在 40 年左右。3D “人口机会窗口”期实质是指劳动人口的负担较轻时期,由于劳动力充足、社会负担轻而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4)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影响例题:人口的性别结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它通常由性别比这个指标加以度量。性别比为平均每 100 个女性所相对应男性人口数量。读图,回答13 题。1造成俄罗斯 1950 年性别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6A战争 B移民 C疾病 D国家政策2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的性别比曲线,造成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性别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A重工业发达,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 B轻工业发达,大量女

13、性劳动力迁入C男性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 D女性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3曲线峰值的出现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人口老龄化 男女比例失调 社会秩序混乱 缺乏劳动力A B C D答案:1A 战争因素是造成俄罗斯男性大量死亡,性别比较低的重要原周。2B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以轻工业为主,吸收大量女性迁入该地区,导致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性别比较低。 3B 曲线峰值高说明男性大大多于女性,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婚姻问题。 (5)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 优点:加强与外界的联系,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缺点: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人才流失迁入地 优点:开发资源,发展经济改善迁入地的综合环境缺点:

14、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压力,加剧当地的环境问题(6)人口政策选择原理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超过资源、环境的承载量,带来资源不足、环境污染、失业率上升、社会不稳定等问题,直接影响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国家就会提出限制人口的政策如中国、印度等国。人口增长慢、老龄化严重导致社会福利开销大,劳动力不足,国家就会根据情况订立鼓励生育,引进劳工等相应的政策如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7)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原理人口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不仅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还要与环境的承载力、资源的利用状况相适应,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基本事实(1)世界人口与增长世界总人口数 1999 年 10 月 12 日突破 60 亿

15、世界人口过亿 11 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日本、俄罗斯、美国、巴西、尼日利亚、墨西哥。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差异:备考指南 表格人口负增长的国家:俄、法、德、挪、瑞典、瑞士;发展中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的有:新加坡、古巴、韩国世界的两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1620 世纪的人口迁移:开发新大陆的人口迁移;贩卖黑奴、劳工的人口迁移;二战以后由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人口迁移。 )(2)中国人口与分布人口数量 2005 年 1 月 6 日达 13 亿 人口环境容量 16 亿7人口分布:大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一线为界,该线东南人口密集,该县西北人口稀少;平原沿海人口密集,高原山区人口稀少。人口最密集的省苏、鲁、豫、台,人口最稀疏的省藏。人口增长状况:目前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正式进入人口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 ;来来 20 到 50 年,我国将先后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老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