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作文备考计划及作文升格训练例谈 杨碧楚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23924 上传时间:2017-06-15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中考作文备考计划及作文升格训练例谈 杨碧楚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16年中考作文备考计划及作文升格训练例谈 杨碧楚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16年中考作文备考计划及作文升格训练例谈 杨碧楚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16年中考作文备考计划及作文升格训练例谈 杨碧楚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16年中考作文备考计划及作文升格训练例谈 杨碧楚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中考作文备考计划及作文升格训练例谈 杨碧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中考作文备考计划及作文升格训练例谈 杨碧楚(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恩大教育中考研讨会资料2016年中考作文备考计划及作文升格训练例谈,杨碧楚2016.3.19,考纲解读,1.考纲要求26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充实。27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28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29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30结构完整,条理清楚。31语言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30书写规范、整洁。,考纲解读,2.命题规律 初中作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记叙文写作和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写作。综合广东省及其他各省市中考命题情况,中考作文有如下几个特点:写作体裁不限,但都更适合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命题形式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较早的时候出现过话题作文

2、。写作内容贴近考生生活,基本上能保证考生有话可写。有明确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提示,审题难度不大。,考纲解读,中心明确:就是要有鲜明的主题。这个问题与写作材料的选择和组织密切相关。它要求我们在审清题目要求之后,首先思考写什么(选择什么材料来写),然后思考怎么写(情节的布局、详略的安排、人物关系的处理、人物性格和感情基调的定位)。有了这些思考,文章才会有明确的中心。事实上很多同学习惯于想到什么写什么,下笔前没有全盘思考,导致文章写成流水账。,考纲解读,内容具体充实:记叙文的写作一定要突出核心事件和核心人物,要有生动细致的环境、心理、神态和动作等细节描写来表现核心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同学们的常见问题是喜欢

3、用空泛的口号式语言来代替细致的描写,使文章内容不够具体、情感不够真实。要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学会处理材料的详略安排,还要做专项的描写方法训练。,考纲解读,感情真挚:感情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体现的,不是作者直接说出来的。因此,人物感情的载体是具体而生动的细节描写。内容充实了,情感真挚就容易多了。这里有一个技巧,就是要善于在对人物描写的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情感要素,通过描写心理感受和表情动作来体现人物的情感变化。,考纲解读,结构完整:一篇简短记叙文的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理分段。不少同学把文章写成三段甚至更少,这样的结构看起来就不舒服。第二,自然过渡。从开头到事件的发生需要过渡,事件的发展和

4、变化也需要过渡,文章的结尾还需要过渡。过渡要自然而然,不着痕迹。没有过渡,文章就会显得很生硬。第三,巧妙穿插。这个难度相对高一点。行文时往往会遇到次要人物的关系处理、相关背景的交代等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加入巧妙的穿插来处理,否则文章的思路就会被打乱。,考纲解读,条理清楚:条理和结构密切相关又各有不同,条理清楚是指文章的行文线索清晰。对记叙文而言,主要就是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要符合生活逻辑。体现在文章中往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情节设计要合理,二是情感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情节是明线,如长江大河,清晰可见。情感是暗线,如山间小溪,若隐若现。,考纲解读,语言通顺:通顺就是没有病句,这是最

5、基本的要求。好的文章除了语言通顺以外还有简洁、生动、得体的要求。有些老师在备考时比较重视语言生动的训练,容易忽略“简洁、得体”的训练,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为什么同学们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写作训练之后文章越写越长?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简洁的叙事能力,以致材料详略处理不到位,从而导致文章中心不突出。,“整体训练”的基本思路,作文如画画。画人必须画出人样:头部特征、躯干特征和四肢特征。以此区别于其它动物。记叙文的文体特征要鲜明:首先,要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其次,线索要清楚,记叙要有贯穿始终的线索;最后,详略要得当,在内容上分清主次,明确重点。谨记三句话:把

6、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将思想蕴含于细节描写之中。,“整体训练”的基本思路,记叙文的基本范式:环境事件感悟低分记叙文的通病有:文体意识不清晰,以空洞的口号和废话拼凑文章;没有构思意识和对材料进行处理的意识,随手写来,写满为止,有的同学甚至连题目都没想过,写完之后再加一个文题;流水账式,材料没有取舍、没有详略;只停留在记事层面,缺乏对生活现象的深入思考和感悟提升。运用“环境事件感悟”的基本范式来进行初级写作训练尤其适宜。当我们掌握了这一基本范式以后,再逐步加入“伏笔、铺垫、渲染、过渡、照应、对比和细节描写”等元素,这样,文章的变化就出来了。,“整体训练”的基本思路,记叙文的基本

7、结构模式1顺序式结构:顺序式结构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基本过程来安排文章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1)开头无变化。常见的方式是引用作文材料中的提示性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这就造成大量雷同的情况,给阅卷老师造成严重的视觉疲劳,从而影响得分。因此,我们要多训练一些难度不大却有创意和吸引力的开头方式。如:先概括事件主要内容,再用穿插的方式交代事件发生的原委的方式(散步);通过环境描写引入事件的方式(风筝);抓住事件的核心内容直接切入,再围绕核心内容展开事件的方式(羚羊木雕);直接交代引发事件的原因,再叙写主要事件的方式(秋天的怀念);准确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引出重要事件的方式

8、(再塑生命);特写式开头等等。,“整体训练”的基本思路,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模式(2)材料处理无详略。这是所有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是:首先,缺乏主题意识,下笔之前很少考虑要表现人物的什么性格或情感;其次,不知道选择什么细节作为文章描写的重点;再次,缺乏对生活细节的感知能力。(3)情节安排无波澜。情节有波澜是把记叙文写生动的关键。这一点在后文“高分记叙文的构思技巧:写两条变化的线”中有专门论述。(4)结尾点题无深度。在考场的三类文和四类文中,最常见的现象是把事件写完就了事,根本没有提及对事件的感悟。另一种现象主要出现在三类上等和二类下等文章中,有对事件的反思,但是不够深刻、不够到位。其根本

9、原因是思想积累不够,缺乏对生活现象的反思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进行思想水平提升训练。另一个原因是铺垫不到位,在安排细节描写方面没有突出应该体现的人物情感,不能做到感悟的时候水到渠成。,“整体训练”的基本思路,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模式2. 倒叙式结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回忆式开头,通过回忆的方式引出要叙述的事件。如我的老师,“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又如我的第一本书,文章从与朋友的对话引出对“第一本书”的回忆。另一种是先写事件的后半部分或直接写出事件的结局,再写事件的发生、发展。如故乡,作者先写回故乡时看到的情景,引出儿时的故事,再拿现在和过去进行对比。,“整体训练”

10、的基本思路,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模式3. 插叙式结构:插叙是记叙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记叙手法。它是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入需要补充的内容。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作者从毕业典礼写起,多次运用插叙来描写爸爸和“我”的故事。建议:插叙作为一种重要的叙述方式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交代相关背景和缘由,有时候可以演变为简单却很重要的“穿插”,对记叙文的材料安排具有重要作用。,“整体训练”的基本思路,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模式4. 对比式结构对比式结构就是运用情节发展或情感态度的前后变化形成反差和对比来表现文章主题的一种结构方式。如蝉,作者先写对蝉的“烦”,再写对蝉的“宽恕”,在情感上就形成了“先抑后扬”的对比式结构。建议:对比时结构

11、是初三作文训练的重点,一定要高度重视。,“整体训练”的基本思路,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模式5. 并列式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比较适合内容丰富的文章,因此,在只要求写500字以上的中考考场作文中并不多见(但在散文写作中比较常见)。课文中的典型例子是邓稼先。这类结构的文章的基本规律是:先对材料进行归类,然后分成几个部分来写,还可以在每个部分前加上小标题。,“局部训练”的基本步骤,1.为人物活动设计一个背景作文不是照搬生活,必须提炼生活升华生活。人物活动背景的选择是文章构思的第一步,也为全文的主题、人物性格或情感定调。原则:选择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背景。如祝福、风筝、故乡社戏、最后一课、孤独之旅等等。写作要求:具

12、体:时间和地点要具体。丰富:选点和变点(描写对象和角度有变化)。生动(修饰和修辞)。,“整体训练”的基本思路,2.为事件发展写两条变化的线记叙文构思的基本规律是什么?研究经典记叙文如风筝散步背影藤野先生等不难发现,它们都具备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人物活动的背景;一条变化的情节线,一条紧随情节变化而变化的情感线;议论、抒情,升华文章主题的“感悟”。而情节线和情感线的设计构思是文章构思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分析列表:,“整体训练”的基本思路,“局部训练”的基本步骤,用好“巧合”写出情节线的曲折变化“无巧不成书”。“巧合”是使情节变化的唯一手段。“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如影随形写出情

13、感线的“婀娜动人”心理描写是表达人物情感不必可少的手段。身体反应(动作细节)能将情感表达推向极致。经典例文:背影,“局部训练”的基本步骤,3.为情节和情感发展写好伏笔、铺垫和照应 “铺垫”是从背景描写开始的,有些文章还会反复铺垫。这是构思者动笔之初一定要思考的问题。如故乡中关于“严冬”的描写,孤独之旅中关于鸭群和暴雨的描写,孔乙己中关于“短衣帮”的描写等。“伏笔”是写好情节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手段。没有“伏笔”,情节变化就会令人费解。如最后一课中“普鲁士士兵在操练”、“镇公所前面的布告牌前站满了人”就是必不可少的伏笔。,“局部训练”的基本步骤,4.写好突出人物性格的细节: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

14、理 。这样的例子课文中到处都是,老师们也都特别重视,不必多言。值得注意的是:千万别只重视“细节描写”的训练。如果没有了前面的训练,细节描写的训练会大打折扣甚至效果接近于零。这就是我们做了大量的训练却不见效果的根本原因。,“局部训练”的基本步骤,5.写好烘托主要人物性格(情感)的“第三人物”简短的记叙文要尽可能简化人物关系,却不能忽视“第三人物”的运用。“第三人物”可以是人、还可以是物。如送汤材料中的“电话亭”,校门口的“小汽车”,陪伴中的“乘客”等,他们都是“烘托”主要人物性格的重要“参照物”。“第三人物”的设计和选择要依据文章情节发展的需要来考虑,不可生硬。,“分层训练”的基本步骤,分层训练

15、的含义:作文的分层训练包含两个基本含义:一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训练,二是对同一个学生在发展提升过程中的训练。这两者可以兼顾。本人对分层训练的安排分以下几个步骤:1.把短文写长。每个班约有十几个学生可能到了初三还不能顺利写够500字。我说的“顺利”是指达到“故事完整、文从字顺”的基本要求。训练方法如下:,“分层训练”的基本步骤,第一步,写好人物活动的背景(具体、丰富、生动)。尽量安排三次描写。第一次是人物出场前的描写,第二次是故事发展中的描写,第三次是故事高潮时的描写,三次环境描写要随着情节发展变化而变化。景物描写的方法训练:重点是变点和添加修辞。变点就是变化描写的内容和角度,添加修辞就是把背景

16、描写修辞化。以上两项训练不但可以保证文字量增加,更会使文章变得生动起来。有一举多得的训练效果。第二步,把情节写出变化。在运用“巧合”增加文章情节变化的专项训练中提高情节构思能力。第三步,增加人物描写的文字量,进行人物多角度描写训练: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训练,人物的动作、表情、外貌等细节描写的训练训练。第四步:写一点感悟,提升文章主题。,“分层训练”的基本步骤,2.把长文写短。部分学生,读过一些文学作品,语言能力还不错,一写文章就是千字以上,记流水账,无详略,无主次。训练方法:主要问题是不懂“选材”和“构思”。因此,训练时要在“选材”和“构思”上下功夫。第一步,“选材”训练。要指导学生在审题之后,先确定要描写的人物的性格或情感(定调),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材料进行分类和筛选,选出最能表现人物性格或情感的材料作为写作的材料或主要材料。第二步,构思训练。引导他们思考几个问题:行文的线索是什么?在哪里伏笔?在哪里铺垫?是否需要安排穿插?然后给文章列个写作提纲。这样,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需要耐心等待学生的领悟而不是老师的生硬纠错。只有学生领悟了才真正解决了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