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23834 上传时间:2017-06-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7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天津教师考试网 欢迎关注天津中公教师部微信: tjjsks 2014 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四 天津教师考试网 一、选择题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 ( ) A.论语 B.大学 C.孟子 D.学记 2.在中国近代史上,蔡元培第一次把美育列为学校教育组成部分是在 ( ) A.1908年 B.1912年 C.1922年 D.1931年 3.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必然有教育现象,这说明了 ( ) A.教育的历史性 B.教育的阶级性 C.教育的永恒性 D.教育的继承性 4.上好课的前提是 ( ) A.目的明确 B.备好课 C.选择好教学方法 D.了解学生 5.教学的

2、中心任务是 ( ) A.发展学生智力 B.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 C.培养学生品德 D.塑造学生个性 6.课外校外教育中具有普通性的组织形式是 ( ) 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天津教师考试网 欢迎关注天津中公教师部微信: tjjsks D.个人活动 7.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 (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D.社会效率论思想 8.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 A.教育学生学好功课 B.组织培养班集体 C.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D.了解和研究学生 9.春风化雨,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3、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定法 10.初中生生理发展最重要的特征是 ( ) A.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B.脑重增加 C.心脏增大 D.性成熟 1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记忆属于下列哪种记忆类型 ( )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12.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思维的起点和动力是下列哪一项 ( ) A.发现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13.一个人在旅游的过程中,既想多观光风景、游玩,又害怕多花钱的心理冲突,属于下列哪一项 (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14.人们对英雄

4、行为、文化古迹等做出的赞美和感叹是下列哪项情感 ( ) 天津教师考试网 欢迎关注天津中公教师部微信: tjjsks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正义感 15.马斯洛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 ) A.自我 B.自我实现理论 C.学习理论 D.无意识理论 16.一个人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待人诚实,乐于奉献。表现出他性格的 ( ) A.态度特征 B.情绪特征 C.理智特征 D.意志特征 17.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之间存在 (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相互影响关系 D.不相关关系 18.动机产生的条件是 ( ) A.内在需要 B.外在刺激诱因 C.兴趣和爱好 D.内在需要和

5、外在诱因 19.有的颜色可以引起温觉或冷觉,而有的颜色带有接近感和深远感。这是感觉的( ) A.明适应或暗适应 B.对比特性作用 C.联觉作用 D.补偿作用 20.对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一种倾向是 ( ) A.主导动机 B.社会需要 C.直接兴趣 D.间接兴趣 二、填空题 1.教育学的任务是 _、 _。 天津教师考试网 欢迎关注天津中公教师部微信: tjjsks 2.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与泛智教育思想是 _所提出的主要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是 _的著名教育主张。 3.赫尔巴特对教育学有很大贡献,他试图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 _,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 _,并提出了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阶段教学。

6、 4.学科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 _形式编定的有关 _的指导性文件。 5.壬戌学制颁布于 _年,又称六三三制,是以 _学制为蓝本而制定的。 6.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缺点有两个方面:一是 _,二是 _。 7.学生是 _中的人。在学校里,学生的主要任务 _。 8.从人性善的观点强调教育重要性的代表人物是 _;从人性恶的观点重视教育作用的代表人物是 _。 9.感应性是指生物有机体以其自身的 _对 _机体生命的刺激的应答性反应。 10.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在人脑中 _出该事物的形象,称之为记忆表象,简称 _。 11.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 _,从而 _实现预定

7、目的。 12.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是 _、了解问题、分析诊断、 _和结束咨询。 13.掌握知识技能基本属于 _范畴,能力属于 _范畴。 14.气质的类型差异表现为 _、多血质、 _和抑郁质。 15.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有:操作定向阶段、 _、操作的整合 阶段和 _。 16.动机的三个功能是 _、 _和激励功能。 17.技能的特点包括:一是 _得来的,有别于本能行为;二是一种 _,区别于知识;三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主动。 三、简答题 1.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区别在哪里? 2.德育的内容是什么?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4.什么是分组教学?意义何在? 5.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

8、理解? 6.情绪、情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7.注意的基本品质有哪些? 8.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高原现象? 四、论述题 1.论述 德育的重要意义。 2.怎样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B 5.B 6.C 7.B 8.D 9.C 10.D 11.C 12.A 13.C 14.A 15.B 16.A 17.B 18.D 19.C 20.D 天津教师考试网 欢迎关注天津中公教师部微信: tjjsks 二、填空题 1.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夸美纽斯杜威 3.教育方法论教育目的论 4.纲要课程内容 5.1922美国 6.不能充分照顾个别差异容易造成理论

9、脱离实际的倾向 7.发展学习 8.孟子荀子 9.活动或状态直接影响 10.重现表象 11.克服困难最终 12.建立关系帮助指导 13.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14.胆汁质黏液质 15.操作模仿操作的完善阶段 16.引发功能指向功能 17.练习活动方式 三、简答题 1.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教学原则是人们制定的,属于第二性东西,也就是说,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它可能符合教学规律,也可能背离教学规律。教学规律是教学内部的本质联系,表现的是一种必然性;教学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强调的是必须,需要很好地去贯彻。自然,教学规律是稳定的,教学原则由于是人们制定的,不同时代 会

10、提出一些新的原则,具有一定的变化性。 2.德育内容规定了学生发展的政治方向和应掌握的道德规范,是指用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和人生观来教育学生。 我国的德育内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无限热爱的一种崇高思想感情,同时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理想教育。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发,每个学生都应有自己的理想。 (3)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人生观,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人生观有本质的区别,是衡量一个人思想觉悟高低的标志。 (4)劳动教育。劳动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任何学生不管他干什么,首先是一个劳动者。 (5)自

11、觉纪律教育。自觉纪律既是教育手段又是教育目的。 (6)民主与法制教育。 (7)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天津教师考试网 欢迎关注天津中公教师部微信: tjjsks (8)道德教育。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几经变换,虽然提法不同,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总的来说,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点: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教育目的的这个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 (2)要求全面发展。这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另 一个基本点。它的含意,既指学生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同时,又指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3)具有独立个

12、性。一个追求驾驭自己的人,才能自强和自立,才能有崇高的理想。所以,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还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性,也就是说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充分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这也是现代人的重要特征。 4.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分组教学大致有两类:一类称内部分组,即在传统按年龄 编班的班级内再按学生成绩将他们分为若干小组,教师进行侧重点各不相问的教学;一类称外部分组,即取消年龄编班,改为按学生的能力或某些测验成绩编班。分组教学始于 19世纪末, 20世纪 40年代曾受到尖锐批评。现在

13、,由于教育竞争加剧,分组教学重新受到重视。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培养。但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容易使一些学生自卑,一些学生骄傲。再者,教师和家长的意愿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特别是在分组时,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5.(1)创设情景,促使 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2)提供感性材料的变式和感性经验的变式。 (3)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概念。 (4)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6.情绪、情感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需要基础不同。情绪与人的生理需

14、要相联系;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稳定性不同。情绪具有较强的情境性,一般不太稳定;情感既有情境性,更主要是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3)情绪带有较多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感更深沉,很少冲动。 (4)情绪发生较早;情 感产生在后。 情绪、情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两种主观体验。情绪是情感产生的基础,也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对情绪有制约作用。 7.(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8.一是由于那些促进技能发展的因素与阻碍技能发展的因素相互干扰作用的结果;二是意味着技能结构的改变和实现技能动作的新方式、方法的准备状态。 四论述题 1.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 件。培养有道德有文化的革命事业接班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目的,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离不开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