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 考研参考书、考研笔记、资料汇编、重点归纳 戏剧部分c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23821 上传时间:2017-06-1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2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 考研参考书、考研笔记、资料汇编、重点归纳 戏剧部分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年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 考研参考书、考研笔记、资料汇编、重点归纳 戏剧部分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年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 考研参考书、考研笔记、资料汇编、重点归纳 戏剧部分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年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 考研参考书、考研笔记、资料汇编、重点归纳 戏剧部分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年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 考研参考书、考研笔记、资料汇编、重点归纳 戏剧部分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 考研参考书、考研笔记、资料汇编、重点归纳 戏剧部分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 考研参考书、考研笔记、资料汇编、重点归纳 戏剧部分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育明教育 官方网址 :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 教授创办 开设课程: 视频 小班、一对一、集训营 、保录 育明教育 2014 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考研必看教材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 MFA-考点真题题库,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3 年版 欢迎到育明教育订购!押题保过视频同步上线! 育明教育推荐: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 考研主要参考书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张凤铸) 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 育明教育: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考点精编与真题解析 知识的 提升与拓展 期刊推荐: 中国电视 、 现代传播 、 当代电视

2、【 2013 年喜讯】 2013 年育明教育再创佳绩:共有 13 名学员考入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其中 电影领域 3 人、广播电视领域 10 人。连续 3 年包揽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 MFA)广电领域多个专业考研状元! 2014 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考研笔记、资料汇编、重点归纳 知识点总结 戏剧 戏剧四要素:演员、导演、剧本、舞美 音乐剧 起源于欧洲的通俗歌舞剧, 19 世纪中叶后在美国纽约得到发展,逐渐成为富有 商业性的大众化的艺术品种,并流传到世界各地。音乐剧是音乐、舞蹈和戏剧的集合,它通常有一个 育明教育 官方网址 :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 教授创办 开设课程: 视频 小

3、班、一对一、集训营 、保录 单纯而有趣的剧情,在戏剧表演中充分发挥歌唱和舞蹈的作用,把歌唱和舞蹈作为塑造人物和表现内容的重要手段。猫西贡小姐。 悲剧 起源于古希腊。思想内涵一般是表现正义斗争在一定条件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或失败,以及美好理想的破灭,斥恶扬善,给人以激励和启迪。分为:英雄悲剧被缚的普洛米修斯性格悲剧哈姆雷特命运悲剧俄狄普斯社会悲剧罗米欧与朱丽叶梁祝 喜剧 起源于古希腊的狂欢歌舞和滑稽戏。必须具备的素质:给观众 以快感,可笑性。优秀的喜剧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能够把生活中的丑恶、落后和缺陷暴露出来,用讽刺和嘲笑否定。也可以是善意的嘲笑,劝喻人们认识改正缺点 。费加罗的婚礼钦差大臣 正剧

4、 不拘泥悲剧和喜剧的划分,灵活利用两者有利因素,加强表现生活的能力,适应了戏剧发展的需要。 16 世纪意大利巴蒂隆。仙蒂尼称之为悲喜剧, 18 世纪狄德罗和博马舍称之为“严肃剧”, 19 世纪成为主流。 中国古典及近现代戏剧史 京剧 中国的 国粹 ,已有 200 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 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 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 1790 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

5、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 (舞蹈 )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 喜、怒、哀、乐、惊、恐、悲 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 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形成与传播: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南洪

6、北孔 清康乾时期, 南洪 就是浙江籍剧作家洪升和他的戏曲巨著长生殿。 长生殿把帝妃恋情同当时 安史之乱 的社会现实相结合起来,以 垂戒来世 ,寓意深刻。其排场精美谨严,堪称 传奇典范,曲辞音律,亦独步一时。北孔指孔尚任,桃花扇共四十出 ,分上下两卷 ,是一部忠于史实的优秀历史剧。桃花扇因而与长生殿齐名 ,世称两作者为“南洪北 育明教育 官方网址 :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 教授创办 开设课程: 视频 小班、一对一、集训营 、保录 孔”。 四大徽班 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四大徽班进京,被视为京剧诞生的前奏,在京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临川四梦 是汤显祖及其四部剧作的别名。明

7、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是临川人, “临川 ”遂为先生的别号,而 “四梦 ”则是其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 元曲四大家 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文明戏 “ 文明戏”是早期的京剧改革。文明戏的剧目都是以清末民初期间民间流传的时事故事为题材。文明戏以京剧的文武场伴奏,采用京剧的唱腔,对话用京白不用韵白。唱与白三七开,已向话剧方向发展了。文明戏的剧目不多,大概只有十几出。每出戏都分几集,每日只演一集,所以上演一个月也不会重复。为了使戏演得持久和火暴,剧中夹杂不少插科打诨式的笑料,看起来类似现在的喜剧小品:宦海潮、渔家女和锯碗丁。 爱美剧 “五四 ”文学革命开展

8、了对中国旧剧的讨论,批判堕落的文明戏,翻译介绍欧美话剧。在此基础上,一些戏剧家提出了 “爱美 ”的口号( 英文 Amateur 的音译,意为 非职业 戏剧, 不以营利 为目的。)以后欧阳予倩、洪深、顾仲彝等人创办了 “戏剧协社 ”等业余剧团,时称 “ 爱美剧 ”,是根据 “业余 ”的英文译音而来的。那时候,这是最时尚的事,牵着年轻人的崇拜和狂热的心。而最最领风气之先的是那些在台上演出的演员。他们自己写剧本,改编别人的剧本,甚至编导客串角色,他们的乐趣首先是为了自己的爱好,喜欢的东西 倘 若现实中还没有,或还不成熟,就去创造它完善它。他们用才智和热情创建着 “时尚 ”, 可对此他们当时并没有多少

9、在意。 样板戏 指现代京剧 红灯记 、 沙家浜 、 智取威虎山 、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 白毛女 及 红色娘子军 、交响音乐沙家浜等以戏剧为主的文艺作品。这 是 1966 年,“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 宣布 的八个革命样板。 它们的酝酿、创作成型 在 1964 年 1966 年间。 样板戏的出现、发展和传播与“四人帮” 之一的江青登上政治舞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样板戏的艺术特征: 借鉴话剧舞台美术形式,用西洋绘画的写实布景、道具、服装,改变了传统京剧重写意、象征的假定性特征;以交响化乐队作为京剧的伴奏 等。缺点: 写实布景削弱了想象空间,表演 上过分强调体验人物与贴近生活、交响化伴奏使程序化

10、唱腔变成了“京歌”。从 样 育明教育 官方网址 :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 教授创办 开设课程: 视频 小班、一对一、集训营 、保录 板戏 的创作中,总结、归纳出的 “ 三突出 ” 创作原则,被硬性确立为所有创作都必须遵循的经典规范。 文革期间文化生活长时期枯燥 无味,样板戏成为满足人民文化生活的唯一精神食粮,曾有“八亿人民八个戏”的说法 ;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纪录片中国,插入样板戏旋律作背景音乐,略含反讽;巴金在随想录中曾说,他一听到样板戏就心惊肉跳,成为一种典型的记忆创伤。 可以说 ,样板戏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记忆被植入文革语境。 西方戏剧简史 古希腊 古希腊三大悲 剧家 埃

11、斯库罗斯,“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的妇女 旧喜剧 阿里斯托芬 新喜剧 米兰德 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戏剧家,一生共创作 37 部剧本,两首长诗, 154 首十四行诗。 1590 年到 1600 年是 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 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 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上下集)和 亨利五世 等 9

12、部 。 喜剧包括诗意盎然的仲夏夜之梦扬善惩恶的威尼斯商人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宣扬贞洁爱情的无事生非和歌颂爱情又探讨人性的第十二夜等10 部。这些剧本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与此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悲剧 3 部,作品虽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与喜剧同。 17 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 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创 育明教育

13、官方网址 :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 教授创办 开设课程: 视频 小班、一对一、集训营 、保录 作的 第二时期,又称悲剧时期。 他写出了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和雅典的泰门等著名悲剧。 1608 年以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最后时期。这时的莎士比亚已看到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便从写悲剧转而为写传奇剧,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因此,这一时期又称莎士比亚的 传奇剧时期 。这时期,他 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贯串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暴风雨

14、( 1611)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 “用诗歌写的遗嘱 ”。此外,他还写有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3 部传奇剧和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 “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 莎士比亚化 马克思、恩格斯将莎士比亚推崇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 。 这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 “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席勒) 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 所谓 “莎士比亚化 ”,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亚那样 : 1、 善于从 生活真实 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 典型环境 ; 2、 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 个性 ,同时具有典型意义; 3、 作品中 现实 主义的刻画和 浪漫 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 4、 语言 要丰富,富有表现力; 5、 作家的 倾向 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 出来。 古典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