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泉州市中考模拟试卷二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23781 上传时间:2017-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泉州市中考模拟试卷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泉州市中考模拟试卷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年泉州市中考模拟试卷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年泉州市中考模拟试卷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年泉州市中考模拟试卷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泉州市中考模拟试卷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泉州市中考模拟试卷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二 0 一三年泉州语文模拟试卷(全卷共 6 页, 20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一、积累运用(4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题。 (8分)幸福不喜欢喧xio ( )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_A_(相得益彰,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_B_(心心相印,心驰神往 )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 )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_C_ _,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zhu( )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 ( )夺目。、给加点字注音。(2分)( ) ( )、依拼音写汉字。

2、(2分)( ) ( )、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成语分别填入A、B两处。(2分)A处应填_ ;B处应填 。、在C处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2分)_ _。2.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任选一句修改。(2分)福州是个有福之州。市区空气全年出现轻微污染 12 天,重污染 2 天, 空气排名全国前五;这里气候宜人,即使是冬天的福州,也是温暖宜人的好季节。生活在福州的人是幸福的。我选( )句,修改后的句子: 3以下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 或:有的人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选拔B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仅:几乎 惩

3、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苦于C夫不能以游堕事 堕:堕落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去,往D雾凇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猖蹶:失败4背诵默写。(12 分)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 (诗经关雎 ) ,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 纷纷暮雪下辕门,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 )了却君王天下事, , 。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面对国破家亡夫死的残酷现实,李清照感受到愁之沉重,在武陵春中发出了2“ , ”的悲凉感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写

4、出诗人以浊酒排解思念,寄托成就功业的理想的诗句是 , 。5名著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的问题。 (7 分)(1)“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这句话出自 ,是女主人公对 所说的。(2 分)(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的问题。 “你来!今番和你定要见个输赢!”便把李逵胳膊拿住,口里说道:“且不和你厮打,先教你吃些水。 ”两只脚把船只一晃,船底朝天,英雄落水。两个好汉,扑桶地都翻筋斗撞下江里去。宋江、戴宗急赶至岸边,那只船已翻在江里。两个只在岸上叫苦。江岸边早拥上三五

5、百人在柳阴树下看。都道:“这黑大汉今番却着道儿。便挣扎得性命,也吃了一肚皮水。 ”宋江、戴宗在岸边看时,只见江面开处,那人把李逵提将起来,又淹将下去。两个正在江心里面,清波碧浪中间,一个显浑身黑肉,一个露遍体霜肤。两个打做一团,绞做一块。江岸上那三五百人贪看,没一个不喝采。(1) 以上语段中加点的“那人”指的是 , ;他与李逵发生打斗的原因是 。(2 分)(2)语段中出现的宋江,人称“及时雨” ,请你说明这个绰号概括了宋江怎样的性格特点,并列举出一个事例加以证明。(3 分)6综合性学习(8 分)班级开展以“我们的新社区”实践活动。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同学做了社区命名调查,

6、调查中发现,市民的住宅区过去通常被称作“职工宿舍”“家属大院”等。如今,不少住宅区有了像“西子香荷” “江南水都” “南薰别院” “漾日湾畔”之类的名字。同时,调查中还发现以“世欧彼岸城” “大卫城” “加州风景”“威尼斯花园”等洋名来命名的住宅区也很多,细数这类住宅区的名字,差不多能拼出欧美地图,有市民戏称“欧风美雨满华夏,错把故乡作他乡” 。(1)从以上有关“住宅区命名”的调查中,你能得出哪两点结论?请简要概括。 (4分)答: 同学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有很多社区绿化区经常被踩踏,同学们觉得需要立一块牌子,提醒人们爱护花草。请你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四个,组成对偶句,作为牌子上的宣传语。 (4 分)

7、行人 花草 文明 呵护 踩踏 绕道 彰显 含笑 3_ _, _ 。二、阅读(45 分)(一)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 6-10 题。 (14 分)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

8、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 分)(1)年且九十( ) (2)吾与汝毕力平险( )(3)汝之不惠( )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 分)A、于 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 B、而 而山不加增 默而识之C、以 以残年余力 不以物

9、喜,不以已悲 D、之 虽我之死,有子有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9、下列文字常识论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2 分)A、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B、 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也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C、 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D、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10、翻译。 (4 分)(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11、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 (2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214 题。 (12 分)森林是环境的保护神 殷培红森

10、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所储存的碳和森林土壤的碳总量几乎是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陆地上有机物中的碳,90%储存于森林中。森林固碳制氧能力要明显高于农作物,每公顷植物一年释放氧气量,农作物平均是 3 至 10 吨,落叶林是 16 吨,常绿阔叶4林是 20 至 25 吨,针叶林是 30 吨。可见,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对于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至关重要。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同于减排。而且植树造林减排成本低,综合效益好。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中,林业碳汇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京都议定书中,植树造林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实现温室气体

11、减排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绿树掩映下的温馨家园是中国人传统的栖居理想。古书云:“村乡之有树木,犹如人之有衣服,稀薄则怯寒,过厚则苦热。 ”说明了树木对人的重要性犹如衣服对人的重要性。树木可以调节气候。一般当太阳辐射到达树冠时,约 23 被树冠截留,只有540到达地表。据测算,城市绿化覆盖每增加 15,能使城市的气温下降 0.1,当绿化覆盖率达到 50时,城市热岛现象会明显减弱,达到较理想的水平。树木、森林可谓是“绿色空调” 。不仅如此,它们还有“天然加湿器”和“全自动净化器”的美称。例如一公顷阔叶树夏季每天蒸腾 2500 吨水,比裸地高 20 倍;一公顷油松林每天蒸腾 43.6 至 50.2 吨

12、水。从吸收有害气体方面看,松林每天可以从一立方米的空气中吸收 20 毫克二氧化硫;一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 720 千克二氧化硫。有人做过试验,当二氧化硫通过一条高 15 米、宽 15 米的法国梧桐林带时,浓度可降低 25至 75;氟化氢通过 40 米宽的刺槐林带比通过同距离的空旷地,浓度可降低近50;若通过 20 米宽的杂林带,浓度降低要比空旷地快 40以上。树木还是杀灭空气中细菌的高手。一亩地上的松林,一天一夜能分泌 4 斤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白喉、痢疾等病菌。林区每立方米大气中只有 3.5 个细菌,而人口稠密缺少绿化的城市可达到 3.4 万个。树木多的城市街道,比树木少的街道中大气含病菌量少80%左右。可见,选择防污能力较强的绿化树种,讲究花草树木的搭配、林木与地形、建筑的合理配置,不仅可以(A)创造出 “诗意栖居”的环境,而且(B)有利于人体健康。如此看来,植树造林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生态工程建设,更是保护大气环境、营造人类宜居环境之必需。12、通读全文,请概括森林有哪些功用。 (每点不超过 12 个字。4 分) _; _;_; _ ;13、文章第段画波浪线的线句运用了 和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4 分)14、第段画线的 A、B 两短语能否对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