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13资兴市馨颐花园五号楼补充岩土勘察报告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23500 上传时间:2017-06-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71013资兴市馨颐花园五号楼补充岩土勘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071013资兴市馨颐花园五号楼补充岩土勘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071013资兴市馨颐花园五号楼补充岩土勘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071013资兴市馨颐花园五号楼补充岩土勘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071013资兴市馨颐花园五号楼补充岩土勘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71013资兴市馨颐花园五号楼补充岩土勘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1013资兴市馨颐花园五号楼补充岩土勘察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 兴 市 馨 颐 花 园 5 楼 补 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湖 南 省 湘 南 工 程 勘 察 院二 七 年 十 月资 兴 市 馨 颐 花 园 5 楼 补 充岩 土 工 程 勘 察 报 告院 长:总 工 程 师:审 定:审 核:项目负责人:报 告 编 写:提交报告单位:湖南省湘南工程勘察院勘察证书编号:182328KY提交报告时间:二七年十月施工质量责任表工程名称:资兴市馨颐花园 5 楼补充勘察施工单位:湖南省湘南工程勘察院第六项目部钻探施工:野外编录:技术负责:现场负责:项目经理:目 录一、概述(一) 工程概况(二)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三) 勘察方法、工程布置及完成的工作量(四) 本次勘察执

2、行的技术标准(五) 勘察质量评述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 地形地貌(二) 地质构造(三) 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四) 水文地质特征(五) 不良地质作用三、场地岩土工程评价(一) 岩土层参数的统计分析(二) 岩土层参数的确定(三) 各岩土层工程特性评价(四) 水文地质条件评价(五) 不良地质作用评价(六) 地震效应评价(七) 稳定性、适宜性评价(八) 基础方案选型(九) 成桩评价四、结论与建议图件:1、附有坐标的建筑总平面图2、勘察工程平面布置图3、工程地质剖面图4、钻孔地质柱状图附表:1、原位测试成果表2、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3、岩石单轴无侧限抗压强度成果报告附件:勘察任务委托书标准贯入试验成

3、果表工程名称:资兴市馨颐花园 5 楼补充勘察共 1 页第 1 页岩土名称试验点编号试验孔深(m)触探杆长(m)杆长校正系数锤击数N63.5(击/10cm)校正后锤击数N63.5(击/10cm)地基承载力(kPa)ZK11 3.003.30 4.8 0.92 15 14.0 342.5ZK12 6.006.30 7.8 0.86 14 12.0 257.5ZK41 3.003.30 4.8 0.92 13 12.0 257.5ZK71 6.006.30 7.8 0.86 15 13.0 325ZK81 4.004.30 5.8 0.92 16 15.0 370含砂卵石粉质粘土 ZK141 6.0

4、06.30 7.8 0.86 14 12.0 257.5ZK13 8.609.10 10.6 0.81 1 1 30ZK21 8.208.80 10.3 0.81 1 1 30ZK22 8.809.50 11.0 0.81 1 1 30ZK23 9.5010.00 11.5 0.81 1 1 30ZK142 8.9010.00 11.5 0.81 1 1 30淤泥质粉质粘土ZK143 13.5014.00 15.5 0.81 1 1 30核对:制表:资 兴 市 馨 颐 花 园 5 楼 补 充岩 土 工 程 勘 察 报 告一、概述(一) 工程概况资兴市馨颐花园位于资兴市三中东侧,5 楼位于花园内

5、中部,由资兴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层高七层,砖混结构,建筑物占地面积约为 1500m2,现建筑物已建到一层(车库),由于没有进行详细勘察,在建筑物场地北侧 6 栋基础开挖时,出现了浅埋土洞等不良地质现象,因此业主(资兴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馨颐花园项目部)委托我院对 5 栋进行补充勘察。(二)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我院受甲方委托,对该场地进行了详细岩土工程勘察,其目的是了解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地基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地基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提供工程地质资料。本次勘察工程的具体技术要求为:1、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

6、和整治方案建议;2、查明建筑物范围各层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工程特征、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判定环境水对建筑材料的腐(侵) 蚀 性;4、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提出桩基的类型长度和施工方法等建议。(三) 勘察方法、工程布置及完成工作量我院受业主的委托,于 2007 年 9 月 30 日到 2007 年 10月 8 日组织了一台 100 型钻机对拟建场地进行了详细勘察。本次勘察根据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的现状、勘察任务委托书的要求,结合建筑物的特征,采用物探和机械岩芯钻探为主要的方法,结合野外踏勘、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相结合的手段。布孔原

7、则根据物探资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 )等来布置的。钻 孔位置沿建筑物四周布置的,标高经实测所得。本次勘察共布置了 14 个钻孔,实际完成主要工作量如下:1、钻孔数量 14 个,总钻探进尺 180.70 米;2、取原状土样 14 组,进行了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3、进行了孔内标准贯入试验 6 孔 12 次。4、取岩样 2 组,进行了岩石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四) 本次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所依据的主要技术标准有: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建筑桩基技

8、术规范(JGJ9494);5、建筑物平面规划图。(五) 勘察质量评述本次勘察采用钢卷尺布设孔位,共布设钻孔 14 个,最大孔距 27.80m,最小孔距 8.40m;耕填土、含砂卵石粉质粘土岩芯采取率达 80%以上,淤泥质粉质粘土达到 50%,中风化灰岩达到 80%以上,钻孔孔深在 9.7020.20m,进入中风化灰岩3.00m 以上,量测地下水位 14 孔次,均在钻探完工 24 小时后量测。本次勘察共取原状岩土样 14 组,进行了孔内标准贯入试验 6 孔 12 次,各项指标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相关要求,勘察 质 量合格。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原

9、始地貌为低山丘陵地貌山口冲洪积相,场地自然标高在 135136m,施工场地平整,拟建筑物已建到一层。(二) 地质构造根据钻探揭露本场地地层为石炭系灰岩,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表明:该地区未见明显的全新活动断裂带通过,场地稳定性较好。(三) 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自上而下分为耕填土(Q 4ml)、含砂卵石粉质粘土(Q 4al+pl)、淤泥质粉质粘土 (Q4el)、灰岩(C 2+3),现分述如下:1、耕填土(Q 4ml)灰黑色、棕黄色,以粘性土为主,含大量砂粒,以及植物根系,土体结构松散,各孔均有揭露,层厚在 1.002.60m,层底标高在 133.00135.00m。2、含砂卵石粉质

10、粘土(Q 4al+pl)棕黄色、黄色,硬塑状,以粘粉粒为主,含 1045%的砂卵、卵石,卵石成份以砂岩为主,砾径在 15cm,多呈圆状、次圆状,土体结构紧密,土质较均匀,该层分布相对较稳定,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层厚 4.607.90m,层底标高在127.00130.00m。3、淤泥质粉质粘土(Q 4el)黄色、灰黑色,软流塑状(主要由炭质页岩风化后吸水饱和形成),含 1540%的粉砂、细砂以及砾石,土体结构松散,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ZK1、ZK2、ZK3、ZK10、ZK11、ZK12、ZK13、ZK14 号孔周围,层厚在 0.707.40m ,层厚变化大。.4、石炭系灰岩(C 23 )灰黑色、

11、深灰色,中风化,浅部裂隙较为发育,溶蚀较为严重,其中 ZK12 号孔 8.409.00m 为 溶洞,软土充填,岩芯破碎,呈块状、碎块状,深部岩芯完整,多呈短柱状、柱状,岩面埋深在 6.0015.40m,基岩面起伏较大。(四) 水文地质特征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基岩岩溶裂隙水两种类型,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蒸发排泄,孔隙潜水主要埋藏于含砂卵石粉质粘土或淤泥质粉质粘土中,基岩岩溶裂隙水主要埋藏于灰岩溶隙及裂隙中。钻探期间,实测各孔地下水位在 2.503.00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本场地地下水对砼结构没有侵蚀性。(五) 不良地质作用1、岩溶根据现场踏勘和钻探揭露,本场地下覆基岩为石炭系

12、灰岩,为可溶性岩,灰岩中浅部裂隙较发育,岩芯较为破碎,溶蚀较为严重,其中 ZK12 号孔 8.409.00m 为溶洞,由软土充填,属岩溶较发育区。2、土洞由于淤泥质粉质粘土含大量的砂砾,在地下水动力条件有变化时,极易被带走,加上自身稳定性也差,因此在软硬接触部位形成土洞,如 ZK14 号孔8.508.80m、12.30 12.70m 、14.60 15.00m 就揭露有三层洞高为 0.300.40m 的土洞,并有进一步发展趋势。3、地基不均匀沉降由于场地存在淤泥质粉质粘土,承载力低,分布不均匀,层厚变化大,自身另产生土洞,而上覆土层厚度不一,在相同荷载作用下极易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土洞进一步的

13、发展还有造成地面塌陷的可能性,给建筑物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三、场地岩土工程评价(一) 岩土层参数的统计分析1、各土的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见附表 2、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值见下表 1:耕填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值 表 1指标项目 统计件数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标准值天然含水量 W(%) 2 22.6 19.8 21.2天然湿密度 Pd(g/cm3) 2 2.0 1.83 1.92孔隙比 eo(%) 2 0.989 0.557 0.773土粒比重 Gs(g/cm3) 2 2.73 2.73 2.73塑性指数 Ip 2 15.9 14.9 15.4液性指数 IL 2

14、0.51 0.09 0.6压缩系数 av1-2(Mpa-1) 2 0.56 0.19 0.375压缩模量 ES1-2(Mpa) 2 9 3.3 5.70内摩擦角 ( 度) 2 21.6 21.3 21.4凝聚力 C(kPa) 41 17 29含砂卵石粉质粘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值 表 1指标项目 统计件数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标准值天然含水量 W(%) 6 26.9 22.6 24.75 1.49 0.06 26.0天然湿密度 Pd(g/cm3) 6 2.03 1.96 2.0 0.022 0.011 2.02孔隙比 eo(%) 6 0.774 0.682 0.70

15、1 0.034 0.053 0.732土粒比重 Gs(g/cm3) 6 2.78 2.72 2.74 0.002 0.001 2.75塑性指数 Ip 6 16 10.6 12.4 2.12 0.171 14.15液性指数 IL 6 0.76 0.13 0.513 0.225 0.438 0.699压缩系数 av1-2(Mpa-1) 6 0.36 0.31 0.308 0.039 0.128 6.341压缩模量 ES1-2(Mpa) 4 6.7 4.3 5.2 0.741 0.142 4.6内摩擦角 ( 度) 4 22.4 17 19.6凝聚力 C(kPa) 4 23 10 18淤泥质粉质粘土的

16、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值 表 1指标项目 统计件数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标准值天然含水量 W(%) 6 40.8 23.6 29.9 7.54 0.252 36.0天然湿密度 Pd(g/cm3) 6 2.05 1.76 1.99 0.089 0.045 2.06孔隙比 eo(%) 6 1.146 0.640 0.83 0.264 0.318 1.01土粒比重 Gs(g/cm3) 6 2.74 2.71 2.73 0.011 0.0005 2.74液限 WL(%) 6 43.4 26.8 34.35 5.70 0.166 35.6液性指数 IL 6 0.98 0.38 0.62 0.2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