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中国历史城市地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23497 上传时间:2017-06-1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5 中国历史城市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05 中国历史城市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05 中国历史城市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05 中国历史城市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05 中国历史城市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5 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 中国历史城市地理(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6/15,九江学院,1,5 中国历史城市地理,中国历史城市地理是历史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城市地理,不仅有助于了解、探索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地理条件下城市的形成、发展、变化与地理空间环境的联系及其运动的内在规律,而且能为今天建设现代化城市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对深入探索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认识城乡差别的产生,总结城市扩大与衰亡的历史规律,加速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5. 1 历史城市地理概论5. 2 中国城市史地沿革5. 3 中国传统城市的区域结构,2017/6/15,九江学院,2,5. 1 历史城市地

2、理概论,1. 城市与历史城市地理1.1 城、市和城市的概念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中国古代的城和市都兴起的比较早,原始社会后期都已经出现。“城”就是用夯土筑成的高大墙体,展成一线称长城,围成一圈就是城。故多是只四面围以城墙、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卫意义的军事据点。以防守为基本功能。“城,郭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者也” 礼记礼运 “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世本引吴越春秋,2017/6/15,九江学院,3,“市”交易货物交换的地方,开始时物物交换,货币产生后就成为买卖的产所,即市场,和城没有任何关系,更不能说是城市。“包牺氏没,神农氏作,列廛于国,日中

3、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系辞颜师古注曰:“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曰市井。”,2017/6/15,九江学院,4,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具有多种职能的综合体,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空间。一般说来,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理学家认为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非农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地。从根本上讲,城市起着“中心”的作用。我国法律规定:城市,是国家行政区域划分设立的直辖市、市、镇以及未设镇的县城。,2017/6/15,九江学院,5,1.2 历史城市地理的概念,在时间上,城市有其过去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4、的发展。在空间上,城市内涵有三大部分:自然环境、人口与功能。历史城市地理,就是研究历史时期城市的产生、形成、发展及其变化与地理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017/6/15,九江学院,6,2. 历史城市地理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疆域内历史上的城市。基本内容包括:地理条件与城市形成、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城市、镇居民点体系形成和分布的规律;社会生产方式与城市发展、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和城市性质变化之间联系的规律;保护历史城市文化遗迹和古代城市风貌的客观历史地理依据;城市地方特色和传统风俗习惯形成和变化的地理要素等;城市地理学思想自身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研究方法的演变规律等内容

5、。,2017/6/15,九江学院,7,与历史学、城市学、地理学所研究的城市区别,历史学所研究的城市着重于城市兴起、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而历史地理学则着眼于城市兴起、发展、演变的地理空间,重点是地理条件对城市产生、发展和变化的作用与影响及其地理特征。而城市学所研究的城市着重于全面地从总体上研究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现状与未来、结构与功能、组合与布局等方面的客观规律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掌握城市的综合特征,包括城市兴衰变迁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奠定理论基础,为充分发挥城市在社会发展中的最大作用提供科学依据。历史城市地理学所研究的内容不论是从时间上讲,还是从地域范围上讲,都只是

6、地理学的一部分。,2017/6/15,九江学院,8,3. 历史城市地理的任务和作用,历史城市地理的任务和作用,就是揭示地理要素在城市兴起、发展与变化中的功能和客观规律性,为现代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促进城市类型、体系、规划、布局、职能和结构等的科学化与合理化,有利于加速现代城市化的步伐。,2017/6/15,九江学院,9,认识城市性质的地理特点,客观地确立城市的发展类型和完整的城市体系,城市的性质,是指城市在全国或一定区域中所担负的基本功能和应有的主要作用。城市的性质随时间长短、地理空间条件和社会的变化而转移。一般来说,现代城市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绝大部分具有多元性和综合性的特

7、点,而近现代以前的城市功能则多为单一性的和自然性的。正确地认识和深入地研究城市性质的地理特点,根据地理条件,客观地确立城市发展的不同类型,建立各种规模、层次等不同的完整的城市体系,因时、因地制宜地促进城市高速优质地发展。,2017/6/15,九江学院,10,探索城市兴起的地理特点,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从城市历史地理角度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几受惠于周围的自然环境,也受制于周围的自然环境。外界的自然条件必然要在城市形成发展中产生作用,使城市在对外界自然条件的适应和平衡中求得发展。反之,城市的无序状态,也将反作用于自然环境。探索城市兴起、变迁的地理特点,了解历史上各时期城市从外部景观到内部构造的地

8、理差异及其原因,对现代城市规划、城市分布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17/6/15,九江学院,11,研究城市职能及其转化的地理特点,充分发挥城市的优势,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可分为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城市职能的形成及其转化,除一定的主观社会因素外,客观的地理环境条件多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决定性影响。研究地理环境对城市职能及其转化的影响,对于充分发挥城市的优势,改变城市局部环境以扬长避短,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2017/6/15,九江学院,12,剖析、区别城市结构的地理特点,促进城市的合理布局,城市自身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结构,其中主要有自然结构、地域

9、结构、交通结构、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城市结构是在自然条件等因素的作用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从城市历史地理的角度看,现在许多城市中的各种地域结构矛盾突出,住房、交通拥挤,各种能源紧张,正是不顾城市结构的实际地理特点而盲目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从剖析、区别城市结构的地理特点等方面入手,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才能够促进城市的合理布局和正常发展。,2017/6/15,九江学院,13,把握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地理特点,保持城市化的正常进程和质量,城市化是指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农村居民点形式向城镇居民点形式转化的全过程。研究、把握中国城市的地理特点和地域结构,就会为城市化

10、的进程提供明确的目标,指导各个不同区域城市的健康发展,因地制宜地拟定城市发展的性质、规模及建设标准,合理安排城市工商业、交通、仓库、居住、公共建筑、园林绿化、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等用地,统筹规划,使其各得其所,协调发展。,2017/6/15,九江学院,14,5. 2 中国城市史地沿革,根据我国不同时期城市产生与发展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变化等情况,城市的史地沿革可以分为早期城市、古代城市和近现代城市三个大的时期。其中:早期城市是指我国春秋以前城市的萌芽至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形成的城市起源时期。古代城市则是指自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末与我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相伴随而发展的传统城市时期。近现代城市则是指从清末

11、至现代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时期。,2017/6/15,九江学院,15,1. 中国早期城市的产生,1. 1 城市产生的地理条件地理环境因素地质条件地形因素水文河流因素气候因素生物条件社会经济因素最重要的是经济、人口因素,2017/6/15,九江学院,16,1. 2 早期城市的产生,城市是作为文明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产生原因,学术界有防御说、集市说、宗教中心说三种说法,但在历史上三种情况可能都存在,也可能互有交叉。一般认为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人类出现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就具备了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城市是社会经济与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我国早期城市在其形成过程中大体经历了三个

12、重要阶段。,2017/6/15,九江学院,17,1.2.1 乡村式城堡阶段,在原始社会,人们没有固定的居住场所,当然也不可能有城市。新石器时代,出现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人类有了固定的居民点聚落。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生产有了大的发展,农业与牧业分离,为产品的交换提供了可能,传说中的“日中为市”,出现原始的市集。进入文明社会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生产力有了更大的提高,交换的需求更强烈,交易的场所由原始市集逐渐形成固定的集市。实际上固定集市的出现与“城郭沟池以为固”时代同步的,即我国早期城市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2017/6/15,九江学院,18,中国史前重要城邑分布图,

13、2017/6/15,九江学院,19,中国最早的城市湖南澧县城头山,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城头山古城墙的一个剖面,在这个堰塘,发掘出距今6000年的籽实10多种和大量珍稀文物,2017/6/15,九江学院,20,1.2.2 城、市分离阶段,大致始于夏,讫于西周前期。到夏、商时期,伴随着统治阶级机构的逐渐增大,单纯的对外防御性城堡逐渐发展为不仅对外具有防御性作用,而且对内也具有政治中心职能的都城。夏朝出现最早期的城市,如河南登封王城岗的西墙长92米,南墙长82.4米。到商代,商业从手工业中分离,更是促进了早期城市的形成,从河南偃师二里头、湖北黄陂盘龙城、早期商城、晚期商城殷、三星堆蜀王城为主要代表,这

14、个时期出现了宗庙、宫室、城墙、城壕、手工作坊等。据统计到商代末期,我国计有早期城市26座,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及淮河上游地区。,2017/6/15,九江学院,21,2017/6/15,九江学院,22,1.2.3 城、市合一阶段,中国古代城市形成的过程中,城与市自渐趋结合到最终合二为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经历了几百年之久。在时间上大致包括西周至春秋时期。周代实行分封制,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形成了王城、诸侯城、采邑城三级网。西周时我国有140多个诸侯首邑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开始试行,更是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出现了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按城市大小、居民多寡来划分城市等

15、级的观念,城市的经济职能有所加强,如临淄、咸阳、郢、邯郸、大梁等城市不仅是诸侯国的政治中心,也是若干工商业经济中心。其他如洛阳、陶、朝歌(淇县)、新郑、宛、商丘、安邑等也使重要的工商业城市。,2017/6/15,九江学院,23,2017/6/15,九江学院,24,2017/6/15,九江学院,25,2017/6/15,九江学院,26,2.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古代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是指从战国至南北朝时期,二是指自隋唐至清末时期。2.1 第一阶段:战国南北朝主要特点:城市的发展主要受政治因素影响,许多城市的兴衰主要有政治因素,自然条件,经济、交通状况,军事需要。前期,即战国至

16、东汉末,政治从分裂走向统一与稳定的时期,城市上的发展趋势由点的分散与狭小向点的相对集中与扩大变换。后期,东汉末至南北朝时,政权不是呈鼎立状态,就是南北对峙或分裂局面,政治动乱持续,战争频繁不断,城市的发展趋势就是不稳定。,2017/6/15,九江学院,27,城市兴起和发展的途径:,由早期的侯国都邑发展而来,如:临淄、曲阜、咸阳、邯郸、大梁、蓟、郢;由州、郡、县等地方政区治所发展而来,如:济北郡治博阳(今山东泰安)、泗水郡治相县(今安徽淮北)、彬县治(今湖南彬州)、砀郡治(商丘)、恒山郡治(石家庄)等;由交通中心发展而来,如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广陵(今江苏扬州)、江州(今重庆市)等;由军事要地发展而来,如朔方(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临沃(今内蒙古包头)等,2017/6/15,九江学院,28,战国秦汉时期经济都会图,2017/6/15,九江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