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9日)关于2010年晋城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23474 上传时间:2017-06-1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4月9日)关于2010年晋城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1年4月9日)关于2010年晋城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1年4月9日)关于2010年晋城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1年4月9日)关于2010年晋城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1年4月9日)关于2010年晋城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4月9日)关于2010年晋城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4月9日)关于2010年晋城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 2010 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 2011 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2011 年 4 月 9 日在晋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晋城市财政局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 2010 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 2011 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 请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0 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2010 年,是完成“ 十一五” 目标、布局 “十二五”工作的重要一年,也是继续应对危机、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算目标和工作任务,执行结果

2、明显好于“十一五 ”目标任务。全市和市本级预算变动情况。经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 2010 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在执行中根据省财政厅追加的专项指标及预算法的有关规定作了一些相应变动:一是将省追加的专项指标按照预算会计制度规定顺加到了有关科目;二是将办理省与市各项财政结算补助事项所增加的地方财力按规定作了相应安排;三是市、县两级根据各自情况报经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增加超收收入和调入资金变动,对预算做出了相应调整。因此,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全市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由 723853 万元调整为 946748 万元,变动因素为:省财政追加转移支付补助收入 145373 万元,与省办理 2009 年结

3、算增加结余 12839 万元,本年超收安排 35876万元,减少调入资金 1193 万元,增加地方债券转贷收入30000 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由 224483 万元调整为 252755 万元,变动因素为:省财政追加本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 37182 万元,与省办理 2009 年结算增加结余 11 万元,本年超收安排 15217 万元,补助下级支出 30838 万元,增加地方债券转贷收入 6700 万元。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532288 万元,为预算的 104.3%,比上年增长 12.6%。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554890 万元,为预算的 106.9%,比上年增

4、长 15.4%。一般 预算支出 执行 895069 万元,为变动预算的94.5%,增长 17%。全市基金收入完成 298720 万元,为预算的 194.6%。基金预算支出 255590 万元,为变动预算的81.1%。市本 级财政总 收入完成 323646 万元,为预算的 109.3%,比上年增长 12.3%。一般 预算收入完成 186102 万元,为预算的 108.9%,增长 12.5%。一般预算支出 235900 万元,为变动预算的 93.3%,增长 17.2%。市本级基金预 算收入完成131644 万元,为预算的 151.7%;基金预算支出 94567 万元,为变动预算的 84.6%。全市

5、及市本级预算分别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全市一般预算滚存结余 51679 万元,净结余 3316 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滚存结余 16855 万元,净结余3225 万元。总的来讲,2010 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总收入增幅超年初预算近 5 个百分点,比省定 12%的增长目标超出 0.6 个百分点,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 ”确定的 125亿元目标;一般预算收入超年初预算 6.5 个百分点,比省定13%的增 长 目标超出 2 个百分点。民生财政进一步显现,在严格控制公务消费性行政成本实现零增长的同时,全市用于科技、教育、农业、城乡社区事务、公共安全事业的支出增幅分别为 24.8%、

6、20.8%、25.4%、22.9%、20.9%,明显快于一般预算支出平均增幅。2010 年的预算执行情况集中表现为,财政实力明显壮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财政调控效果进一步显现,财政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依法理财机制不断完善,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为我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充分发挥财政调控职能,全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财政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发挥投资拉动作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明显加大,财政直接投资规模比上年增长 60%以上。其中,市本级财政安排投资 6.5 亿元,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 10.24 亿元,涉及449 个项目

7、;融通金融组织贷款 7.9 亿元,争取地方债券资金3 亿元,建设项目还本付息 1.6 亿元,申报国际金融贷款 597万美元,支持重点工程 153 项,完成投资 313.7 亿元,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72.5%。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率先在全省出台了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项目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研究制定了 32 项措施支持转方式、调结构。市财政整合工业技术进步专项、外向型发展专项、城镇集体专项、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新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新工艺改造,新的经济增量。目前共扶持项目 562 个,市财政扶持 1.56 亿元,带动项目投资154 亿元,达效后可新增销售收入 272 亿元,利润

8、38 亿元,税金 19 亿元,新增就业岗位近 7 万个。创优企业发展环境。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 18.6 亿元,受益企业 2260 家;支持国有企业子弟学校和医院分离,妥善安置职工 7339 人,帮助各类困难企业解决了取暖、生活补助等问题,减 轻了企业负担。创新融资服务手段,为各类中小企业担保额达到 6.2 亿元。其中,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提供融资担保 5.4 亿元,是注册资本 4.1 倍,居全省前列;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资金 435 万元,5 家政策性担保贷款 5644 万元,先后扶持了富基新材、汉通机械、清慧制造等一批民营企业。(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公共财政覆盖面进一步拓宽。教

9、育更加公平。20082010 年中小学校危房改造规划全面完成,总投资 14.38 亿元,财政性投资占 65%以上,资金配套、工程进度均居全省前列,完成了 445 所中小学 130 万平方米危房改造。为 365 所寄宿制学校配备了饮食卫生安全设施,连续第三年为 314 所农村中小学实验室配备了科学、数学、生物实验仪器;支持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了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全部联入教育中心网站;在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工资绩效改革、免除义务教育阶段 14 万学生学杂费、大幅提高农村寄宿生补助的基础上,为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中 2193 名农村经济困难家庭或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学生不因

10、贫困而辍学;免除普通高中、职中学生每人每年 70 元信息教育费,全市有 5.5 万名学生受益;建立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奖励制度,2.2 万名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受益。社会更加和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 90%,保持全省领先水平,财政补助标准和筹资水平实现了每人每年 120 元,最高支付限额由 3.2 万元提高到 5 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 100 元提高到 150 元,参合率提高到 95.6%,居全省前列;连续第七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年保障水平 14592 元,居全省前列;城乡低保提高到省内领先水平,农村低保年人均补差提高到 1145 元,居全省第一;城市低保水平第 5

11、次提标每人每年 120 元,年人均补助提高到 2940元,达到全国中上游水平;支持新改扩建农村敬老院 16 所,按政策四次提高优抚对象补助标准,保障了 1.5 万优抚对象生活医疗水平。医疗更加完善。在提前实现行政村级卫生所全覆盖的基础上,按每村 4 万元标准,支持 287 个破旧村完成卫生室改造和维修;继续巩固乡镇卫生院国家级标准化建设,支持了4 家县级医院、50 个村卫生所、3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支持 30 余个重点医疗基建项目,总建设面积 6 万多平方米;按每村每所年补助 4800 元标准,解决了全市 2239 个村、4058 名乡医队伍待遇,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率95%,超

12、过省定目标,做到了小病不出村、稍微大点的病不出乡,为 村民提供廉价、方便的医疗服务;提升市级传染病医院、急救中心、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血站、荣军疗养院等医疗机构技术装备,建立了流感监测网络系统;启动了基本药物制度试点改革,全市 60%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 个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启动了基本药物配送工作,高平市公立医疗机构实现了基本药物零差销售全覆盖。文体更加繁荣。支持村村通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建设了 65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 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029 个村级站点、680 个村级文化活动室;新增农家书屋 940 个,56%的行政村完成文化活动中心达标建设,

13、建立农民工文化活动场所 16 个;支持新增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428所,为 2291 个行政村放映电影 27492 场,支持体育场馆达到500 余所,支持大型群众性竞技竞赛活动 100 多场,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蔚然成风,参加人数超过 80 万;支持了广播剧基石、戏剧申纪兰、红腰带、动漫片白马少年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赢得了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现场会在晋城召开。城市更加宜居。支持了畅安路、白马寺山生态区植物园北旅游路等城市骨干道路建设,阳翼高速、环城高速公路正式竣工通车,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支持了新植物园生态绿化、北出入口和东南通道景观绿化、儿童公园改扩建、五个游园的景观绿化,为城市新增绿地 4

14、.7 万平方米;支持环城高速沿线绿化和碳汇造林工程,全省最大的人工湿地丹河人工湿地一期完工,提升了景观加湿地的减排和净化功能;完成造林 9.2万亩,植 树 800 万株,人均绿地面积增加到 15.5 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45.8%,全省排名第一;支持 80%区域完成城市供气管道改造和热电联供供热网,城市供热扩容热化率提高到 81%,气化率由 30%提高到 90%,全部建成后不 仅满足中心城市的供热需求,而且淘汰市区燃煤供热锅炉,可以减排 2780 吨烟尘、3324 吨二氧化硫;支持城市供水管网配套工程,新增供水管网 44.5 公里,日供水能力增加到 10 万吨;垃圾处理厂形成 6 万吨

15、污水处理能力,中水回用率 35.5%;为市政建设配备了抢修抢险、高科技地下管道检测和水质检测等 40 多类应急设备,提升了应急状态下的处置和保障能力;支持了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清洁能源改造、废水处理、粉尘治理、节能减排,市区工程、企业用锅炉、出租车、公交车都用上了洁净能源,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一级天数在全省名列前茅。保障更加有力。预防和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应对物价涨幅过快,及时发放 800 万元价格补贴,缓解物价上涨对城乡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影响,确保了城市低保、优抚对象、建国前老党员、农村低保五保等特殊群体生活水平不降低;应对严重干旱的极端天气,紧急筹资 2432 万元支持抗旱冬浇、

16、油 电费补助等,支持 116 万亩耕地抗旱浇水、镇压保墒、增施底肥、减少点片死苗面积,减轻农业损失;预防近年来频发的传播性役情,按人均不低于 15 元标准,继续为群众提供9 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针对重点传染病,将防治关口前移到每村每户,比如结核、肝炎等,都实行了免费接种、免费诊治、应急防控,确保全市平安度过应急防控高峰,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健康;围绕平安晋城、科技强警,配备了全省一流的预警、反恐、技侦装备,为 1277 所学校配备了监控系统,顺利摘取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 。(三)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力度,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惠农补贴有了新提高。发放各类惠农补贴 2 亿多元,惠及 45.3 万农户、159.4 万农民,90% 农户享受了粮食燃油农机等补贴政策,10%的农户享受“家电下乡”补贴,家电下乡产品最高价由 3000 元提高到 7500 元,补贴九大类 6000 多种产品 14.32 万台,兑付率全省前列。新农村建设得到新改善。农村公益性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