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那合屯祭瑶王习俗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341143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林那合屯祭瑶王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田林那合屯祭瑶王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田林那合屯祭瑶王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田林那合屯祭瑶王习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田林那合屯祭瑶王习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田林那合屯祭瑶王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林那合屯祭瑶王习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田林那合屯祭瑶王习俗 作者: 日期:田林那合屯祭瑶王习俗 黄绍碧每年正月十九,田林县潞城瑶族乡那帮村那合屯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瑶王活动。当天,屯里各家各户自觉出一些经费,买一头猪,杀鸡杀鸭,包粽子,到瑶王祭坛祭拜。祭拜仪式要举行一整天。上午,人们在祭坛前的场地上开展玩陀螺、踢毽子、抛枕包等娱乐活动。下午,举行男女对唱壮族山歌活动。晚上,由男子组成瑶歌队唱瑶族山歌,女子在一旁听着,只有应唱“好”一声的份儿。当天,附近村屯的壮瑶民族都会主动前来参加纪念瑶王活动。祭祀活动有专门的舞蹈,人们拿着一只背篓演绎着瑶王历经千辛万苦上山采草药的历程,还带着一根竹筒一根木棍表演加工草药的过程,重头戏是瑶王看病救人的

2、场面。然后,出现人们康复后带着锦旗、猪等东西来答谢瑶王的场景。关于瑶王的故事,第9代瑶王继承人韦松良知道得很详细,这是师傅一代代口传下来的故事。瑶王姓陆,韦松良说真实姓名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但不能说出来,对外只尊称为陆本境,即本地人之意。大约300多年前,贵州瑶医陆本境冲破世俗偏见,与一位壮族女子相爱。双方家人极力反对和阻挠,他们在山上建木棚结婚。虽然已经生育了2男2女,而且4个孩子也都娶媳妇或招郎上门,但村里的族人还是仇视和排挤他们。他们不得不举家迁徙,一家人渡过南盘江,一路乞讨来到了深山里的那合屯。当时,那合一带流行瘟疫,一些村屯人口面临灭绝。瑶王一家人分开到各村屯,为村民免费治疗。瑶王在那

3、合屯搭一间草棚坐诊,如今那间草棚已经改为瑶王祭坛。瑶王的老婆被派到弄光屯、大儿子在渭满屯、二儿子在弄甲屯、大女儿在岩楼屯、二女儿在平合屯、大女婿在西来屯、二女婿在根漂屯、大媳妇在达买屯、二媳妇在路劳屯,一家人分开为村民免费治疗,常年不得团聚。每年春节,瑶王的家人在各自村屯与民同乐之后,正月十七到十九就会回到那合屯,与瑶王团聚几天。那时,全屯人还有附近村屯人都一起来那合庆贺。那合屯更是准备好几天的生活必需品,不舂米、不洗衣服、不打柴火,全天开展活动。活动一年一年传下来,形成习俗。瑶王家人所在的村屯,人们也相应开展祭祀活动。瑶王的女儿、媳妇到屯里为屯民治病,连个房子都没有,在大树下搭棚而住,目前一

4、些村屯还有祭祀大树的习俗。她们还背着年幼的孩子去治病救人,到目前,岩楼屯群众过年包粽子,都做一大一小两个粽子绑在一起煮,目的是送给为他们治病的瑶族母女。附近有一个那下瑶族屯,自称是瑶王的后裔。那合屯现在有50多户人家,有岑、韦、王等大姓家族,但每到祭祀活动,只有王家中一个派系的长老能坐正堂,因为那是当年瑶王的东家。瑶王在行医中,注重培养新人,把为人忠厚老实,能吃苦耐劳的人收为徒弟。瑶王死后,传人继承瑶王遗志,负责组织每年的祭祀活动,平时为民免费治疗。第9代传人韦松良目前还在用草药免费为群众治病。那合人王桂木说,他的胃病是韦松良用草药治好的,就几种草,很神奇。村里及附近的村屯没有卫生室,群众有病都是找韦松良治疗。韦松良说,他见过师傅收藏有几本草药书,只是文革时被烧了,他是由第8代传人口授学会草药方子的。那合祭瑶王习俗有一年三节拜特点,正月十九是大拜,三月三要用五色糯米拜,五月五要用三角粽拜,只有小拜是由传人组织几个人弄一桌饭菜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