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六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2335099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1年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1年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1年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六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1年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六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六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六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六篇 我们汶源学校一年级开展了生活化识字教学课题实验。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石。在生活化识字教学实验中,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到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做学习识字的有心人。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变得喜欢学习流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将课外识字带进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刚入学的新生对新的学校环境很感兴趣,充满了新鲜感,渴望认识新同学。 1、认识我们的学校:“汶源学校”“教学楼”“一年级一班”等和同学学习环境相关的生字。比如认课程表,前面黑板左上角,每天写上要上的科目。如:语文、数学、音乐等 2、认同学

2、的姓名。学生姓名中的汉字是包罗万象。开学初,为方便同学尽快识字,我让每个学生做了一张精美识字卡片。粘贴在课桌上,粘在新发的课本上,大家课间休息时,互相认识,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同学们很感兴趣。这样会就记住了不少字。 3、认识任课老师的姓名。当我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同学们可高兴了!就这样同学们认识了数学:陈老师;美术:宁老师。鼓励学生自己认字。半个学期下来现在学生会看课程表,认识所有老师的姓。 教学中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乐于思维,勇于探索。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 _,教师更要顺就儿童心理,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应付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我在识字教学实践

3、中,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创设一些具体场景和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识字。学生在生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识字,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识字效果。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学生掌握了许多较有效的方法:猜谜语法、编顺口溜、编口诀、编儿歌、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还有整体识记法。识字过程中,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去主动识字,体会成功的快乐,使学生识字兴趣持之以恒。 在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创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尤为重要。例如在学“羊”字时,学生说,我看到“羊”字就想起羊头的样子,羊上边的点好像羊的两只角。一竖像羊的脸和胡子。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将一个个汉字还原成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这样识字效果

4、当然好了。 有了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孩子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在活动和交往中识字。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世界,吸取各种信息,拓展想象的空间。在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1、利用广告牌、商标识字。 2、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去识字。 3、认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等等。 4、让学生逛商场、超市时认字。 5、在教室设置识字园地,同学之间互相识字。与此同时,一定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老师多加赞赏,它会在无形中给学生埋下在生活中识字的种子,激励学生离开课堂后仍有识字的主动性。为了让学生生字记得快, 建

5、立生活识字本。成为亲自共同识字的一部分。亲自共读,在阅读中识字。 生活化识字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多种方法和途径,增加汉字和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具体教学中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相信孩子会终身受益! 在第七册生活的教学工作中,我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册生活的教学活动,我注重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学生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做了一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师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

6、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习惯,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我根据生活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生活常识和技能。 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和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在生活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深入浅出的科学的,生活的常识和技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自理。为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在生活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直接参与的教学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我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在课堂上,我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相应的生活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懂得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

7、、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我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把生活的课堂拓展到家庭,和学生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寝室、个人内务中弹性地延伸。我时常注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不断提高了生活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1、生活教学方法单一; 2、部分学生分不清相近的事物; 3、生活实践过少。 1、深入教材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 2、真正落实辅差工作; 3、多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学期目标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本人承担了三(1)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学期来

8、,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

9、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

10、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

11、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xxxx年9月至20xx年1月,本人承担了三(1)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

12、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

13、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

14、,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本人承担了三(1)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