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

上传人:tang****xu6 文档编号:142322834 上传时间:2020-08-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X年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X年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X年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X年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方案乡镇推动产业转 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前 列”的总体战略,围绕“实施五区 九园六纵四横,建设美丽 麻涌”的工作思路,积极培育 发展创新力量,全力加速科 技 培育步伐,进一步推动企 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 驱动发 展战略,逐步打造出 要素齐备、机制完善、运转 高效、充满 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 案。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总体布局(一)指导思想。全面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创 新驱 动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结 构战略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的总抓 手,以科技

2、及产业发 展规律为指引,创新和完善 产业政策体 系,撬动和提高 全社会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 提升的投入水 平,强力推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以实施 “科技麻涌”工程 为着力点,加大镇财政投入和政策扶 持力度,通过“每年 20xx0万元、三年6000万元”的产业升级扶持资金, 以推进 创新驱动“强基工程”、产业提升“振兴工程”、校企结合“活企工程”、创新平台“智富工程”和知识 产权“倍增工 程”五项工程 为依托,把推动发展的立足 点切实转到提高质 量和效益上来,逐步建设完善“新兴 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 集群化、传统产业高端化”三位 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新体 系。(二)工作目标。力 争用35年的时间,基

3、本确立科 学发展、创新发展、 和谐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格 局,科技促 进内生增长和引 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幅增 强,创新体系功 能有效优化,创新资源有效集聚,科技 产业金融有效融合; 形成比较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同行 业中具有影响力和持续创新能 力的科技型企业;建成以一 批 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结 构合理的产业集聚区为核心 的经济 体系,将我镇建设成为全市重要的技术研发基地、成果转化 和产业化基地。20xx 20xx年,主要实现以下目标:1、 建设结构合理的特色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创新 需求结构与创新产出结构相一致 的产业体系,创建一批创新 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以及知

4、识产权优势企业,实 现总 量规模、质量效益的双 跨越。20xx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 9.27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94. 8亿元,发明专利申请量 54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 到19家以上。2、建成功能定位明晰的研发机构体 系。镇内拥有科研 机构的企业比重大幅提升,形成一批 科技含量高、研发能力 强、增值水平高的创新型企业。 20xx年,全镇规模以上 工业 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完 成度达到50%以上,争取 新组建省、 市级工程研发中心3家,省、市级企业技术 中心3家,省、 市级重点实 验室2家,力争在国家级创 新技术平台上实现“零”的突破。3、构筑辐射带动 有力的品牌建设格局。初步 形成以促

5、进自主品牌建设为 主要内容的商标品牌战略实 施体系,实现 商标的注册数 量持续增加,自主品牌的市 场价值明显提升; 争取创建省级以上名牌名标5个、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产品3个,力争全镇名牌名标的总量 保持在全市前列位置。4、形成持续协调发展的创新 生态系统。优势传统产业 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降 耗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孵 化 能力进一步提高。20xx7年,全镇单位 GDP能耗实现明显下 降,争取建成科 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1家以上。二、以推进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基工程”为引领,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构筑创新崛起的战略支撑(一)构建一流的创新 驱动机制。针对我镇产业发 展的 特性,明确产业质

6、量提 升的路径,抓住关键环节,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实施产 业发展“四个一”推进计划,致力打造一 批龙头企业、集聚一批高端人才、发展一 批重点项目、形成 一批支柱产业。建立产业发展推进体 系,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创新链、资金链,适度超前部 署重点领域技术攻关,逐步 建 成涵盖研发、设计、生产、配套和营销等上下游相关 产业集 聚的产业结构。(二)壮大一批创新强企的群 体。按照技术上的创新点、 经济上的增长点以及优势项 目、优秀团队和优质企业的 “两 点三优”标准,集中力量发展和壮大一批能够引领 经济转型、 支撑产业升级、 延伸产业链条的龙头创新型 企业,以及打造 培育一批经 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增

7、 值水平高的中小创新 型企业,逐步完善覆盖企业初创、 成长、成熟等阶段的政策 支持体系。(三)推进科技 与金融紧密结合。增强科技 创业的金融 支撑能力,鼓励 和引导民间资本、国有资本 和海外资金等进 入科技项目的建设领域,扩大项目建设 的投资规模。支持设 立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 金融机构或组织,实行专 门的客户准入标准、信贷审批 流程和风险控制制度。健全 信 用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 导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 企业的 信贷投放力度。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创新业务模式 和管理机 制,推出符合科技 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创新产 品。推动知识 产权质押融资,支持银行金融机构扩大质 押范围。鼓励保险 公司

8、创新科技保险产品,为科技企业、科研项目、科研人员 提供全方位保险支持。(四)促进经济与财税同步增长。 围绕加速培育经济增 长点的思路,充分挖掘现有企业增 长潜力,大力提升中小微 企业增长空间,通过企业创新 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 努力形成“育财增税”的 企业梯队。针对我镇粮油、 纺织等 传统产业增加值率、 企业税负率偏低的现状,从“优化存量、 提升增量”的 思路着手,对已落户的企业,重点引导其加大 增资扩产力度,投资建设精深加工项 目,以实现规模效益的 提升;对新引进的企业,进一步 细化招商引导目录,并设定 项目最低的投资强度和税收 准入,以实现质量效益的提 升。(五)加速发展特色 精致农

9、业。围绕“九园”的 发展布 局,以打造生态循环 农业、特色观光农业、休闲 创意农业为 目标,加大良种 培育、项目研发、基地建设、特色打造、科 技型农业企 业的扶持。推动农业高素质 人才和重大科研项目 向我镇聚集、重大科研成果在我镇 孵化应用。加快构建现代 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推进 农业科技信息化建设,加大 生 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和农 产品加工及物流等新技术的 研发 和应用。三、以推进 实施产业提升发展的“振兴 工程”为引领, 激活创新主 体活力,打造致胜突围的有 力法宝(一)引导企业增 加创新投入。以落实国家、省、市鼓励企业科技创新、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 惠政策为重 点,制定和完善 我

10、镇产业发展和鼓励研发投 入的扶持措施, 激发企业创 新投入热情,引导企业有计 戈,持续性地增加研 发投入。健全政府对商业银行在科 技企业贷款方面的风险补 偿机制,引导银行开展针对科 技企业的差别化和标准化服 务,加大对企业增加研发投 入的贷款支持力度。鼓励企 业建 立研发投入长效机制, 使企业逐步进入创新驱动发 展良性循 环轨道。(二)推动企业实施智能技改。以 “机器换人”和“两 化融合”为重点,围绕造纸、纺织、粮油精深加工及相关产 品的开发应用,鼓励现有企业 实施扩能技改,建立健全技 术 改造长效机制,确保有条 件改造的规上企业全面实施 改造, 推进制造业“扩链强链”工程和新兴产业“强芯补链

11、”计划, 推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设计等向传统产业注入 创新活力,发展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 标志的“四新经济”。积极争取重大技改项目用地指标, 帮助 一批优质的项目挤进国家 和省市重点保障用地“笼子”。(三)打造重大项目 带动体系。以加速产业规模 化发展 为目标,统筹推进若 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推动要素整 合和技术集成,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的重大突 破。通过鼓励企 业自主研发 和引进重大技术成果,启动 和实施一批兼顾近期 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的重大科技专项 和技术改造项目,突破一 批产业核心和关键共性技术, 确立高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 技 术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经 济增长极

12、,加快形成我镇高 新技术 支柱产业。(四)增创总部经济发展新优势。 按照“内强总部、外 拓基地”的思路,大力营造适合总 部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体制环境、服务环境,加快承 接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高端 环 节,引进和培育一批总部 企业在我镇聚集,不断壮大 经济规 模,推动我镇在更高 层次融入全球经济。鼓励有 实力的企业 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把研发、营销、人才、品牌等 根植在我镇,强化总部职能,同时外建 新的生产基地,推动 企业做大做强。(五)支持企业 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 和鼓励创新 型企业上市,不断更新奖励和优惠政策, 完善“绿色通道证” 制度,形成更加良好的上市氛围。要 加大力度培育

13、完备的上 市梯队,对优势产业、支柱产业 、新兴产业中的重点企业实 施全过程跟踪,推动更多优 质企业上市,鼓励上市公司 再融 资、重组并购,打造具 有影响力的证券市场“麻涌 板块”。 支持企业到全国股 转系统(新三板)、区域性 股权交易市场 (四板)挂牌 融资,发行中期票据、区域 集优集合票据、短 期融资券。四、以推进实施产学研 用结合的“活企工程”为引 领, 开展联合研发攻关,完 善高效联动的协作机制(一)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立健全“联合开发、 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 担”的产学研用结合新机制, 围绕我镇优势产业和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 与科研 院校的创新资源进行 对接,推动创

14、新要素向企业 集聚,最大 限度地获取最新 知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引导企业介入 高校院所早 期研发,主动切入创新链的 前端,与一流的科研、 学术机构建立起长期战略伙伴关 系,构建利益的共同体,有 计划、有组织地策划一批以 前瞻性应用研究和产业关键 共性 技术为主的重大产业合 作项目,营造创新资源集聚 的浓厚氛 围。(二)制定 科技人才支撑战略。进一步 完善吸引高层次 人才、培育 实用性人才的优惠政策,营 造“拴心留人”的环 境,为我镇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坚强 的人才保障。按照“引进 一批高端人才,引进一个创业 团队,催生一个重大项目, 做 强一个新兴产业”的要求,加快实施高端人才、领军 型人才

15、 和创新创业团队的引 进及培育工程,引进更多产 业急需的各 类高素质人才,推动国内外高端专业人才和 智力资源,构建 人才高地。(三)聚集培养创新创业 人才。借助中山大学新华学 院、 东莞理工等资源优势, 发挥高校院所、技工院校对 技能人才 培养的基础作用,深化科技人才培育体制改革,调整优化专 业设置和学科 建设,加强本地企业与院校 的定向合作培训, 加快培养一大批面向本土的复合型、 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健 全柔性引才机制,鼓励以技术入 股、项目合作等形式,多渠 道引进“两院院士” 、外国专家等海内外高端智力。依 托科 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 创业园等,支持科技人员创 新创业。五、以推进实施 创新平

16、台建设的“智富工程”为引领, 提升载体承接能 力,激活转型发展的内生动 力(一)打造高质量科技 孵化园。利用我镇连片“三 旧” 改造的契机,组建科技 孵化器定向招商团队,重点 引进培育 一批具有较强影响 力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 各类科技中介 服务机构,在 我镇规划建设创新创业资源 高度聚集的科技孵 化园、创意产业园,打造“创客一苗 圃一孵化器一加速器一 专业园区”的完整产业链条。设 立科技企业孵化器资金,通 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降 低孵化器的运营成本,提高 孵化 器的运作效率,提升对 优质科技项目的承接能力。(二)壮大发展企业创新平 台。按照“聚焦重点、优化 布局、服务产业”的要求,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 企业、 企业集团和行业龙头 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 同建立研发 机构,加速高新 技术对企业发展的渗透,提 高科研成果的工 程化、产业 化水平,逐步实现规上工业 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计划。坚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