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5

上传人:lu****9 文档编号:142314141 上传时间:2020-08-18 格式:DOCX 页数:126 大小:19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5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5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5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5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5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5(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白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6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力目标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话的意思。情感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投影【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 6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力目标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 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话的意思。情感目标 凭借具体

2、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课时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教学准备 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古诗引领,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节课一开始,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教师范读)2、激趣:其实,这首诗还是个谜语,写的是一种我国南方的水鸟,知道是什么吗?3、板书课题:白鹭。带领学生一起写。4、白鹭既平凡,又不平凡。白鹭入诗,古就有之。除了杜牧写的,杜甫也写过,记得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其实,何止是古人,我国现代杰出的大诗人、作家郭沫若也写了白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课题5、那么,为什

3、么古今诗人都喜欢描写白鹭呢?到底白鹭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吸引了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从品读郭沫若先生的 白鹭开始探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自学生字词,力争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要思考: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划下来。2、学生自由读书,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3、读后汇报:在郭沫若的眼中,白鹭是什么?出示句子“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4、朗读感知。第二课时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力目标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 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话的意思。情感目

4、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课时重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 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设疑导入。出示句子“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1、感情朗读2、课文为什么说白鹭时一首诗呢?二、体会“白鹭是精巧的诗”1、“精巧”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好好读读1-5 自然段,想想是什么原因?把具体写白鹭精巧的语句划下来。3、自由阅读 1-5 自然段,思考、圈划、批注。4、指名说自己的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5、品读句子“颜色的配合,

5、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1)作者具体怎样写白鹭是什么样的?(2)白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和感受呢?(3)白鹭的美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体会第 2 节的对比、烘托手法)6、由此看来,白鹭实在是美,美得像一首精巧的诗!你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呢?7、感情朗读:是诗就要读出诗的味道来。四、体会“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白鹭既是一首诗,那它是否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画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6-8 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出几幅优美的画面?如果请你给看到的画面起名,该用什么名字好呢?2、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再小组讨论。3、交流汇报:在你的脑海中形成画面了吗?你给画面起了

6、什么名字?4、你最喜欢哪幅画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细细品读,看看哪些地方描写使得画面如此生动,从而吸引了你。 在你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下做上记号。5、欣赏画面:根据学生回答调整A、钓鱼图引导学生理解“钓鱼”的拟人化;引导感受画面的完整、和谐美;学习步骤:找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朗读体会B、嘹望图引导理解:你如果站在小树的绝顶,你有什么感受呢?而白鹭又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它是在嘹望吗?想象说话:“它真的是在了望吗?或许它是在。 ”指导朗读:该把句后的问号读成什么符号, 才能把这种想象的意境读出来?(省略号)自由读、指名读、齐读C、低飞图引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黄昏的天空是什么样的?飞来一群白鹭是一

7、种什么感觉?朗读感受6、这就是白鹭,它钓鱼时的悠闲、了望时的悠然、飞行时的翩然,让人觉得它是那样的韵味无穷!7、可是,仍有人觉得它美中不足!请自由读读第 9 自然段,想想自己想说些什么?(1)自由朗读体会。(2)指名汇报:理解: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回顾课文,指导内化: “白鹭,因此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8、总结升华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五、深化拓展介绍有关白鹭的古诗: 杜牧的鹭鸶杜甫的绝句张志和的渔歌子等六、课后作业1、收集有关白鹭的古诗;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教学后记】落花生【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词语和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8、读课文。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4、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渗透质疑方法。5、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2、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3、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渗透质疑方法。【教学准备】1、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2、布置学生预习:(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2)查资料了解花生果实形成的过程。【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读

9、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尝试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教学过程】一、巧妙激趣,导入新课1、( 出示谜语 )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2、导入课题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花生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3、解题师:其实,落花生指的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花生,那为什么把花生叫做落花生呢?老师课前查找了一段资料, 咱们一块来看一下。(出示课件: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在地上开花,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了

10、花生,所以叫落花生。)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1、回顾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2、读两组词语(多音字、轻声词) ,正音。3、读句子:“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考察“后园”、“茅亭”的读音、含义;检验是否掌握轻声的读法(吩咐),是否能读通本文中较长的句子。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提出问题师:那么这篇文章围绕着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朗读课文。2、解决问题师:谁来说一说?(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3、小结师:你看,在同学们的合作下,用小标题的形式把这篇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真了不起!这篇文章围绕着落花生写了(指板

11、书齐读)这些事情,那你们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什么呢?为什么?(生答略)师:是呀!种花生、收花生要几个月,可作者在这里只用了一段话,却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写父亲和我们一起谈花生, 那么课文哪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能说说吗?四、学习“种花生”、“收花生”的部分。1、提出问题师:好!我们来读一读种花生、收花生这一部分,看一看你们都能读懂什么?有什么问题?谁来读一读?(指名读)2、学生谈收获。3、学生质疑预设:收获后为何用“居然”?(合作解疑)4、指导朗读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看你们能体会出什么?你看就是这样一片荒地, 又是在我们姐弟几个孩子的侍弄之下,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花生。哎呀,这多么让人

12、兴奋哪!来,再读读这一句,读出惊喜之情来。五、设置悬念,布置作业。1、师:是啊,母亲也和我们一样感到高兴,于是她提议我们来过一个收获节,而且还把父亲请回来了。一家人吃花生、谈花生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2、布置作业: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摘抄好词佳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2、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3、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教学过程】一、回顾“种花生、收花生” ,导入新课。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师:花生的意外收获令我们惊

13、喜万分,母亲是个有心人,高兴之余,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 一起过一个收获节,一方面让我们品味到花生的香甜,另一方面让我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一家如何边吃花生边谈花生,继而又如何谈论到了人生的?二、质疑解疑,品读研析“吃花生、谈花生” 。(一)发现问题学生默读课文“吃花生、谈花生”部分,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二)质疑解疑( 生默读课文后自由质疑 )1、预设一:爹爹的到来为什么很难得?师:你问得多好, 父亲跟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对不对 ?可是作者却说父亲来了实在很难得。猜猜这是为什么 ?快速地翻一翻课后的资料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他忙些什么 ?(师补充资料:中日甲午战争失败

14、之后, 许地山就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大陆,那个时候许地山的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 平时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而那天晚上父亲也来了,所以说(生:实在难得)师: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2、预设二: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这个可贵指什么?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先得知道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问题提出来了,靠谁解决 ?(生:靠自己)师:我最欣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为了更好地读书思考,老师这儿有个友情提示,先围绕问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再把自己的理解简单地批注在旁边。 写完了可以和同学交流, 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 生默读课

15、文,勾画批注。)交流:生:我觉得花生的品格最可贵, 父亲就是要我们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师:有两个词我特别喜欢: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谁能读读这段话 ? 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也想想: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扯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呀 ?3、预设三:也许有些同学这样认为:苹果、石榴、桃子既好看,又好吃,又善于展示自己,也很有用处,也愿做像苹果那样的人。对不同见解,也应肯定。师:大家想一想, 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那儿, 就是在炫耀吗 ?摇头了。不是。那是它生长的特点呀,对不对 ?它就长在那儿 ! 你说苹果要是长土里去那还叫苹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