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42299409 上传时间:2020-08-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整理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整理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整理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整理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生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生命基础上的活动,教育活动应当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第1文档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干的,供大家参考选择。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近几年来,在被誉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里,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学生数量不断上升,自杀案例成倍增加,凶杀事件不时见报:复旦大学的投毒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的室友血刃事件,南昌航空大学宿舍腐尸案等,这些伤害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更多关注。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基本都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但其教育效果其实不理想。1桩桩轻视、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事件让人们更

2、清晰地看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也看到了当代大学生对自己、他人生命的漠视。许多学者认为,生命教育的缺失和淡化才是大学生各类伤害事件产生的根本缘由。鉴于此,本研究以全新的生命视角,审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现状,并试图将生命教育融入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去,从生命意义的视角去引导大学生畏敬生命,不断寻求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高生命质量,为人材培养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根本上有效预防大学生伤害事件的产生。1、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的意义意义医治开创人V.E.Frankl认为追寻生命的意义是人类最基本的原始动机,生命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心理上的困惑与迷茫;心理学家H.B.English认为“

3、心理健康是指1种延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进行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力,并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从表现情势来看,心理健康不单单是免于心理疾病,更表现为1种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1黄希庭(2004)认为,心理健康分为心理疾病或障碍、心理性能正常和完善人格3个层次,其中,完善人格属于高层次心理健康,表现为有高尚的目标寻求,发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渴望生活的挑战,寻求生活的充实与人生意义。2从这个层次上看,关怀生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价值。近几10年来,许多研究报告表明,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李旭、卢勤(2010)指出,学生对生命越热忱,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4、,“对未来期待”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心理健康水平;3生命目的和生命控制是预测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4赵晴(2008)在对4川省医科大学生的调查中得出,生命意义感与整体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干;5王丽敏(2005)等人在生命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效果研究中得出,生命教育在转变大学生对生命态度方面不但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还能下降对应激源、应激反应的感受程度和改良抑郁症状。6因而可知,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生命意义视阈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虽然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长足地发展,1定程度上实现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目的。但

5、在传统心理学的影响下,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过量地关注学生消极的心理问题和行动问题,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在成长进程中发展性指点的需求。从生命视角透析,教育的初衷是关注人的生命,提升生命价值,重视生命质量,也就是说教育应当关注的是每一个人,应通过积极的1面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就此而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工作重心的偏差重心理问题解决,轻生命潜能发掘在谈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人们常常罗列出许多数据来讲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各类机构在考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时也总会以心理问题的多少作为衡量的重要指标。这就致使各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更重视

6、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少数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上,以医学化模式为主轴,却忽视了每一个大学生在成长进程中都需要取得专业指点,以此不断提高本身素质和大学生活质量。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容易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本身消极、不良的1面,也就很难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增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另外,根据V.E.Frankl的观点,大学生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和自杀行动的出现都源于生命意义的缺失,7是1种存在性的心理病症。8但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只在触及危机干预问题时才会面对“生与死”的主题,对大学生理解生命意义、发掘学生心理潜能和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相对较缺少。大学生心理

7、健康教育的正肯定位在于激起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防治学生的心理疾病,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起以激起积极潜能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2.教育内容的偏重重改正,轻发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虽触及学习、人际关系、情感等大学生生活的许多方面,但在内容编排上主要是相干概念的内涵、特点、不良问题的表现及调理方式,在教授进程中也更偏重于心理和行动问题的改正,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在成长进程中发展性指点的需求。从生命意义的视角看,作为生命而存在的人,都渴望寻觅诞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积极能量的激起,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进程中,都会面临人际关

8、系、情感、生涯等平常生活事件,在面临这些问题时,如何顺利度过、不受困扰才是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这些问题虽不构故意理问题,但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除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知识外,还应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培养与训练,不断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3.教学方式的偏失重知识传授,轻实践体验长时间以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更偏重于心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体验,使得心理健康课程并未起到指点行动的教育作用。虽然在教育改革的热潮下,心理课程尝试改革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增加了案例分析、讨论、活动体验等情势,但由于教师的缺少,各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多数采取大班(100人乃至以上)授课的方式进行

9、,实践体验的方式难以到达预期的效果。以知识为主导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无情地削弱了学生对心理学的热忱,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对知识的利用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通过知识的传授,学生可以清晰地意想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也知道改变这类不良状态的方法,但没有改变的行动或在改变的进程中稍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缺少坚持的动力。究其缘由在于在课程教学进程中,缺少最后的体验。在课堂体验进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取得教师的指点,还能取得同伴的支持和相互影响,这对行动的改变和巩固有着良好的影响作用。3、生命意义视阈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在生命意义视阈下,反思现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重新构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10、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使大学生克服心理上的困惑与迷茫,在成长中寻觅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不断提高生命质量。1.在生命教育情势下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国家中长时间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领(2010020)明确提出“学会生存生活”、“重视生命教育”的要求,生命教育不应当独立于其他课程而存在,应当始终贯穿于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点、专业课等各种教育和课堂内外。从生命视角看,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强调生命与知识的有机结合,不再片面强调知识的增长,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快乐生命意识。9为了实现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变革,应将生命教育融入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从生命意义的视角去引导大学生寻觅生活的意义,激起人的心

11、理潜能和积极品质,不断寻求生命的价值,提高生命质量,回归到关注人的潜能和价值这个终极教育目标。2.重视死亡教育,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生命是1种矛盾性的存在,生与死伴随着所有人的生命。死亡,是每一个人都没法躲避的问题。但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死亡是1个比较忌讳的话题,对死亡的躲避也使得中国的死亡教育长时间缺失。实际上,英、美、日等国家的实践证明,死亡教育可让人们科学地看待死亡,辩证地理解生与死的关系,鼓励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去享受生活,感悟生命的美好,赋予短暂的生命以无穷的价值。在人生道路上,总难免遇到挫折,特别是对处在人生发展关键期的大学生而言,高校更应当重视死亡教育这1问题,应将其纳入心理健

12、康教育课程体系中,以加强和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3.以体验式教学为主,拓宽教学方式传统的知识传授可让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多的系统知识,但由于没有体验,就很容易出现知情剥离、知行脱节的现象。而体验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进程,不但关注知识的取得,更强调知、情、行3者之间的整合,这恰好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在近10年的教学改革中,许多教师也提出并实践了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中采取了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等方式进行教学,但知识的传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并未真正到达改革的目的。要使学生到达知、情、行合1,就必须将体验式教学作为心理健康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通过精心设

13、计情境,为学生充分创造自主探索、协同火伴探索的学习空间,在这1进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去体验和分享,并催促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以解决实际问题。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1、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鉴与融会的理论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首先从2者的含义来看,认识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区分,可以更好地掌控各自的特点与优势,以其互鉴与融会,实现优势互补,构成教育的协力。从学科的内涵上来看,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不同的系统和模式,在教育目标、理论基础、实行策略、功能作用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各有其特点与优势。概括起来说,在理论基础上,前者侧重人文社科,

14、后者侧重心理科学;在指点思想上,前者侧重社会价值,后者侧重科学规律;在特点色采上,前者侧重东方文化,后者侧重西方文明;在指向对象上,前者侧重群体同性,后者侧重个性差异;在重视问题上,前者侧重思想精神,后者侧重心理行动;在视角思路上,前者侧重整体系统,后者侧重单项具体;在措施方式上,前者侧重教育关爱,后者侧重训练咨询;在达成目标上,前者侧重完善的“人”,后者侧重健康的“心”。不言而喻,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有其不同的内涵与内容体系,是不可以相互代替的。但从教育的本质与根本主旨上看,二者可以相互鉴戒与融会,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培养与塑造人材的根本目标。也就是说,正由于二者存在差异,才体现了各自的

15、特点与优势,而二者的特点与优势,也正是互补、互鉴与融会的条件与基础。再从学科的理论体系上看,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鉴与融会,在其教育目标与内容上有其相通性与涵盖性,特别是将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提升其教育水平。具体而言,展开大学生生命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提高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更加珍惜和保重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同时在受教育的进程中,培养其对他人及社会的爱心,使其人格得到完善。明显从生命教育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异常现象,即是大学生生命中生理、心理、社会性和精神性等生命层面中的1个问题,要预防与矫治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健康水平,生

16、命教育更具有本原性与根本性。同时,将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拓展与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方式,并使其教育效果更具实效性和长效性。为此,鉴戒与应用生命教育的方式,不但是防治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的主要措施和有效之法,也为拓展与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开辟了1条新的思路与途径。这将有益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全面性与实效性。较后从教育的实践上来看,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鉴与融会,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与质量,特别是生命教育的展开与融入。如众所知,当高等教育跨进新的世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就得到了兴起,各个高等院校都开设与配置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担当起在校大学生相干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以全面增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但是,由于遭到多种教育教学因素的制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