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从苏州博物馆到忠王府浏览感想

上传人:他**** 文档编号:142294900 上传时间:2020-08-1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 从苏州博物馆到忠王府浏览感想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活动 从苏州博物馆到忠王府浏览感想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活动 从苏州博物馆到忠王府浏览感想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活动 从苏州博物馆到忠王府浏览感想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活动 从苏州博物馆到忠王府浏览感想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动 从苏州博物馆到忠王府浏览感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 从苏州博物馆到忠王府浏览感想(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苏州博物馆到忠王府浏览感想从苏州博物馆到忠王府浏览感想从苏州博物馆到忠王府浏览感想团日活动有感xx年11月27日我们博学班在团支书的带领下参观了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是由享誉海内外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同样出自大师之手的还有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其非凡的艺术性体现在其布局、其内饰、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来到这里,可以从现在与古典美的交融中感受苏州这座古城的悠悠韵律。所以选择此处作为团日活动的举办地,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布局,虽然在苏州博物馆新馆门前广场,从南到北先是小河码头,接着门前广场、主门楼广场、中央大厅主庭园假山群,最后以拙政园界墙为终点,这条空中走廊显得各部可见,且相当

2、通透和宽畅,在馆内游览始终有一个诺大的主庭园环绕着尤其是这假山属于原创,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它打破一峯一谷一脉的局限性,远看似崇山峻岭,侧看如群马奔驰,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片状有块状,色彩还有微差。主庭园的布置也有新意:假山群静躺在一泓清水里,中有长长小桥,南是大片水塘,加上一只凉亭,似乎有网师园的神韵,水面用大手笔处理,从大厅外平台上看,犹如一幅有时代感的山水画卷。我们置身其中,无时无刻不感受着美得熏陶。新馆与拙政园仅一墙之隔,而忠王府其实是拙政园之一部分,是世界文化遗产。零距离相连,自然视觉上不允许反差。光有“不高不大不突出,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在特定环境中是远远不够的

3、,如反差大了,自然是无法让人接受的。然而我们走进园林之后才惊讶地发现新建筑已在环境中生根,并且与历史文化遗存相协调。同学们欣喜地看到两组年代悬殊的建筑物,正在进行着古今对话、新旧拥抱和二元渗透,从而使两者相得益彰。洛易斯埃迪说得好:“保存古迹非常重要,但更只要的是创造未来的古迹。”尊重、服从、融汇于环境、甘当配角,不喧宾夺主,不顽强表现自身的个性,追求始终如一的整体环境。而博物馆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在博物馆里走着,面前一件件艺术瑰宝展现出绚丽的华彩。秘色瓷的古朴,远古玉的大方,青铜器的厚重都让我们心中充裕着难以言表的激动。感谢团日活动给了我如此机会,这份与艺术的邂逅将终身难忘。第二篇、苏州博物馆

4、从苏州博物馆到忠王府浏览感想关于苏州博物馆的调研报告浅谈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与不足一前言在苏州拙政园历史保护街区,我们看到了承袭了水乡古城粉墙黛瓦的基本风貌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见图1)。眼前的新馆以“园林”为布局,建筑群在现代几何造型中颇具江南特色: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充满温馨清淡的苏州韵味,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添加了新的内涵。它简洁大气、鹤立鸡群,在苏州古城显示出其独特性、惟一性,又与周边传统民居浑然一体(见图2)。图1苏州博物馆主体建筑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是苏州市“十一五”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之一,建成于xx年10月,设计者为以擅长设计博物馆而享誉全世界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5、其设计理念为“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具体在忠王府以西,东北街以北,齐门路以东和拙政园以南地块,占地面积约10750平方米(见图3)。建筑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图2苏州博物馆屋顶与墙体与周围环境的搭配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是苏州市“十一五”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之一,建成于xx年10月,设计者为以擅长设计博物馆而享誉全世界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其设计理念为“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选址位于历史保

6、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具体在忠王府以西,东北街以北,齐门路以东和拙政园以南地块,占地面积约10750平方米(见图3)。建筑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图3苏州市博物馆平面图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和相伴的忠王府古建筑妙相辉映,总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其中忠王府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地面一层为主,局部二层;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

7、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修旧如旧”的忠王府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二具体的调研分析和过程2.1调研目的通过调研实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的理解,认识规划工作的一般程序与方法,了解各阶段工作的具体内容及操作程序,丰富和扩大专业知识领域。通过调研实习,参与实际工作,对规划工作的现状作出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创新意识。从苏州博物馆到忠王府浏览感想通过调研实习,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增强其社会

8、交往及沟通能力,培养其团队意识及合作精神;通过学习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工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通过调研实习,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们动手能力.。2.2调研的对象及内容2.2.1调研对象:苏州博物馆2.2.2调研内容: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及不足2.3调查方式由于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国家主要的园林景区之一,每天的人流量很多,并且规模很大,以及多种条件的限制,我们采用踩点观察,和在网上参考相关资料等,主要通过观察手写记录,拍照等方式进行研究。2.4调查时间xx,04,06xx,04,162.5调查结果2.5.1精妙的建筑设计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

9、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整体布局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

10、互映衬,十分河蟹。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新馆正门对面的步行街南侧,为河畔小广场。小广场两侧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的一组沿街古建筑,古色古香,成为集书画、工艺、茶楼、小吃等于一体的公众服务配套区。色调构材深灰色花岗岩色带划分、勾勒白色墙面是苏博新馆墙体的形象特征。东方和西方艺术上的差异,前者强调对“线”的审美,后者突出对“体”的表现,无论是书法(西方没有)、绘画还是雕塑,东方艺术无不表现出这种“线”的审美特征,先生称之为“线的艺术”。建筑也一样,

11、单体的檐、脊、柱、架(木屋架)和群体平面铺开的线型串联组织,均强调了“线”而不是“体”这一特征。贝先生没受缚于传统的建筑型制,而是抓了这一艺术精神。对墙体的如此处理,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贝先生是在做像传统绘画那样的白描和勾勒,或者干脆就是在白纸上横竖撇捺。尽管在传统建筑中我们很难找到类似的形象,但我们对此没有陌生感。同时这种对墙面的划分又不是随意的。对大墙面的划分起到了减少建筑体量感的效果;墙上部的再划分完成了墙面与屋顶的过渡;对洞口的勾勒突出了洞口的画框感;而对墙转角延伸至屋顶的勾勒,则是强调了墙与顶的连续性。虽然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但

12、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几何形体组织起来的深灰色坡顶,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形成了苏博新馆鲜明的个性。屋面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在传统建筑中出现在照壁等墙面上的方砖45拼贴的手法,这种借用改变了传统屋面的形象却又有与传统的联系,同时与苏博新馆室内的铺地形成了呼应。苏博新馆屋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屋脊错落形成采光高窗的双坡顶,构成苏博新馆屋顶的基本形态。通过这些屋顶形成了与古城建筑肌理尺度相协调的总基调。二是二层高的中央大厅与“明四家”书画厅的屋顶。与

13、传统建筑强调整体(群体)面貌而不突出单体个性不同,贝先生在形成建筑整体面貌的同时,试图强调建筑的标志性,而屋顶形体是贝先生借助的主要手段。从这组二层高的屋顶形体上,可以看到他几个方面的想法:一是要有一定的高度;二是体量不能太大;三是形象要有个性。因而设计中,中央大厅与书画厅的高度一度达到15.3m和16m。而造型上贝老先生没有沿用一层屋顶仿传统坡顶的思路,设计了几何形体切割升起的造型,从而减小体量并形成形象个性。由于主入口不在城市道路上,贝先生显然很希望在城市道路上有一个标志性的形象。因此,对书画厅的一对屋顶(靠近城市道路齐门路)有意识地进行了拔高强调。当然贝先生对这组屋顶形体还有更深一层的构

14、思,那就是把中央大厅的造型刻意地“重复”书画厅的造型,以此强调这一标志性形象。当人们进入博物馆大门时,人们由远观而获得的苏博新馆的意象,再次获得了“确认”与“强调”。屋顶采用加工成菱形的“中国黑”花岗石片,黑中带灰的“中国黑”,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照变成深灰色。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粱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

15、见图4)。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第三篇、为中国而设计之苏州博物馆观后感从苏州博物馆到忠王府浏览感想为中国而设计之苏州博物馆观后感通过看为中国而设计之苏州博物馆,我充分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老先生的封刀之作,其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特点,采用传统的粉墙黛瓦,然而表达方式却又是全新的,错落有致的新馆建筑以深灰色石材为屋面和墙体的边饰,与白墙相映,雅洁清新。粉墙下设置了颇具创意的假山,一反传统的叠石假山,采用些较有纹理的石片和石块,其中也有剖劈的棱角毕露的“险峰”,与传统湖石“瘦、皱、漏、透”的审美特点迥然不同,却也“清、丑、顽、拙”,各显奇趣,与水中倒影难分轩轾,

16、构成一幅新颖的山水图景。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加以创新运用于现代建筑中,将传统艺术升华,使我们更充分地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为了尊重古城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的建筑采用地面一层,地下一层的格式,高度未超过周边的古建筑。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东侧的博物馆旧馆忠王府相互映衬,十分和谐。由传统园林的精髓中提炼出饶有新意的造景设计,有池塘、小桥、亭台、假山、竹林等,空间处理使新馆倍觉自然、深远、空灵,也让人感觉景致多变,观之不尽,光景常新。几何结构、硬朗而明快的线条,玻璃、钢铁、水泥、木头等多种质料混搭,黑、白、褐三色的主体色调,营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韵味。博物馆的色调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基本元素,清新雅洁,给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物馆的设计借鉴了江南园林的立窗借景,窗外的“美”在不露声色的刻意中展现。可谓几步一窗,一窗一景,移步换景。情为主,景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