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山水情结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292765 上传时间:2020-08-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的山水情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诗词的山水情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诗词的山水情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诗词的山水情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诗词的山水情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的山水情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的山水情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的山水情结 作者: 日期:诗词的山水情结摘 要:的诗词可谓万水千山何其多,绿水青山百般美,形成山水情结。其内在意蕴是:以山水的自然踪迹刻录中国革命实践的史迹;以山之高阔水之浩淼映衬大写之人。其生成的原因有:传承中国诗词模山范水的传统;钟情的山水为的政治成功提供了依托;对山水的践踏吻合了的超迈气魄。 关键词:;山水诗词;水情结。 关于,西方人士将其冶炼成五种类型的人:他是农民运动的领袖,也是哲学家,他是军事指挥家,又是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的诗人,他更是全球最大的民族和机构中的政治领袖。而在这诸多的身份中,西方人又习惯将定位于诗人,当年他在天安门城楼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之时,外电就评价说一个诗人赢

2、得了一个新中国。诗词创作贯穿着诗人的一生。他生前修订公开发表的诗词39首,身后正式出版的28首,外加一些未定稿、残篇断句、点化古诗句且迭见新意的15首。这82首诗词,量虽不大,但以其内含的丰蕴,构成文化的蔚为大观。在他的诗词世界里,尤其是公开发表的作品中,很大一部分提及山,涉足水,我们从中分明看到一个对山水情有独钟的。开启他的诗词文本,我们显然走进了一个绿水青山的天地,欣然把握到一颗浪漫诗心的生命律动。 一、“山水情结”的文本体现 情结,即情郁于胸,挥之难去,聚久凝结而具有隽永的文化韵味。情结的生成,源自于人对某物由好感、艳羡,到终极的崇拜。崇拜是崇拜者对被崇拜者所怀有的一种尊敬、钦佩的情感和

3、心态,是人类自我意识的产物,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支柱,是对现实的一种弥补。山水情结源于山水崇拜。山水崇拜作为一种植根于农业社会生活土壤中的自然崇拜,在中国这个以农业为本的国度里,延续了几千年,影响涉及到社会的各个群体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从闭塞的湖南山村突围而出的山伢子,足迹几乎遍及了天南地北的名山大川,其山水情结更是彰显在他的诗词中,真可谓:万水千山何其多,绿水青山百般美。 1、山之意象 从地域方位而言,有北国山舞银蛇的秦岭,有南方直接溟的会昌城外的岚山,有部沿海魏武挥鞭的碣石山,有西北边陲横空出世的昆仑山就风光名胜而言,有钟灵毓秀的一山飞峙大江边、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庐山,有以雄险闻名的天

4、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六盘山,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岳麓山,有雨后复斜阳的关山,有气势雄伟、拦腰锁江的龟山、蛇山,有云雨被截断的巫山、白云飞的九嶷山、云欲立呼声急的白云山从革命斗争史而言,有聆听渡江战役隆隆炮声的风雨起苍黄的钟山,有烙印红军将士长征足迹的腾细浪、走泥丸、千里雪的五岭、乌蒙山、岷山,有记载反围剿胜利篇章的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的武夷山、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大娄山,更有记录红军不断成长壮大的高路入云端、参天万木,千百里、雾满龙冈千嶂暗的巍巍井冈山 2、水之意象 南有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北去湘江、那边红一角的赣水、红旗跃过的汀江,有水拍云崖的金沙江、桥横铁索的大渡河,有适宜观鱼的富春江

5、、波涌连天雪的洞庭湖,更有一再出现的烟雨莽苍苍、万里横渡、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长江北有池水浅的昆明湖、白浪滔天的北戴河,有顿失滔滔的大河(黄河),有翻腾的四海 二、“山水情结”的内在意蕴 诗词的绘山画水,绝非仅关注到物象之外表,而是在本已生动无比的自然山水之中灌注了丰富的社会与人文内涵: 1、以山水的自然踪迹刻录中国革命实践的史迹 策马踏上长征途,挥师奏凯全中国。从浩浩井冈山到巍巍宝塔山,从南方湘江之滨到北国中南海边,寄情于雪山草地,兴啸于长河大江。这一路的山山水水,在烙印其烽火岁月的伟岸身躯,将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的风景叠加的同时,也忠实地刻录下20世纪上半叶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华美诗章。 一生的诗词

6、创作,大体有三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是大革命失败后的井冈山岁月。从落脚井冈山,到制定出对今后中国革命影响至深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创新性决策,他以其善于画山绣水之妙笔,再现了江南山川这段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烽火岁月。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烟雨苍茫、龟蛇锁江的物境与作者抑郁的心境相合,象征着当时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受到反动势力的猖狂打击和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粗暴阻挠,隐含诗人对大革命前途的忧患之情;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诗人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辛辣地嘲讽了敌人失败逃跑的丑态,热情歌颂了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明白晓畅的语言,准确的诠释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发展态势;头上高

7、山,风卷红旗过大关。山岳绵亘的茫茫天地间,一猎猎绣着镰刀斧头的红旗迎风招展,引导红军将士奋勇前进,在这些高山的巨大形象面前,我们也同时看到了站在大山之巅离天三尺三的无畏战士,体味到这位伟大人物巨大精神力量的具体显示和外化。第二个高潮是1934年秋到1936年的长征岁月。在变幻莫测凶险异常的战略转移中,乐观的在马背上吟咏出了不少和万水千山相关相连的诗句:七律长征一诗,记录了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进陕北的历程,简直就是一部微缩的长征史书;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长征几近胜利,红军将士登上六盘山顶,望着如火的战旗,在山巅西风中自由舒卷,轻松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第三个高潮是建国

8、后的和平建设岁月。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诗人在北戴河适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遂起击水之兴,借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讴歌换了人间的社会主义正在新中国的大地上实现;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江上是风送千帆齐飞动,两岸是龟蛇二山静守望,中国人民在风浪滚滚的大江上,开始了实施全面改造长江的宏伟计划;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在为庐山又留下一首豪放之歌的同时,也借此诗喻指当时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在大众的眼里,就是一位类似于李白的狂放的浪漫主义诗人,但在诗人万水千山的诗卷里,博大恢弘、一泻千里的诗势中,我们分明感受到现实主义习习诗风的拂面

9、而来,读到中国现代的革命篇、军事篇、建设篇、政治篇恰似诗圣杜甫用韵律所书就的诗史。 2、以山之高阔水之浩淼映衬大写之人 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世界里并不是和客体和谐统一的,而是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客体有一股冲决一切的气势和力量,要压倒主体,但主体却不被压倒,反而更加激起自身的本质力量,与之抗衡,转而征服客体。正是在严峻冲突中,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比在优美事物中更加充分、鲜明的显示。人类主体对山水客体由对立、抗衡到征服、崇拜的过程,首先是对山水的人格化和神灵化。在自铸的山川艺术世界,山多为峥嵘险峻、磅礴雄浑、桀骜不驯刺破青天锷未残水可谓清澈碧透、苍黄横溢、湍急汹涌倒海翻江卷巨澜这些分别从不同角度、用不同

10、笔调状写的山水系列形象,始终跃动着一个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气灌于中的大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自古以来,有谁敢对昆仑山妄下评论和裁决。可诗人却以气吞山河的气魄,用不容违抗的强制性口吻对横空出世的昆仑发号施令,任意驱使;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方面极言山的高大绵亘,另一方面又尽说山之渺小琐细,客观的存在物和被主观感情化审美物,于极大极小的矛盾对立关系,动静明暗的完美结合中,反衬出红军乐观进取、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击一遏,其力既刚既强,其神至豪至壮,革命狂澜掀起者的激昂情态和英武形象跃然纸上。在对山川的肆意描摹中

11、,多从大处落墨,直接以大衬大,以高制高,以力凌力,显示出一个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睥睨千古、驾驭宇宙之力的顶天立地的大人形象。 三、山水情结生成之探究 1、传承中国文化模山范水的传统 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宋代朱熹对此解释道: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这说明智者、仁者都是从自然物中看到有与人值得肯定的品德的相似之处,而欣赏、赞美的。儒家之经典道出了传统中国对山水的最天然情感,并以自然作为道德精神的象征:知者如水之灵动不息,仁者似山之厚重安固。从历史方面看,山川是传统祭礼的见证。在王祭中,山川作为

12、统治的中介而获得化育万物的威力。祭礼的山川生长着丰富的植被,山顶在云雾之间飘渺隐现,人们相信那是人间甘霖的源泉。山川蕴藏着自然界最伟大的力,不仅给人类提供美味果实,治病草药,也是大江大河的发源。人们认为山川给他们带来了众多的子嗣,也为他们施展驱 除病患的魔力。这正是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从文化方面看,在中国士大夫传统观念中,山水隐逸总是与社会仕途对立的。孔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观念,对后来士大夫的影响相当深刻。自汉代以来,遁迹山水即被视为一种清高,同时也是通往仕途的捷径。到了魏晋,由于政治黑暗,隐逸之风大盛,士大夫阶层以山水为乐土,他们往往把自己的理想生活和山水之美结合起

13、来,模山范水蔚然成风,山水大量地步入艺术长廊,绵延不绝地滋润着后世千秋。从文学方面看,先秦时期,虽然还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往往只能成为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介,但山水景物就已大量出现在诗经、楚辞中。到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标志了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和和谐,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使山水从此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并更多被赋予肯定的意义,其空间的壮大、生命的和谐、环境的幽静、时间的永恒常被视为人们超越世俗之局促、乖违、喧嚣的精神乐园。由此,山水诗词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成为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代代都有杰出的代表涌现。历览古人有关山水的文学作品,可以发现,随着

14、时代的变迁,山水以相应的姿态进入当时盛行的文体中,文字呈现了山水的千种风情、万般神奇,而山水也透露了精神的积淀与时代的迁移。在千崖竟秀、万曲回漩的山川风光中,流淌着中国文化滚滚如潮的生命气息。是在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巨大人物,(周恩来语)吮吸着民族母亲甘甜而又苦涩的乳汁,一生酷爱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在薪火相传之中,把中国文化模山范水的传统发扬到了极致。但写山水,不同于古代山水派诗人那样寄情山水,或流露遁世的消极,或显示傲世的清高,而是借绿水青山,或记载中国伟大的革命建设事业,或寄托情思抒发壮志。在完成对中国诗词模山范水优秀传统继承之重任的同时,也实现了一次甚至是可以载入史册的文化突围。 2、钟情的山水为的政治成功提供依托 湖南,湘水由南而北,长江自西往;北有洞庭,南、西为连绵起伏的山脉。出生在湖南一翠绿的群山环抱的田园山冲、土墙草房掩映的山峦绿茵里。他曾以散文的笔调对此做过热情洋溢的描绘:一路景色,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蔚,日隐烟斜之际,清露下洒,暖气上蒸,岚采舒发,云霞掩映,极目遐迩,有如图画。生于斯,长于此,如此多娇的江山,引领这位英雄竞折腰,奠定了他作为山川物象一生情人的基础,决定了他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