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途径及其意义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278989 上传时间:2020-08-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民自治: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途径及其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村民自治: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途径及其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村民自治: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途径及其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村民自治: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途径及其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村民自治: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途径及其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村民自治: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途径及其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民自治: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途径及其意义(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村民自治: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途径及其意义 作者: 日期:村民自治: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途径及其意义摘要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的自我管理形式。现阶段,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已基本建立,但还存在着些许的问题。人们对农民和农村自治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往往以农村自治过程中产生的村民政治素质欠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宗族势力对农村权力的控制为借口否定村民自治。对此,我们要理性地分析,逐渐推动农村民主的进步。要在解决村两委班子矛盾、国家行政权与农村自治权之间的矛盾、村务不公开等方面做出制度上和观念上的调整,以培养村民的参与意识

2、、公共精神,维护整个社会的安定,促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关键词:村民自治;乡村民主;中国的民主政治;乡镇政府The villagers autonomy: influence factors、problems、solutions and its significanceABSTRACTCoupled with an important part of democracy of the grass-roots level,the villagers autonomy is a kind of important farmers democratic elections, democratic de

3、cision-making, democratic management and democratic supervision form of self management. At present, the villager autonomy system in our country has basically established, but also exists some problems. People also have some misunderstandings for farmers and the rural autonomous , who is often deny

4、the villager autonomy with the excuse of the villagers lacking political quality, the low level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untryside clans power control forces,which produce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autonomous .To this, we have to analysis rationally and gradually promote rural democrat

5、ic to further.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have to take a close look at the contradictions of the villages two committees , the contradictions of state executive and village autonomy, village affairs public and its like. We have better make adjustment of system and idea, which will cultivat

6、e the public spirit of villager , maintain the whole societys stability, and promote Chinas democratization process.Key words:The villagers autonomy;Village democracy;Chinas democratic politics;Township government村民自治制度是当前我国农村治理的基本制度,它是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出现的乡村治理体制。它的出现弥补了由于人民公社制度解体而导致的农村管理真空,重建了基层权威。如果从198

7、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http:/ 的颁布算起,村民自治作为国家法定制度已20多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演进,中国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已基本建立,并深深的影响着亿万农民的政治实践和日常行为。但从实际的运行状况来看,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人们对村民自治还有一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这些障碍严重束缚了村民自治制度的常态运行与完善。本文通过对村民自治的具体分析,试图说明村民自治虽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并不是决定性的,而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才是影响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真正障碍。1村民自治的认识误区1.1农民的民主素质与村民自治当前,

8、在有关农村村民自治的文章中,常见的一种说法就是农民的民主素质普遍不高,因此,搞好村民自治的前提首先要对农民进行民主教育,激发农民的政治热情,提高农民的民主素质。具体来讲,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农民因受小农经济影响,封建思想浓厚,缺乏政治参与的主动性,不能正确利用国家赋予的选举权利。如此,就把农民“妖魔化”,进而忽视他们的正当权利。结果是,农民的权利与义务严重的不对等,只要求农民履行相关的政治义务,而剥夺了他们的正当权利。诚然,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看,农民的政治素质及相应的文化心理确实不利于民主自治实践。但这不足以成为阻止农民参政和自治的借口。首先,如果说农民是“封建的遗产”,熟悉历史的人知道,“封

9、建”是一种政治结构,而它早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因此,“把农民和封建等同起来是一种没有理论基础的意识形态偏见”。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14页 再有,农民参与选举不积极,并不是因为农民不愿意参加选举,而是选举权利得不到保障,导致他们对选举丧失了信心。而在实际的村民自治实践中,乡镇政府又随意撤换村委会干部,违背村民意愿操纵选举过程,表现出“领导提名,群众举手”、“上面定调子,下面画圈圈”的形式,使村民自治名存实亡。农民的政治权利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切实的维护,自然对选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我们缺乏对农民权利的法律保障和制度供给,在观念上就否定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如此

10、,导致了恶性循环,农民越是在观念上不受重视,他们的权利越得不到维护,他们的权利越得不到维护,他们参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差,循环往复,没有终点。1.2经济发展水平与村民自治在关于村民自治问题上还有一种看法,有学者认为经济越发达,民主就越具有增量的基础,从而民主的水平也就越高。也就是说民主与经济发展成正比。依此逻辑可以推测,村民自治的发展程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实行村民自治条件就越充足,村民自治水平也就越高。但笔者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与民主呈正相关的态势只是一种历史的逻辑,它是根据西方民主的历史发展而得出的结论,并不能解释世界上所有的民主发展形式。蔡定剑的调查显示,我国

11、的农村村民自治的创新实践不少都是在经济欠发达、问题比较多的“问题村”发展起来的,比如村委会选举中的“两票制”的发源地山西省河曲县蔡定剑: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42页。这充分说明选举和自治也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笔者认为,富人的利益固然需要保护,但穷人才是真正的弱者,社会公正的天平应倾向农民,失去尊严的他们,会对民主与富裕有着更强烈的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落后地区的农民迫切要求实现村民自治的根本原因。从西方的民主与经济发展来看,民主是随着资产阶级和资本在抵制来自政府权力侵害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西方的民主是由资产阶级推动的,而资产阶级的特点就是具有相对于国家政

12、权的独立性。一个富裕的但又高度依赖于国家的社会群体未必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因为他们只需从既有的政治格局中获取自身的利益即可,不必做过多改变。所以,从我国的农村社会结构变迁来看,农民较之其他社会群体具有相对于国家政权的独立性,这也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在经济上并不富裕的农民阶级在推进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我们应该予以高度重视。1.3宗族势力与村民自治研究我国农村政治,还要注意到农民的乡土情结和农村的宗族势力。宗法制度在维系农村社会的稳定和促进农村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一种看法认为,在当下的中国农村,宗族首领往往利用同姓宗族观念操纵村民选举。因此,公正、民主的农村选

13、举成为几个大型宗族之间的力量博弈,这严重影响了村民自治。的确,从相关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宗族势力因为选举而发生械斗。特别是在南方一些宗族观念浓厚、宗族势力强大的省份,如浙江、湖南、江西、广东等省。但是,笔者认为经过建国后较长时间的移风易俗,农村宗族势力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肢解,至少没有建国前那么强大。再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批农民外出打工,农村人员结构的改变也在逐渐稀释着固有的宗族观念。贺雪峰认为,“农村社会的老人政治早已被冲击的无影无踪,姻亲超过血亲已成为绝大多数地方的事实,宗族活动和宗族影响力正急剧下降,现存较多的仅是同姓同宗之间的同根意识,这种同根意识已很难成为操纵选举的力量了”。

14、贺雪峰:当前村民自治研究中需要澄清的若干问题,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第2期可以说,在当前的社会政治形势下,文化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宗族势力已无法主导主体性观念日渐增强的个人的选举行为,无法保证宗族成员形成共同的集体偏好,采取集体的行为。客观讲,农民的政治素质、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宗族势力在村民自治过程中确实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笔者认为,绝不能因此而忽视农民的政治权利和民主要求。农民的政治素质来源于民主实践,抛开民主实践而空谈农民素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是回避矛盾的体现。村民自治的实现首先要保证有效的制度供给,切实保证农民的利益,让他们的正当诉求得到有效的表达。笔者认为,农民参与村民自治的程度

15、取决于农民利益的实现程度。也就是说,村民自治的前提必须是他们的人格尊严与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这就需要人们在观念上重视农民、重视农村自治,需要国家在法律和制度上密切跟进,只有村民自治落实到实践上,农民才会更好的发挥主体意识,在不断参与中提升政治素质,排除各方面的问题,使农村自治向纵深发展。2存在问题及其解决途径2.1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矛盾突出通过观察我国的农村村民自治现实可以发现,农村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进行村级管理的组织,即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根据我国的最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http:/ 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行使职权”。但又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