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条校发文2014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2276483 上传时间:2020-08-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条校发文2014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条校发文2014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条校发文2014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条校发文2014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条校发文2014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条校发文20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条校发文2014(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条(校发文)2014 作者: 日期:北京师范大学文件师校发201338号 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印发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的通知校内各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实现我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经党委常委会讨论和审议,学校制订了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现予以发布。 二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2、提升计划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机制创新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出路,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实现我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现就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以下实施计划。一、优秀人才选拔计划1. 优化专业招生规模调控机制。进一步拓宽招生专业口径,积极推进按学科或专业大类宽口径招生。加强就业调查研究,强化就业对招生、培

3、养的反馈,逐步建立依据生源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就业情况等指标调控专业招生规模的机制。2. 探索多元选拔录取模式。紧密结合国家招生体制改革和学校人才培养需求,实施英才兴趣发展引导计划,采取夏(冬)令营、先修课程等自主招生方式,逐步形成大学与高中的有效联动和衔接,以及高考与高中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招生机制,提高生源质量。完善入学统一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留学生选拔录取机制,加强与外国优质高中合作,吸引高素质留学生。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3. 坚持立德树人,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坚持德育为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提

4、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社团平台,加强体育和艺术俱乐部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等活动,繁荣校园文化。完善学业辅导、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奖励资助等服务体系。营造学习、生活和实践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4. 探索专业设置新机制。适应国家战略、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创新专业和课程组合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毕业准出机制,实现人才培养多样化。坚持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支持学生跨专业学习和自主构建知识与能力结构,培养创新型人才。5推进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部院系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添动力、释放活力。重点支持部分部院系先行先

5、试,大胆探索国内外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机制,积极推动励耘学院、试点学院、瀚德学院等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推进卓越教师、卓越法律和高端动漫等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6. 探索实施小学期制。改革学期制度,实施秋、春和夏季三学期教学安排,与研究生暑期教学统筹安排。秋季和春季学期可以分两段排课,以增加学生选课机会和便于教师安排教学科研工作。夏季小学期主要开设国内外名师学科前沿课程,开展实践教学及学生境内外交流访学等活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三、学生个性化发展计划7. 扩大学生专业选择权。支持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增加专业选择机会,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深化学分制改革,逐步推进

6、完全学分制,鼓励学生自主构建个性化修读方案,增加辅修-双学位专业。8. 优化学分总量和结构。优化课程设置,降低学分总量要求,注重课程重组和整合,提高每门课程的质量和效率。改革学分结构,降低必修学分比例,选修学分比例不低于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增加选修课程数量,实际开设的选修课程数量不低于学生应选课程的1.5倍,保证学生课程选择的空间和机会。9. 深化课程建设和改革。深化课程体系综合改革,设立本科生课程讲席教授,鼓励高水平教师开设通识课和选修课。开设新生研讨课,支持建设一批精品课程。建立开放、竞争的任课教师聘任机制。部院系应开放不少于20%的专业课名额供其他专业学生选修,研究院(所)每年应开设2门以

7、上本科生选修课。增加学科前沿课程,并与研究生相关课程统筹,建立研究生基础学位课共享制,鼓励高年级学生修读研究生课程,实施本研培养一体化。10. 推进教学模式与学习评价方式改革。以案例研讨、实践探究、讨论合作等推动教学方式改革,将课堂讲授与研读经典、文献相结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潜心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控制班级规模,40人以下小班授课比例不低于专业课总数的60%,部分课程实施大班授课小班讨论。重视学生发展性评价,加大平时课堂考核、作业考核和其它成绩比重,改革考试评分办法,严格考试管理和成绩评定,严控优秀率,严肃考风考纪,严格执行学业预警和淘汰制度。11. 实施助教制度和本科生导师制。

8、新任教师、讲师应担任助教工作,提升教学能力。有本科生的部院系,青年教师须有2年的助教工作经历,才能独立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和参加专业技术岗位晋升。根据教学需要,聘请优秀博士生或硕士生担任本科课程助教,协助主讲教师开展教学工作。重点推进新生导师制,发挥优质师资对本科生学业指导和人生引导的作用,加强新生学习方法和计划、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潜力。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导师津贴纳入学校薪酬体系。12. 促进信息时代学习方式变革。加强教育信息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基于网络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基于网络平台的各类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开发优质在线课程,扩大学生修读和

9、选课资源。支持学生修读国际知名的大型在线平台课程,建立成绩和学分认定机制。四、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计划13. 强化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数,文科不低于20%,理科不低于25%,保障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确保每个专业都有优质实践教育基地,全校各类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支持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与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共建活动,并纳入教学计划,促进专业学习

10、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感知社会、回报社会的意识和服务国家的责任感。14.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依托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完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加大资助力度。重点推进本科生国家、市、校三级科研训练项目,支持学生参加专业权威度高、影响力大的学科竞赛,提高学科和科技竞赛的参与度。推动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创业竞赛和各类创业实践活动。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就业引导,健全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就业市场,提升就业质量。五、国际视野拓展和国际竞争力培养计划15. 提升学生国际学术交流和交往能力。深化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支持部院系

11、聘请高水平外籍专业教师,提高专业学习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全英文教学课程数量,力争全英文授课数量达到专业课程的10%以上,试点学院、励耘学院、瀚德学院达到30%以上。引进国外高水平课程,建设我校特色英文课程,吸引更多留学生。16. 建立部院系主导、部门协同服务的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机制。大力拓展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培养创新人才的渠道和途径。积极开展与国外高水平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专业课程共建和学位互授。为学生提供多种境外学习交流机会,力争在“十二五”末有境外学习、交流经历的学生比例达到15%以上。逐步提高来校攻读学位留学生比例。六、政策制度保障计划17.

12、 确立本科教学质量责任制。落实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主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的制度。完善本科教学巡视、领导听课、学生网上评教制度。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落实定期专题研究本科教学的工作机制,学校、部院系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专题会议。18. 建立院系教学质量报告公示制。依据校院两级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和人才培养质量指标要素,以及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定期公布部院系本科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报告,建立公示和问责制度。学校根据质量报告和工作成效对部院系进行奖励及经费调整,形成本科招生、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之间的良性互动。19.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全身心投入人才培养。加强教师职业理想

13、和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聘任和考核的首要内容。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教授每年至少承担一门本科课程教学任务,年授课总时数不少于16学时,鼓励各级教学名师、著名教授为一年级本科生上课;定期开展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的专项检查,把是否为学生授课作为教授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和考核的基本条件。青年教师晋升专业技术岗位应有班主任或辅导员任职经历。20. 健全本科教学投入和激励机制。逐年增加对本科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加大对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根据部院系承担的本科人才培养任务,探索本科教学经费包干制度。将本科教学质量纳入专业技术岗位聘用、教师绩效考核和津贴分配体系,逐步形成本科教学工作长效激励机制,使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本科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送:党委书记、副书记,党委常委;校长、副校长、校长助理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3年12月31日印发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