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社团备课修改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276011 上传时间:2020-08-1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诵社团备课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朗诵社团备课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朗诵社团备课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朗诵社团备课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朗诵社团备课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朗诵社团备课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诵社团备课修改(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朗诵社团备课(修改) 作者: 日期:小学期成绩20142015学年度第1学期“春晖”朗诵社备课朗诵社团纲要一、开发背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朗诵社团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进行开发的,它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我校依据教育局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查找我校学生面上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寻找与演讲育人课程的结合点。通过查找我们发现:一,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及读书展示等均不够大方、大胆、大声;二,语文课上,能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内容的学生少之又少;三,在课下学生的玩耍

2、打闹却很放得开,声音也是无比洪亮。由此我们思考:我们的学生有潜力,在课堂中的发言能做到大方、大胆、大声;语文课上,能声情并茂地朗诵,只是缺少了我们的引领和指导,缺乏了我们的激励与关注。于是,我校为解决以上问题,结合育才学校的有效做法,寻找突破口,举办了清枫朗诵社团,以此引领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课程设计思路将朗诵社团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确立指导思想学校将该朗诵的开发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并将该项目确立为学校重点打造的特色项目。三、总目标学校旨在通过开设朗诵社团,提高学生朗诵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语言素养,探索语文教学新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四、具体

3、实施目标:1、加强教师的朗诵教学能力的培训。2、研究学生朗诵能力发展标准,按低中高三阶段划分不同标准,确定相应要求。3、对应培养目标和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创编适宜的教材。4、发挥语文教学特点,在语文教学中,突出朗诵能力的培养。5、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诵比赛活动。定期开展主题朗诵比赛、朗诵展示周、朗诵节等。6、成立朗诵社团,定期开展学生活动,培养朗诵人才,带动朗诵活动的全面开展。7、本学段目标:1.掌握常用字的变调如“一、不、啊” 等2.掌握“停顿”“气息”等朗诵技巧3.学会运用恰当的体态语,增强朗诵效果4.通过名篇佳作的朗诵,感受作品及朗诵的魅力8、本学段内容:相应古诗词、诗歌、散文、部分名家

4、名篇的朗诵五、具体实施建议“朗诵”是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活动,我们几乎都参加过,可是到底什么是朗诵,却不是每个人都很明确地知道,那我们就先来一起给朗诵下个定义,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指清晰、准确、响亮有感情地把文章表达出来,是一种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具体来说朗诵是一门艺术,是文学作品的延伸,当我们以优美的声音、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语言,同时通过内心感受辅之以手势、眼神等表情动作,绘声绘色地将文字作品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给听众以强烈的感受和艺术上的享受时,朗诵就是容语言与表演为一体的艺术。对于这样一门艺术,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要设立课时,纳入课程将朗诵纳入

5、学校的课程计划,保证每两周一次的社团活动,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朗诵技巧。由于本人担任六(2)班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职务,对于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都是从六(2)班选拔优秀学生组成朗诵社团,定期活动,聘请专人指导培训,形成典型带动。2、要组建团队,加强培训 鉴于学校对该项目的定位与决心,朗诵课程在学校一至六年级全面开设,首要任务就是组建课程实施团队,并对团队加强培训。(1)组建团队。成立学校朗诵课程领导小组及实施小组,由校长亲任领导小组组长,业务校长任工作实施小组组长,由每位语文老师担任本班朗诵课程教师,从中选取朗诵素养高的优秀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定期交流研讨。(2)加强培训。3、要集中骨干,开

6、发教材任何一项课程的实施,如果不能形成相对系统科学的教材体系,那就很难更好地发展和壮大,也就不能很好地实现课程的育人目标。鉴于目前的朗诵课程发展现状,我们在边培训边实施边探讨的基础上,从朗诵团队中,精选优秀骨干教师,聘请专家帮助指导,集中力量,编写各年段朗诵课程教本。4、搭建平台,展示提升与学校读书活动结合,定期组织不同层面的朗诵展示与评比活动。给师生提供展示个性与特长的舞台,促进朗诵社团的开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六、课程评价建议1、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3、定量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分方法,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

7、相结合的模式,但要避免繁琐化倾向。定量评价尽量不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4、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尤其重视语文课堂中的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随时收集能够反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5、在评价时既要有反映学生与同学之间横向比较的成绩,也要有照顾个性差异反映自我发展的纵向成绩。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目录1调整气息2眼神和表情 3重音和轻音4停顿和相连5朗诵的节奏6易读错的字7朗诵中的换气8做好朗诵标记9朗诵中的手势和动作10.朗诵前的准备工作第一课 朗诵技巧之调整气息一、教学目标:1、认识朗诵的特殊技巧。2、通过讨论、分

8、析文稿以及收看朗诵视频,体会朗诵中的特殊技巧。3、进行相关训练。二、教学用时:两节课三、教学过程:(一)认识朗诵的特殊技巧(1)气息类:1. 认识偷吸偷吸是指吸气时速度较快,而且轻巧,在人们还没有察觉时已经偷偷地吸好了气的一种换气方法。例句:当我把你看见和听到我浑身激动起来了,我整个的心灵在发热,“了”、“热”后面都用偷吸。 使整个句子连贯,几乎没有中断之处,激情就出来了!2. 认识反取:不吸气而将体内的剩余气息从容不迫地取上来,形成较强的气流,从而使句中某些音节获得较强、较高、较响亮的声音的一种技巧。例句: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 (反取之后,读出后面的)

9、大声咆哮啊!”3. 认识倒抽:渲染言语中骤然紧张的气氛,表现人物异常激动的心情时采用的一种吸气技巧。本来吸气时我们要求大家尽量不要发出吸气声,而这里却要求吸气声有意表现出来。感觉气口强又重,莫让拙力冲声带。例句:不幸的人哪!你爱凡兰蒂!(倒抽之后读后面的)爱那个该死的家族的女儿!4. 认识喷口:言语中无法控制自己激动的心情,而需突然爆发,将句子中的某个音节喷吐而出。加强其言语的情感力度而采用的一种技巧。例句:但悲不见九州同中 火并不能把我征服!“九州”用喷口读出,“并不能”用喷口读出。5.认识深叹:深叹是指渲染言语中感叹、赞叹、悲叹、惊叹、咏叹等有关叹的色彩的一种技巧。吸气深沉而缓慢,吐字呼气

10、时要舒展,气声和虚音与之相伴,要有发自内心的情感出来。例句: 我的孩子们,(深叹一口气之后再读后一句)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6.认识缓托: 缓托是指在言语过程中,极力控制住处某种情感,使言语看似异常平稳,却使人感觉到有内在的火焰在剧烈燃烧的一种技巧。声音要稳!气息要均匀!例句:昨天晚上,战士们告诉他们不要哭,里干部们也告诉说,为了不使志愿军难过,让他们不要哭。他们很听话,(缓托)他们真的制止住了,(缓托)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缓托)统统没有哭。屋子里闹鬼呢!(2)音调类: 1.认识虚声:虚声也称气声,即控制住声音,以气音为主,似耳语说话。紧张的氛围及自言自语、高声喊叫时用。例句:我这才看

11、见那个女鬼呀,是我们的太太。那个男鬼就是大少爷。他同他的后娘在这屋子里闹鬼呢!2.认识颤音:在颤抖中说话,一般用在感情激动、兴奋、愤怒、情绪难以抑制又极力抑制的情况下。学羊叫,是练习颤音的好方法!例句:对不住母亲的赤诚,儿要吞饮圣上赐来的这杯御 酒了。“御”、“酒”两字分别用颤音。 3.认识拖腔:拖腔是突出强调或更细致形象地描绘人物的神态、心理,提示作品中的某些内含而采用的一种在言语中的某一音节或词语后有意延长其韵腹,挑得篮里便是菜其声调的技巧。例句:他以为自己做得巧妙-,没人看见,其实旁边坐着的一位老者,早-就看见了!“妙”、“早”用拖腔。4.认识泣语:泣语一般用于人物极度痛苦悲伤时的语言。

12、(你哭过吗?呵呵!啜泣的时候,边说话,大约就是这样了!)例句:“指导员,没没啥,俺觉得在屋里闷闷得慌”她抬起袖子擦泪莹莹的脸,“没啥,俺和婆婆快该回家了,俺俺想起来坟上看看 在省略号后用泣语。5. 认识模拟:模拟对各种自然的声音加以模拟。(二)练习朗诵中华少年第二课 朗诵技巧之眼神和表情一、教学目标:1、认识速度和节奏。2、通过讨论、分析文稿以及收看朗诵视频,体会朗诵中的重音和轻音。3、进行相关训练。二、教学用时:两节课三、教学过程:1、眼神的运用戏剧表演时,眼神多与对手接触;演讲时,眼神多与听众接触。朗诵时,眼神可以一方面与听众流通交流,加强表达效果;也可以集中凝想、进入诗境之中。朗诵者与听

13、众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除了借助声音的表达外,最主要是眼神的运用。朗诵时想像力的发挥是其中主要的条件,朗诵不同于相声、戏剧,我们的身体各部分器官,多少是要受到限制的,所以要准确贴切表达想像,只有尽量利用我们最灵活而最不受限制的眼睛,等到眼睛无法表达时,才乞灵于各种手势。案例分析:“疑是地上霜”目光向下转移,“举头望明月”视力远射向上,“低头思故乡”眼神更下垂作沉思状。凭上述四种变化,想像力便能活灵活现了。这是集中凝想、进入诗境的表现。朗诵者如果未能达到这个较高的层次,眼睛也不可东张西望,而必须照应全场,控制气氛,作为声音的辅助,发挥与听众交感共鸣的作用。2.面部的表情朗诵是声情的艺术,诵材感情突

14、出的地方,须用面部表情加以摹拟出来。诵材中所表现的原作者的态度和感情,朗诵者必须仔细揣摩,贴切表达。木无表情、干燥枯涩,固然是朗诵的大忌;表情过火、矫揉造作,也不是上策。3.手势和动作 朗诵要不要动作,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强调朗诵的文学性的人,认为加入动作只表示声音技巧不足,惟有乞灵于手势和动作。强调朗诵的综合性的人,认为朗诵是文学、歌唱、戏剧的三结合,在朗诵的过程中,必须设计手势和动作的配合,以求曲尽其妙、声色艺全。上述两种意见都稍嫌偏激,诗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说明只要是忠于诵材,出于自然,那么手势和动作都应该是被接受的。小学生站在台上,肢体很容易随意摆动,双手也不知道应该放到什么地方才好,如果能够设计一些手势和动作,就会显得更加自然。温馨提醒:(1)设计的手势和动作,必须与诵材紧密配合,不能生硬堆砌,以免产生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