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旭东《资本论》课程作业论文修改题目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2275410 上传时间:2020-08-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旭东《资本论》课程作业论文修改题目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曾旭东《资本论》课程作业论文修改题目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曾旭东《资本论》课程作业论文修改题目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曾旭东《资本论》课程作业论文修改题目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曾旭东《资本论》课程作业论文修改题目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曾旭东《资本论》课程作业论文修改题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旭东《资本论》课程作业论文修改题目(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曾旭东-资本论课程作业论文(修改题目) 作者: 日期: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结课论文课程名:资本论论文名称:马克思货币理论浅述(标题不对)题目已经发给教学 授课老师:张衔学生姓名:曾旭东提交时间:2013年9月29日马克思货币理论浅述摘要:马克思货币理论以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在批判与继承古典学派货币学说的基础上创立发展起来,科学地揭示了货币的本质、起源、职能、规律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基础。根据历史发展顺序,本文首先讨论了货论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然后分析了货币的本质和主要职能,最后论证了货币流通、发展的规律。关键词:货币 商品 价值 劳动 流

2、通一、货币的起源、形成马克思研究货币的起源,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我们要做资产阶级经济学从来没有打算要做的事情:指明这种货币形式的起源,就是说,探讨商品价值关系中包含的价值表现,怎样从最简单的最不显眼的样子一直发展到现在炫目的货币形式。这样,货币的迷就会随之消失。”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节,第61页。按照上述想法,马克思紧紧围绕商品的内在矛盾及其外化这一中心,系统地论述了商品价值形式的历史发展。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及货币的形成马克思认为,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由于它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价值,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作为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3、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所谓商品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看不见、摸不着,体现了人和人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通过其本身是体现不出来的,只有通过与其它商品交换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商品的交换价值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按照马克思的分析,在人类几千年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史上,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只是偶然地、简单地通过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例如:1只绵羊=3把斧子。这个等式表明了一只羊的价值通过三把斧子表现

4、出来。 这当中,绵羊的价值通过斧子相对的表现出来,是相对价值形式;斧子不表现自己的价值,而是用自身的使用价值来表现绵阳的价值,起等价物的作用,是等价价值形式,这两种形式就是“价值形式的两极”。这样,商品内部的实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表现为两个商品的外部对立。(二)扩大的价值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换成为一种经常现象。这时一种商品已经不是偶然同一种商品相交换,而是经常地和许多商品相交换了。这样,价值形式便发展到第二阶段,这就是扩大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商品的价值通过许多商品表现出来。这一价值形式较简单价值形式更能充分反映价值的性质,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价值形式

5、常受到交换种类的限制,商品交换的双方往往需要经过多次交换才能得到需要的商品,这时,就亟需一种大家共同认可的等价物出现。(三)一般的价值形式。随着商品交换次数的不断增加,人们逐渐认识到,在某地区市场上,什么商品是大家愿意接受的。这样只要用自己的商品先换到这种大家比较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用这种商品再去换自己需要的东西,交换不仅成功,而且省事了。这样就有一种商品会自然而然地从许多商品中分离出来,变成一切商品的等价物。价值都通过这种商品表现出来。这种价值形式便称为一般价值形式。它的出现是价值形式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四)货币形式。商品交换的不断发展,要求一般等价物必须保持在一种固定的物质形态上,于是金

6、银等贵金属就开始走上历史舞台。金或银之所以能够充当固定的一般等价物,是因为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携带、不易变质损坏、质地均匀、易于分割等方面的特性,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而且金银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马克思指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47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当金银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固定地独占一般等价物地位时,就成为货币。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在商品交换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来的一种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态,这就是货币的起源。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本质在马克思看来,

7、当商品的价值形式发展到一定阶段,金银这种特殊商品从普通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成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这种固定地充当一般物的特殊商品就是货币。金银只有在商品交换关系中才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离开了商品交换关系,它就不能成为货币。同普通商品一样,货币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又有特殊的地方。首先,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交换才能表现出来,而货币本身就体现和代表了价值。其次,普通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特定的、具体的,而货币的使用价值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可以作为一般等价物,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特殊商品表现出特殊的使用价值,如奢侈品。可见,货币从表面上看是商品,但从本质上看又同商品有很大差别,是商品经济中的一般等

8、价物,是被物的外壳掩盖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五大职能货币的本质决定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体现货币的本质。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货币逐渐表现出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货币、世界货币。前面两种职能是基本职能,货币从一产生就具有这两种基本职能,后面三种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不断产生出来的。(一)价值尺度。所谓价值尺度,就是货币充当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货币能有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凝结着一般的人类劳动,也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因而不需要实在的货币,只要有想象的或概念性的货币就行了。

9、(二)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是:商品货币商品(WGW)。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需是实在的。(三)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而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替代品和独立的价值形态保存和贮藏的职能。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也必须是实在的和足值的货币。(四)支付手段。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和租金等方面的职能。在商品生产和交换中,由于各种商品的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各有不同,必然会出现赊销赊购现象。在这里,货币不是直接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的支付只是为了偿还以前的欠款。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必须以交换双方的信用为前

10、提,并借助一定的契约形式。(五)世界货币。指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世界货币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二是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进外国商品;三是充当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支付战争赔款、输出货币资本等。随着货币形式的发展和国际经济联系的加深,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形式大为减弱,某些经济实力雄厚国家的货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世界货币的作用。货币五大职能之间的关系在马克思看来,货币的五种职能是辩证统一的,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它们共同体现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货币五种职能是互有区别的:首先是作用不同。价值尺度的作

11、用是衡量商品的价值,形成“商品价格”;流通手段的作用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贮藏手段的作用是充当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暂时保存起来;支付手段的作用是解决商品赊销中的价值实现问题;世界货币的作用是充当国际商品交换中的媒介。其次是地位不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是货币的派生职能。最后是形态不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而不需要实在的货币,流通手段不能是观念的货币而必须是实在的货币等。货币五种职能也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没有这两种基本职能,就没有后面的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这三种职能;但这两种基本职能也不能脱离其他三种派

12、生职能,否则就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货币五种职能的各自发挥,对其他职能的发挥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货币不能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也会影响价值尺度职能的发挥;货币贮藏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发挥对货币在国内发挥其他四种职能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等。三、货币的流通规律和发展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的方式是WGW,同样也是商品循环的过程。由多个商品循环相互交错,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就是商品流通。马克思指出,“商品流通直接赋予货币的运动形式,就是货币不断的离开起点,就是货币从一个商品所有者转到另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或者说,就是货币流通。”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34页

13、。即商品流通创造了货币流通,那他们之间是何种关系呢?按照马克思的分析,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联系是: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商品流通公式为WGW,货币流通公式为GW,货币流通包含在商品流通之中,由商品流通决定,是商品流通的表现。区别是:WGW起点是商品,终点也是商品,周而复始,形成循环。而GW说明,货币一旦离开起点,就只能从一个买者流向下一个买者,不会再流回了。货币流通规律根据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的原理,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取决于投入市场的商品价格总额,但货币流通又跟商品流通不同,商品不断进入流通,又不断退出流通,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却一直待在流通中,且不断运动,同一枚货币可以

14、反复被使用,因而想要解决商品流通中究竟需要多少货币量这个问题,就需要借助“货币流通规律”来解决了。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取决于需要流通的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公式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又取决于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与商品的价格水平的乘积。因此,价格水平、待流通的商品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这三个因素,决定着货币的流通量。如果用M表示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Q表示可供商品总量,P表示单位商品价格,V表示单位

15、货币流通速度,则货币需求量公式可表示为: M=PQ/V。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产生以后,出现了赊销赊购现象,在这种条件下,上述关于货币流通量的公式应作适当补充。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的价格总额-相互抵消的总额)/同名货币流通次数。货币的发展货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方面,是在性质上的变化,随着简单商品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是形式上的变化,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金银货币必然转变为金属铸币,铸币又必然转变为纸币、信用货币等货币符号。首先,货币性质的发展表现为货币向资本的转化。资本是处于不断运动状态中的、能够实现价值增值的价值。资本的流通用公式表示为:GWG,其中G=G+G,G就是货币的增量。这个增量是从哪里来的呢?马克思指出,资本的增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因为无论是等价还是非等价交换,都不能增加资本的总量;同时,资本又不能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