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3课《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学习材料川教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2267035 上传时间:2020-08-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3课《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学习材料川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3课《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学习材料川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3课《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学习材料川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3课《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学习材料川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教案 可编辑 第三课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一)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rgrator And Calculat or )于 1946 年 2 月 15 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ENIAC 是为美国陆军进行新式 火炮的试验所涉及复杂的弹道计算而研制的。 1946 年,美国物理学家莫奇利任总设计师,研制成功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 图中左为莫奇利) 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 占地 170 平方米,重30 吨, 有 1.8 万个电子管,用十进制计算,

2、每秒运算5000 次 2、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 精品教案 可编辑 自从 ENIAC 问世以来,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及大规模和超大 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时代,目前正向第五代网络智能化计算机方向发展。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5)。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使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 主存储器采用磁鼓。外存储器采用磁鼓、磁带。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方面。其特点是体积庞 大,耗电量大,运算速度慢,可靠性差,内存容量小。ENIAC 是这个时期的代表。 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1956-1963)。主要使用晶体管作为逻辑元件,以磁芯作为 主存储器, 外存储器开始使用硬磁盘。由于计算机的逻

3、辑元件采用晶体管作为逻辑元件,体 积、功耗已大大减小, 运算速度已提高到几十万次每秒。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扩大到数据处理。 精品教案 可编辑 第三代是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此时的计算机,其逻辑元件已开始采用小、 中规模集成电路,继续以磁芯作为主存储器,而外存储器开始采用软磁盘。运算速度已达到 每秒百万次甚至几百万次的水平。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应用上遍及科学计算、数 据处理、过程控制等领域。 精品教案 可编辑 第三代计算机的标志性产品,IBM360 大型机的局部图 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自1972 年以后)。由于大规模集成技术的应用,使 这一代计算机比前几代有了更快的

4、发展,其趋势是大型化和微型化。这时的计算机采用大规 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磁芯存储器基本被淘汰,普遍使用了半导体存储器,而外存储器 中的硬盘及软盘得到了迅速推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及可靠性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功能更加 完备。应用更为广泛,计算机网络软件、数据库软件相继出现。 第五代计算机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信息化的要求而提出的,与前四代计算机相比有着本 质的区别,它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讯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智能计算机系统, 真正实现人脑功能的延伸。 精品教案 可编辑 (二)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 3.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4、实现自动控制 5、可靠性高 (三)计算机的

5、主要应用 1、 科学计算(数值计算) 由于计算机具有很高的运算速度,从而广泛用于航空、航天、 军事科学、 气象、 地震、 造船、 建筑等领域。 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 计算机对外部设备送来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分类、统计、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 3、实时控制(工业控制) 是指用计算机及时地采集、检测反映受控对象运行情况的数据,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后,发出 控制信号,控制受控对象的运行,以实现系统的最佳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5、人工智能 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的科学和技术。 6.网络应用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构成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不仅解决了一个 单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中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各种软、硬件资源的共享,也大 精品教案 可编辑 大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字、图像、视频和声音等各类数据的传输与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