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年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2265668 上传时间:2020-08-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陀区年高三历史二模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普陀区年高三历史二模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普陀区年高三历史二模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普陀区年高三历史二模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普陀区年高三历史二模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陀区年高三历史二模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陀区年高三历史二模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陀区2015年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作者: 日期:普陀区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质量调研历史试卷2015.4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在答题卡上和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学校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必须做在答题卡上。1.下列属于右图所示古代文明区域创造的文明成果是A金字塔与集权

2、 B佛教和基督教C城市与楔形文字 D象形文字和纸草2.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注重保护私有财产重视维护平民利益被迫改善奴隶处境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 B. C. D.3.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分封制 B.个体农耕C. 自然经济D. 集体劳作4.梁启超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说: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这种观点的依据是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5.与中国古代城市相比较,11世纪后欧洲出现的新兴城市一

3、般都具有的特征是 经济中心 政治中心 相对自治 相对民主 A. B. C. D. 6.荀子说:“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表明其治国思想是 A.恢复周礼 B.严刑峻法 C.儒法并用 D.君臣有别7.右图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初期对地方行政设置作出重大调整强化重农抑商制度中国丝绸开始远销亚洲、欧洲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8.下列四幅图反映了北京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名称的变化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图1 图2 图3 图4A. B. C. D.9. 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

4、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文献、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班固汉书董仲舒传)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杜佑通典)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10.有学者认为:从政治体制演变看,宋代是从“皇权吏员”体制向“皇权士大夫”体制转型的时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取士的发展完善 B.重文轻武观念的影响 C.义理之学思想的浸染 D.官僚体制的日益完备11.宋史中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

5、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 A.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与财政 B.枢密院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枢密院有统兵权防止将领反叛 D.枢密院与中书分立发挥官员主动性12.关于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所享有的权力,正确的描述是 明朝内阁有专门的衙署,形同前朝宰相明朝内阁大学士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清朝军机大臣负责承旨拟写,相当于皇帝的秘书 清朝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制定军国大计等机要政务A. B. C. D. 13.15世纪,意火利的剧作家阿尔贝蒂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此观点 A. 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B.表明了

6、反神学的态度 C. 反映了禁欲主义思想 D.批评了拜金主义思想14.鲁滨逊漂流记是l8世纪上半叶欧洲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A.人文主义者要求现世享受的精神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C.反对专制和等级制度的启蒙思想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需求15.有人认为,西方政治发展史,权力中心经历了神权到王权,又从王权转到民权的过程。总体看,西方从王权转到民权始于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D.18世纪16.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

7、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A.“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D.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17.189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诗人吉卜林在白人的负担一诗中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负担,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弟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奴隶(殖民地)的需要。这表明吉卜林 A.反对种族歧视的政策 B.认为欧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C.鼓励欧洲的殖民扩张 D.认为欧洲应该学习殖民地文化18.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

8、级关系变革。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A.工厂制 蒸汽机 工业资产阶级 B.工场制 蒸汽机 产业工人阶级C.圈地运动 珍妮机 金融资产阶级 D. 工厂制 飞梭 中小资产阶级19.有同学以“改变时空的发明”为主题绘制了一张表格,列出了交通运输、电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三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下表中比较全面地反映这一主题的一组是A 火车 轮船 汽车 相对论 B 蒸汽机 电报 电灯 电车 C 电动机 电影 电视 电脑 D 火车 飞机电报 互联网 20.以下是187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分布(%)。数字所代表的主要工业国依次是年份1870233213101900302017719133614167 A.英、美

9、、德、法 B.美、法、德、英 C.英、法、美、德 D.美、英、德、法21.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反封建性 B. 法制化 C.普选制 D. 民主性 22.“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应是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23.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 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 中

10、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A.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B.清政府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C.主动撤销对越南等的藩属制度 D.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24.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开设工厂 协定关税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A. B. C. D. 25.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

11、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近代中国最早倡导这一观点的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26.陈独秀在复辟与尊孔一文中说“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委人强欲以不适于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材料表明陈独秀A.否定儒学教条主义但不反对儒学本身 B.对东西方文化持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C.主张弘扬儒家文化中的治国治世之道 D.倡导文明进化必须全盘否定儒家文化27在历史学习中,常会遇到“历史

12、资料”与“历史观点”的区别。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 B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 C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D罗斯福任总统实施影响后世的“新政”28. 以下是某支部队战前的誓师词:“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与该誓词有关的战争(或战役)是 A.北伐战争 B.淞沪会战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29.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30.美国学者扎卡里亚曾指出,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权力转移:第一次转移是15世纪西欧的崛起,第二次是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当下正发生的“他者的崛起”。关于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次转移缩小了东西方文明的差距 B. 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