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20200814095523)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2252296 上传时间:2020-08-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7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2020081409552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2020081409552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202008140955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2020081409552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7 页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2018 北京卷 22) 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D) 19481968 年美国政府财政盈亏示意图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 ”并非从欧洲吸引援助,而是美国给欧洲提供 援助,排除A 项;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 年,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一次对抗,危 机仅持续了13 天,不可能给美国的财政造成赤字,

2、排除 B 项;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 年,而图表截止时间是1968 年,排除 C 项;结合所学知识,20 世纪 60 年代正值美国陷入越 南战争的泥潭,军费开支庞大,给美国造成财政赤字,故选D 项。 220 世纪 50 年代, 艾森豪威尔政府组织一大批美国体育界知名人士到第三世界国家进 行交流访问,希望通过美国文化人士与当地民众面对面的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 美国形象的构建。该做法(A) A旨在与苏联争夺欧洲以外地区B主要目的是扩大美国文化影响 C使得美国资本在当地迅速扩张D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以及开展这种活动的目的 是“

3、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构建”,说明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这一做法的目的 是与苏联争夺欧洲以外的亚非拉地区,故答案为A 项; B 项没有考虑到当时美苏“冷战 ”格 局,这一做法应当是服务于美苏对抗需要的,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美国资本的扩张,排除C 项;材料信息与不结盟运动无关,排除D 项。 3 (2019 成都三模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限于少数几个国家; 到六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入国有化运动的行列中来。据统计,19601976 年, 拉美国家将200 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这一运动在当时(A) A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 第

4、2 页 共 7 页 B推动了拉美国家迅速现代化 C迥异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解析】根据材料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国家掀起了国有化浪潮,尤其是将外国 企业收归国有,这有利于拉美国家经济独立,摆脱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赖,A 项正确;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拉美国家刚刚实现民族独立,B 项“迅速现代化 ” 表述不符合史实;二 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拉美地区受其影响,掀起国有 化浪潮, C 项排除; D 项与材料无关。 4(2019 荆州三模 )1961 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时人评论说,不结盟的“一些原则 来自万隆会议。”“发起

5、我们运动的由来,应追溯到万隆会议。”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反 映了 (A) A殖民主义体系日益瓦解B亚非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 C东西方关系进一步缓和D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解析】根据所学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参与的国家为新兴独立民族国家,表明帝国 主义殖民体系日益瓦解,A 项正确; B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二战后形成冷战格局,东西方 关系紧张, C 项排除; D 项与题意无关。 51960 年,石油资源富集的中东地区成立了以保持石油市场稳定与繁荣为宗旨的石油 输出国组织 (OPEC),在协调各国石油政策、控制原油产量和价格、保障石油生产国收益等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74 年,美、英、德、法等

6、石油消费国组建了国际能源机构(IEA) ,展 开国际能源合作,降低石油依赖,分享石油消费。两个组织的先后建立表明20 世纪后半期 (D) A经济外交拆除各种围墙藩篱B发达国家主导石油生产消费 C国际秩序与国际格局相对应D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 【解析】由材料可知,两个组织的建立均体现了国家间的合作,使得国家间的经济联 系日益密切,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体现,故D 项正确;在集团内部的合作,对集团以外的国 家不再适用,实际上也是新的壁垒的形成,故A 项错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旨在摆脱大 国的控制,故B 项错误;两大组织形成时没有明显的国际格局的变化,故C 项错误。 6(2019 海南 20)20

7、 世纪 50 年代, 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9.1%;20 世纪 60 年代为 10.5%。日本经济的发展(C) A强化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B奠定了日本民主改革的基础 C推动了发达国家经济格局的改变D促成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 【解析】两大军事集团指的是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日本既不属于 华约,也不属于北约, 排除 A 项。 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主导和推动了日本的民主改革, 与经济迅速发展关系不大,排除B 项。二战后,日本的崛起和西欧经济迅速发展,对美国的 第 3 页 共 7 页 经济霸主地位产生了严重影响,最终形成了美、 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故 C 项正确

8、。 D 项扩大了日本经济崛起对1989 年成立的亚太经合组织的作用,排除。 7(2019 惠州二模 )1975 年至 1989 年,欧共体依据洛美协定共向非洲等落后地区提 供了约422.5 亿埃居的发展援助。20 世纪 90 年代欧盟发展总司发布的评论中指出:“ 1989 年的巨变使得洛美协定变得不再重要”。这反映了当时欧洲(B) A力图弥补经济全球化弊端B对外援助受到冷战思维影响 C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D经济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解析】从“1989 年的巨变使得 洛美协定 变得不再重要 ” 可得出, 欧盟对非援助 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能抗衡苏联,争取更多中间地带新兴国家支持欧洲。这种对外援助

9、受到冷 战思维的影响,带有极强的政治色彩,故选B 项; A、C 两项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出欧洲 经济一体化程度是否提高,故D 项错误。 8下表是美国对日、欧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 差)。据表可以推断(D) 年代1950196019701980 与日本2.42.015.9 19.4 与欧共体2.010.7 5.8 17.8 A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由单极走向多极 D20 世纪末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解析】表格显示美国对日、欧进出口贸易逐渐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欧洲和日本经济 实力上涨,对于美国经济是巨大冲击,D 项正确;布雷顿森林

10、体系瓦解是20 世纪 70 年代, A 项错误;表格体现不出全球化增强信息,B 项错误;表格只显示美国、欧洲和日本,并不 是多极化经济,C 项错误。 91997 年 4 月,美国以日本对农产品进口的某些措施剥夺或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构成 了贸易技术壁垒为由,向WTO 提出与日本进行磋商的要求。1998 年 10 月, WTO 专家组提 交的报告认为,日本限制进口的措施有违WTO 协议要求。经美日磋商,1999 年 12 月日本 取消了相关措施。这一案例反映了(A) A国际贸易的法制化B农业在美日贸易中的主导性 CWTO 裁定的歧视性D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性 【解析】“ WTO 专家组提交的报告

11、认为,日本限制进口的措施有违WTO 协议要求 ”, 然后美日磋商后,取消相关措施,这说明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故A 项正确;美日都是发达 国家,美国贸易中高科技产业应该是主导,故B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WTO 的裁定具有歧 第 4 页 共 7 页 视性和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性,故C、D 两项错误。 10 下图为英国“脱欧”漫画: 摘编自中国交通新闻网(2016 年 7 月 5 日 ) 据上图,作者意在强调(B) A英国“脱欧”会冲击欧洲政治格局 B英国“脱欧”致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 C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主要阻力是英国 D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动是同一过程 【解析】英国 “ 脱欧 ”说明欧盟内部存

12、在一定问题,体现出英国“脱欧 ”致使欧洲一 体化进程受挫,B 项正确; A 项中冲击错误;C 项中主要阻力并不是英国;世界经济、政治 格局的变动是同一过程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D 项错误。 11(2019 湖北八校二模 )1987 年美苏两国领导人在华盛顿签署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 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即中导条约 。条约满足了美苏两国各自的利益需求,但苏联在谈判 中显得更加积极主动,条约规定要销毁的中导数量,苏联也比美国高出一倍。苏联如此妥协 的主要原因是(C) A迫于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威胁 B控制军备以缓和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 C力图为国内的改革争取和平环境 D多极化的趋势下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13、【解析】“ 条约满足了美苏两国各自的利益需求,但苏联在谈判中显得更加积极主动, 条约规定要销毁的中导数量,苏联也比美国高出一倍”表明苏联如此妥协的主要原因是力图 为国内的改革争取和平环境,故C 项正确; A、B、D 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12 下图漫画载于2018 年 3 月 9 日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网站,题目是自筑壁垒。它 从深层次说明了(A) 第 5 页 共 7 页 A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任重道远B中美两国的核心利益矛盾突出 C当今世界单极格局仍不可动摇D贸易保护主义让美国陷入孤立 【解析】漫画的寓意是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自筑壁垒 ”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 说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任

14、重道远,故答案为A 项;材料没有涉及中美矛盾,排除B 项;材料没有反映政治格局,排除C 项;材料没有反映“美国陷入孤立 ”,排除 D 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7 年,国民政府外交部向各国发出照会,“分别就其旧约已满期者,改订新 约;未满期者,修改旧约”。海关进口税则“完全以我国所定者以为准则,”1928 年 7 月, 美国首先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地位。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其后国民政 府多次修订关税税则,实施出口免税或退税,提高了煤油、 汽油、 羊毛、 毛制品、 化学产品、 机器等货物的进口税率。关税从极低的水平提高到相对较高的水平,关税收入

15、也大为增加, 从 1928 年的 3 000 万银元上升到1931 年的 33 800 万银元,在以后的几年中始终保持在3 亿 银元左右。 摘编自易继苍、张祥晶19271937 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等 材料二为服务于政府开支和保护幼稚工业,美国首任财政部部长汉密尔顿极力主张高 关税,这一政策得到长期推行。1930 年斯穆特 霍利法将保护主义发展到极端:将应 税品的平均关税率提高到55.3%,美国政府收到了34 个国家的正式抗议。1932 年罗斯福上 台,为自由贸易的胜利创造了条件。经过贸易自由主义者与保护主义者的激烈较量,1934 年 互惠贸易协定法出台,美国在关税的谈判、关税水平都发生了

16、重大的变化。该法授权总 统与外国进行双边关税减让谈判时,可将关税升高或者降低到50%。且通过谈判,关税可以 不断地降低,这就改变了美国关税具有不可谈判性的单边主义特点,导致了关税的大幅度降 低。二战结束后, 他们向全世界推广美国的自由贸易主张,最后导致1947 年关税贸易总协 定的签署。 摘编自孙天竺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变迁轨迹研究(17761940)等 (1)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原因,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关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体会中美关税政策的调整,谈谈你对国家关税政策的认识。 第 6 页 共 7 页 【答案】(1)原因:民族意识觉醒,主权意识增强;民族工业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增 加财政收入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提升形象巩固统治的需要。 积极影响: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 信心。 (2)变化:从贸易保护主义到自由贸易(从提高关税到降低关税)。 影响:有利于构建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有利于战后美国的经济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的 发展,使全球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