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疆吐蕃市高昌区第二中学高一化学(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2252148 上传时间:2020-08-18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44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新疆吐蕃市高昌区第二中学高一化学(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新疆吐蕃市高昌区第二中学高一化学(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新疆吐蕃市高昌区第二中学高一化学(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新疆吐蕃市高昌区第二中学高一化学(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 学年新疆吐蕃市高昌区第二中学高一化学(下)期末考试 试题 1. 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可采用的措施是() 少用煤作燃料把工厂烟囱加高燃料脱硫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开发新能源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分析】 减少酸雨,减少煤的使用及二氧化硫的排放即可。 【详解】少用煤作燃料、燃料脱硫、开发新能源都可减少含硫物质的排放,可减少二 氧化硫的形成, 而造高工厂烟囱不能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产生,即不能减缓酸雨污 染,在已经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可以改良土壤,但不能减缓酸雨污染; 答案选 C。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

2、力 B. HF 、HCl、HBr、HI 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 C. 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 的 结果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项,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之间不但存在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同样也 存在着电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和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故A项错误; B项,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其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还原性依次增强,故B项错误; C项,第三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依次增强,但非最高价含氧酸不符合这一规律,故C项错误

3、; D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元素性质成周期性变化,这一变化称为元素周 期律,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3.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反应的是 A B C D 酸性重铬酸钾用于 检测酒精 铝粉与强碱溶液反 应放热 植物油在空气中变 质,产生“哈喇”味 海水经风吹日晒 获得粗盐 A. A B. B C. C D. D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酸性重铬酸钾用于检测酒精,其原理是酸性重铬酸钾氧化酒精,自身被还原, 是化学变化, A错误; B铝粉与强碱反应是化学变化,B错误; C植物油在空气中变质是植物油被空气氧化了,C错误; D海水经风吹日晒

4、获得粗盐是海水中的水挥发,溶质结晶,是物理变化,D正确; 答案选 D。 4. 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 A. H2O B. HF C. H2S D. PH3 【答案】 D 【解析】 【详解】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对应的气态氢化物越不稳定,F和 O位于同周期, 非金属性: FO,S和 P位于同周期,非金属性:SP,O和 S位于同主族,非金属性:O S,非金属 性: FOSP, ,则最不稳定的氢化物为PH3,故选 D。 【点睛】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非金属性从上到下减弱,非金属性越强,对 应氢化物越稳定,把握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 5. 一般情况下,前者无法决

5、定后者的是 A. 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分子的稳定性 B. 原子的质子数元素的种类 C.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D. 物质内部储存的能量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的主要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所以 与分子的稳定性无关,对分子的稳定性无影响,A项错误; B原子含有质子的个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B项正确; C元素周期表是依据原子核外电子的周期性排列和由此产生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而制 成的表格,因此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C项正确; D物质内部存储着能量,由于不同物质所包含的化学能不同,这就使得化学反应

6、过程中会 出现能量变化的现象,也就产生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项正确; 答案选 A。 6. 下图表示Al 、 Fe、Cu三种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造成这个先后顺序的最主要 因素是 A. 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B. 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C. 金属的导电性D. 金属的延展性 【答案】 B 【解析】 【详解】 人类利用金属材料的顺序取决于金属单质冶炼的难易程度,越活泼的金属冶炼难度 越大,所以被开发利用的就越晚,B项正确; 答案选 B。 7. 对化学键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任何物质中都有化学键B. 共价化合物中只存在极性键 C.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D.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

7、合 物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稀有气体分子是单原子分子,不含有化学键,A项错误; B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共价键既包含极性共价键,又包含非极性共价键,B项错 误; C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属于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会含有共价键,C项错 误;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当然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会含有共价键,D项正 确; 答案选 D。 【点睛】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含 有共价键的物质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 物质不一定含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 8. 元素 X的原子有2 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 个电子。这种元

8、素位于周期表的 A. 第 4 周期 A族B. 第 4 周期 A族 C. 第 2 周期 B族D. 第 2 周期 A族 【答案】 D 【解析】 【分析】 周期序数等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 因为元素X的原子有2 个电子层, 所以第二周期, 最外层有4 个电子, 所以是第 A 族,即第2 周期 A族,故选D。 答案为 D。 9. 对 2 162 8O 中各数字的描述错误的是 A 8:质子数B. 16 :质量数C. 2 - :电子数D. -2:化 合价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O 的质子数为8,故 A正确; B. O 的质量数为16,故 B正确;

9、C. 2 -:氧离子所带电荷数,故C错误; D. - 2:氧的化合价,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 10. 对于可逆反应M N Q 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M 、N全部变成了Q C. M、N、Q的浓度都保持不变 D 反应已经停止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平衡浓度与起 始投料及转化率有关,平衡状态时各组分浓度不一定相同,A错误; B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当反应达平衡时,M和 N不能完全转化为Q ,B错误; C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C正确; D可逆反应

10、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D错误; 故选 C。 【点睛】当一下几种情况出现时,可以判断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 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 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 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 即如对于反应xA yBzC,xyz) 11. 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如图的是( ) A. 碳酸钙的分解B. 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C. Ba(OH)28H2O晶体和 NH4Cl 晶体混合D. 钠和水反

11、应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像分析得到反应为放热反应。 【详解】 A. 碳酸钙的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 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 Ba(OH)28H2O晶体和 NH4Cl 晶体混合生成氯化钡、氨气和水,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不 符合题意; D.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是放热反应,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 【点睛】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可燃物的燃烧;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金属跟酸的置 换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等。 12. 关于苯的结构和性质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 A

12、. 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苯燃烧时能产生大量黑烟 C. 苯难溶于水 D. 常温下,苯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不能使其褪色,故A错误; B苯分子中碳元素含量较高,所以燃烧时产生大量黑烟,故B正确; C苯属于芳香烃类,难溶于水,C正确; D苯不含碳碳双键,常温下,苯不能与溴水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与液溴发生取代反 应,故 D正确; 故答案为A。 13. 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一直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 煤炭B. 天然气C. 氢气D. 石油 【答案】 C 【解析】 【详解】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核能、

13、风能、氢能等;而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 常规能源,故答案为C。 14. 提出元素周期律并绘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戴维B. 阿伏加德罗C. 门捷列夫D. 道尔顿 【答案】 C 【解析】 【详解】编制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门捷列夫,于1868 年编绘完成,当时填入的元 素种类为69 种,周期表中留有许多空格,被后来发现的元素逐渐填满。道尔顿是首先提出 了近代原子学说,阿伏加德罗是首先提出了分子学说,戴维首先用电解方法获得了碱金属。 答案选 C。 15. 已知 4NH3+5O2 = 4NO+6H2O(g)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 、v(O2) 、v(NO)、v(

14、H2O)表示, 则正确的关系是( ) A. v(O 2)= 5 4 v(NH 3) B. v(H2O)= 5 6 v(O2) C. v(H 2O)= 2 3 v(NH 3) D. v(NO)= 5 4 v(O2) 【答案】 A 【解析】 【详解】对于反应4NH3(g)+5O2(g) ? 4NO(g)+6H2O(g) , A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NH3) :v(O2)=4: 5,即 v(O2)= 5 4 v(NH3) ,故 A正确; 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O2) :v(H2O)=5:6,即 v(H2O)= 6 5 v(O2) ,故 B错误; C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15、,故v(NH3) :v(H2O)=4:6,即 v(H2O)= 3 2 v(NH3) ,故 C 错误; D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O2) :v(NO)=5:4,即 v(NO)= 4 5 v(O2) ,故 D错误; 故答案为A。 16.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 反应物的性质B. 反应温度 C. 使用催化剂D. 反应物的浓度 【答案】 A 【解析】 【详解】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而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 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答案选A。 17. 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 Na B. Al C. F D. O 【答案】 C 【解析】 【详解】

16、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族元素从上往下原子半径逐渐变大, 所以上述元素原子的半径大小顺序是:Na Al O F,所以半径最小的是F,答案选C。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碱性锌锰电池是二次电池 B. 铅蓄电池是一次电池 C. 二次电池又叫蓄电池,它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 D. 燃料电池的活性物质大量储存在电池内部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锌锰干电池只能放电不能充电,所以属于一次电池,故A错误; B.铅蓄电池二次电池,故B错误; C.蓄电池是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充电重新使用,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故C正确; D.燃料在两个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是在电池内部燃烧,故D 错误; 故答案为C。 19.2020 年 4 月 20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秦岭,关注山清水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集中深埋废旧电池B. 远海排放工业污水 C. 减少冶炼含硫矿物D. 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废旧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