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年暨“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2251662 上传时间:2020-08-1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年暨“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京年暨“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京年暨“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京年暨“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京年暨“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年暨“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年暨“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2005年暨“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作者: 日期:北京市2005年暨“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2006-01-24 13:47:412006年1月24日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对北京市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紧紧围绕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实现

2、了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十五”计划顺利完成。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7亿元,下降1%;第二产业增加值2100.5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4616.3亿元,增长11.2%。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GDP达到44969元(折合5457美元),比上年增长8.1%,是2000年的1.9倍。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2%,比2000年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33.8%,下降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66.4%,提高14.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5:32.7:64

3、.8变化为2005年的1.4:30.9:67.7。“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超出“十五”计划目标2.9个百分点,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2.7%、11.7%和12.3%。表1: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指 标2005年比上年增长%地区生产总值6814.511.1 第一产业97.7-1.0 第二产业2100.511.7 工业1782.412.8 建筑业318.15.9第三产业4616.311.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92.98.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517.214.7 批发和零售业640.49.3 住宿和餐饮业176.9

4、8.2 金融业792.89.9 房地产业488.98.8 其他服务业1607.213.9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全市万元GDP能耗为0.81吨标准煤,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3.9%,降幅高于上年1.1个百分点。万元GDP水耗为50.9立方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9.8%。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919.2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地方财政支出(一般预算)1050.9亿元,增长17%。“十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和支出(一般预算)累计分别达到3

5、244.4亿元和3871.5亿元,分别是“九五”时期的2.7倍和2.6倍,年均分别增长25.3%和18.4%。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5%,高于上年0.5个百分点;其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1.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11.4%,分别比上年回落1.7个和2.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0.7%,低于上年3.6个百分点。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为106.9%,高于上年3.2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107.1%,上升2.8个百分点。表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单位:%指 标2005年2004年其中:低收入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

6、01.5101.9101.0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1.3100.9101.8食 品104.9103.6104.8烟酒及用品100.0100.2101.2衣 着100.199.298.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99.799.796.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98.097.799.2交通和通信97.599.595.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99.7100.0101.5居 住105.9106.9101.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1%,比上年末提高0.81个百分点,仍处于2.3%的计划调控目标之内。当年全市共安排19.9万名失业人员就业,6.8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是:经济增长方式依然较为粗放,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仍显突出,就业压力有所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解决“三农”问题、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二、农业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9.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4.4%,粮食产量94.9万吨,比上年增产35.3%。其他主要农副产品产量除鲜蛋较上年有所增长外,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表3:主要农副产品产量指 标单位2005年比上年增长%粮食总产量万吨94.935.3蔬菜总产量万吨423.9-13.3肉类总产量万吨66.7-5.8鲜蛋总产量万吨16.00.5牛奶总产量万吨64.2-8.3水产品总产量万吨6.4-4.5出栏生猪万头448.7-2.

8、6出栏家禽万只16852.5-3.2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较快。农业观光园达512个,比上年增长39.1%,观光旅游收入4.1亿元,增长49.3%;民俗旅游户8691个,接待人数为770万人次,增长28.4%。种业收入5.9亿元,比上年增长35.6%。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7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705.4亿元,增长13.1%。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为98.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4%,比“九五”时期提高2.5个百分点。表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单位:亿元指 标2005年比上年增长%工业

9、增加值1705.413.1轻工业345.410.5重工业1360.013.8其中:高新技术产业517.520.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004.010.5其中: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258.714.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50.512.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59.214.9 专用设备制造业64.523.1 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9.734.5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28.028.0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按现价计算。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17.5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20%。其中电子与信息增长22%,生物医药增长10.1%,新材料增长13.2%,光机电一体化增长18.

10、4%;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70.4%、6.8%、8.7%和10.7%。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主要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2.4%、35.1%和23.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2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全市生产汽车58.6万辆,比上年增长8.8%。其中轿车22.1万辆,增长47.1%。“十五”期间,全市累计生产汽车179.5万辆,年均增长36.1%(“九五”时期汽车产量年均下降6.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7.7%,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391.1亿元,下降1.2%。表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产品

11、名称单 位2005年比上年增长%钢材万吨966.211.4发电量亿千瓦时209.03.8液化石油气万吨47.410.1化肥(折纯)万吨5.97.6乙烯万吨99.00.8汽车万辆58.68.8 其中:轿车万辆22.147.1彩色显像管万只983.1-6.4显示器万部577.815.7微型计算机万台649.623.4程控交换机万线3652.212.4移动电话机万台9108.235.1饮料酒万千升163.19.8乳制品万吨56.918.3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18.1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51.8亿元,增长29.5%;上缴税金70.3亿元,增长

12、27.1%。“十五”期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比“九五”时期提高0.9个百分点。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增幅比上年回落5.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增长11.2%,农村投资增长18.7%。表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亿元指 标2005年比上年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27.211.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2595.411.2其中:房地产开发1525.03.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31.818.7 其中:生产投资(不含房地产开发)1302.223.4第一产业 11.983.1第二产业409.721.8 其中:工业383.419.

13、0 第三产业880.623.7 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610.731.8其中:住宅投资853.81.2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2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增幅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2803.2万平方米,增长13.4%;其中住宅2566万平方米,增长12.3%。商品房空置面积1374.2万平方米,增长31.6%。商品房销售额1758.8亿元,增长40.8%。全市基础设施投资610.7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增幅比上年提高20.9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1.6%,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4096.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4%;其中住宅8043.2万平方米,增长7.1%。房屋竣工面积4679.2万平方米,增长11.3%;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