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上《4、古诗三首》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2247616 上传时间:2020-08-18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61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三上《4、古诗三首》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部编三上《4、古诗三首》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三上《4、古诗三首》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三上《4、古诗三首》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4、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任课教师 教材 分析 本课借助三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从不同方面展现了秋天的景色特点, 并借景抒情,或表达了诗人喜爱、赞美秋天的美好情感,或寄托了对家乡 的思念之情。 学情 分析 有了第一单元的适应,学生已经基本上进入了常态化学习轨道,他们 积累了一定的生字识写经验,能够识记、书写汉字的过程中,借助已有的 认知进行自主学习,因而教师在生字教学时不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激发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具学具及 多媒体应用 多媒体课件;搜集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课时3 课时 教学 目

2、标 第一课时 1. 认识“径、斜” 2 个生字,学会“寒、径、斜、霜”4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山行。并能够默写诗歌。 3. 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 祖国美丽风光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引入,解释课题 师:孩子们,秋天正向我们走来,你们喜欢秋天吗? 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生: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不再那样炎热,凉丝丝的 很舒服。 师生互动 第 一 课 时 教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生: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很多果 实都成熟了。 生:我也喜欢秋天,因为秋天的山林色彩缤纷,就像 一幅画那样美

3、。 学 过 程 师:老师也很喜欢秋天,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秋 天的大自然走一走, 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几幅秋天的 风景图片,最后定格在火红的枫叶图片上。 师: 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色, 尤其是最后一张枫叶图片, 孩子们,老师突然想起了一句诗( 课件出示“霜叶红 于二月花” ) 。你们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鸣? 生:知道,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歌的名字叫山 行 。 师: 你们想知道山行这首诗到底写了件久内容吗? 这节课航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费中吧。 板书诗题,简单释题 ( 在山间行走 ),引导学生交流对 杜牧的了解,教师简单补充(唐代杰出的诗人,以七 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人称“小杜”, 以别于

4、杜甫 ) 。 二、初读诗歌,疏通词句 1. 教师范读诗歌, 边读边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朗读节 奏( 课件出示“远上 / 寒山/ 石径斜,白云 / 生处/ 有人 家。 停车/ 坐爱/ 枫林晚,霜叶 / 红于/ 二月花” )。 2. 引导学生自主练习诗歌朗读, 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 3. 指名朗读,结合朗读情况,再次指导读准节奏,同 时强调生字“径”读后鼻音。 4. 再读诗歌,借助诗歌旁边的注释理解部分词语的意 思,不理解的做上记号,请同学,老师帮助理解,地 可以结合对诗句意思的感知尝试自主理解。 5. 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适时引导其他同 学帮助解决。对于学生不能理解的字词

5、,教师再进 行补充,其中注意“远上”( 伸向远方 ) , “石径斜”(一 师生互动 学生交流对杜牧的 了解 学生注意诗歌的朗 读节奏 学生自主练习诗歌 朗读, 注意借助拼音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再读诗歌,借助诗歌 旁边的注释理解部 分词语的意思 学生提出自己不理 解的字词 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 , “于” (比) 。 6. 指导学生齐读诗歌, 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停顿与韵 味。 学生齐读诗歌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精读诗歌,体会意境 1. 质疑交流: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呢?(深秋)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诗中找出依据( 课件聚焦诗句中 “寒” “霜叶”两个词语 )。

6、 2. 自主探究: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在山间小路上行 走,远远地他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边读边画出诗中 的景物。 (1) 学生读书、交流,教师归纳板书( 寒山石径白云 人家) ,同时课件出示相关景物,引导学生结合画面 试着串讲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补充(一条弯弯曲曲 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 家) 。 (2) 想象体验:诗人面对这样凄清寒冷的秋色图,心 里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他们抓住“寒”体会诗人心中的悲秋之情。同时指 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注意读出诗歌稍微低沉的 语调。 3. 过渡引入:咦,诗人杜牧为什么走着走着停了下来 呢?( 因为他看到了一大片

7、火红的机叶) 板书:枫林、 霜叶,同时引导学生明确这起诗人看到的近景,课件 适时出示“停车坐爱机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引导学生看图想象: 夕阳照耀下的枫林是一种怎 样的景象?学生交流 (红得似火,跟二月的花儿一样 红艳.)。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 “红于二月花” 师生互动 学生读书、交流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诗句,注意读出诗歌 稍微低沉的语调 学生看图想象 学生再次感受枫叶 (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同时出示枫叶图, 引导学 生再次感受枫叶的色彩美。 (2) 引导学生理解“坐” (因为),同时想象此时诗人 看到此景会怎样说 ( 太美了,太漂亮了 .)。教师 适时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枫叶的

8、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 书:喜爱,赞美 ) ,同时试着串讲后两句的诗意。教 师补充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 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并引导学生明确后两句诗已 经成了赞美秋色的经典名句。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体会诗人对秋 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学生练习朗读诗歌,教师播放秋日私语 ,引导 学生随着舒缓的音乐放慢自己的语速,同时注意读出 诗句情感由低沉到高昂的微妙变 的色彩美 学生明确后两句诗 已经成了赞美秋色 的经典名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诗歌 学生练习朗读诗歌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化。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试

9、着进行背诵。学生 随着音乐齐背诗句。 四、课堂小结,指导书写 1. 是啊,秋天的山野,也许草木不再葱绿茂盛, 但是, 那火红的霜叶, 不正是秋天唱响的一首激越美好的赞 歌吗? 2. 指导生字书写。 (1) 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4 个生字“寒径、斜、霜” , 指名朗读、组词,教师再次强调“径”的正确朗读。 (2) 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的书写要领,教师适时 指名四位同学板演生字, 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教师根 学生随着音乐齐背 诗句 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 据评价情况进行书写修正, 范写, 提醒他们注意: “寒” 下面部分的三横要写得紧凑、 等距,且要注意最后一 横略长,撇、捺要舒展; “斜”左右两边注

10、意避让穿 插,写得协调美观;“霜”上面的“雨”要略呈扁势, 下面“相”的“目”要注意横画之间等距。 (3) 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巡视点拔指导,根据书 写情况及时进行书写强调。 学生自主描写生字 板 书 设 计 4、古诗三首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山行( 喜爱赞美) 进景:枫林、霜叶 教学 目标 第二课时 1. 认识“赠、刘、残”等8 个生字,学会“赠、刘、盖”等7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 理解诗歌内容,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和对 朋友的勉励,敬佩之情。 第 二课 时 教 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回顾学习,引入诗题 1

11、. 谈话回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刚学过杜牧的描写 秋天的诗歌山行,来,我们一起背通这首诗歌。 2. 质疑交流: 在你们的印象中, 秋天是怎样的呢?课件 出示句子“在我的印象中,秋天 。 ”引导学生利用给定的句式描述秋天给自己的印象。 小结引入: 在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心目中, 秋天却有看别 样的风情,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苏轼描写秋天的古 诗(赠刘景文 (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注意“赠”是后鼻 师生互动 学生利用给定的句 式描述秋天给自己 的印象 学生明确这首诗歌 音)。随后教师简单释题,引导学生明确这首诗歌是诗 人写给自己的好朋友刘景文的,并简单介绍苏轼( 号东 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

12、“唐宋八大家”之一 )。 二、初读古诗,感知画面 1. 课件播放舒缓的钢琴曲, 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边听 边想象画面,交流自己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及时予以肯定。 2. 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不好的 字词借助拼音反复朗读。 3. 指名朗读诗歌,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 强调生字“犹” 读第二声, “橙”不要读成了“登”。同时,注意指导读 好诗歌的停顿与节奏 ( 课件出示“荷尽 / 已无/ 擎雨盖, 菊残/ 犹有/ 徽霜枝。一年好景 / 君/ 须记,最是 / 橙黄/ 橘绿时” )。 4 再读诗歌,想一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教师根据学生 的回答,归纳板书:

13、荷,菊,橙,橘。 是诗人写给自己的 好朋友刘景文的 学生边听边想象画 面,交流自己似乎看 到了一幅怎样的秋 景图 学生自读诗歌, 注意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朗读诗歌 再读诗歌,想一想诗 中写了哪些景物 第 二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5. 学生齐读诗歌,注意想象画面中的几种景物的样子。 三、品读赏析,融境悟情 1. 质疑引入:古人作诗最讲究“诗中有画,面中有诗”, 那么在苏轼这首诗歌中, 又藏着一幅怎样的秋色图呢? 认真朗读诗歌,看看你眼中都见到了怎样的秋景。 2. 学生自读,思考第一,二两句,并与同学, 老师交流: 生:我感受到了一种很凄凉的味道。你看,荷花已经开 完了,

14、并且已经枯萎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齐读诗歌 学生自读 生:我从“尽”字中体会到的,再看课文中的插图,荷 叶都枯萎了。 师:想一想,夏天的时候,荷叶的样子是怎样的呢?(课 件出示夏日荷花图 ) 生:碧绿的荷叶被高高地举起,就像一把把小伞。 师:对,所以第一句诗中的“雨盖”是指“雨伞”的意 思。这样缺乏生机的荷叶,确实让人感到妻凉悲伤。那 秋天的菊花又是怎样的呢?生: 秋天的菊花虽然也开始 枯娄了,但是它却不怕寒冷,还在傲然绽放。 师:你是从哪个地方感受到菊花这样的精禅的? 生: “傲霜枝”说明它不怕寒霜,还是很勇敢地在秋霜 里绽放。 师(课件出示“菊残犹有傲霜枝” ) :正是因为菊花有

15、如 此不屈的精神, 所以才能成为秋天精神的代表,也才更 让诗人喜爱秋天 (板书:喜爱 )。来,让我们带着喜爱之 情读读这两句诗。 3. 继续出示第三,四两句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 黄橘绿时”,引导学生朗读并思考:从这两句诗中,你 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 学生交流 ( 对秋天的赞 美),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说说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板 书:一年好景君须记 ) ,并思考诗人赞美秋天的原因。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 “最是橙黄橘绿时” 体会秋天是 个丰收的季节。 师生互动 学生朗读并思考 第 二 课 时 教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注意读出对秋天的 赞美之情。 4

16、. 学生自由吟诵,同时尝试背诵。指名背诵展示,学生 齐背诗歌。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后两句,注意读出对 秋天的赞美之情 学 过 程 5. 质疑思考: 诗人明明是写秋天的景物, 为什么题目偏 偏要用“赠刘景文” 呢?教师简单补充诗歌的创作背景 资料( 刘景文具有菊花一样的品格和节操) , 引导学生从 中明确诗人借这首诗歌表达了对朋友刘景文的敬佩与 勉励之情 (补充板书:抒情 )。 四、指导书写,课堂小结 1. 指导生字书写。 (1)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本首诗歌中要求会写的几个生 字,看看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师适时进行书写 指导,重点强调:“赠”左窄右宽,右边“曾”中间的 部分不能写成了一笔横画: “盖”上半部分的三横略短, 且注意等距,下面的“皿”略扁而宽,最后一笔横画较 长且略有弧度;“残”右边半部分前两笔横画不能写成 了短撇,斜钩要舒展;橙”右边的“登”要注意上展 下收。 (2) 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重 点强调部分易错笔画,结构的书写。 2. 教师小结:不知不觉我们又诵读与积累了一首苏轼赞 美秋天的诗歌。 本课中还有一首与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