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逍遥游》课件3 粤教必修2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246683 上传时间:2020-08-1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7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逍遥游》课件3 粤教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逍遥游》课件3 粤教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逍遥游》课件3 粤教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逍遥游》课件3 粤教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逍遥游》课件3 粤教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逍遥游》课件3 粤教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逍遥游》课件3 粤教必修2(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疏通、翻译课文第二段,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译文:小智慧不了解大智慧,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见了太阳就死的“朝菌”,不知道一月的时间变化;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蟪蛄”,不知道一年的时间变化,这就是寿命短的。楚国的南边有冥灵这种树,以五百年为一个春季,五百年为一个秋季;远古时代有一棵大椿树,以八千年为一个春季,八千年为一个秋季,这就是寿命长的。可是彭祖如今独自以长寿闻名于世,一般人

2、与他相比,不是很可悲吗? 理解:这里运用“小知”与“大知”、 “大年”与“小年”的不同,进一步强调说明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万物既然都有所待,人为地以小比大,这本身就是可悲的。这里实际上是承接上段蜩蝉与学鸠嘲笑鹏鸟一事展开议论的。,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大小之辩也。 译文:汤问政于棘也是这种情况。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

3、一个黑色的深海,那是大自然的水池。那里边有一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么长,它的名字叫作鲲。有只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背像泰山,双翅展开说像天边的云,鹏乘着旋风环旋飞上数万里的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 将要到南海去。斥鴳嘲笑它说:“它将要到哪里去呢?我飞腾起来,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也就是飞的最高限度了,而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大和小的区别。 理解:这里引用汤询问棘的一段话,是再次对前文谈到的“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的区别的印证。在篇章上,与第一段照应。,归纳第二段段意:,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 冥灵春秋五

4、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 大小之辩 彭祖众人 鹏鸟斥鴳 段意归纳:本段是对第一段的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的差异,但终归都是“有所待”。,疏通、翻译课文第三段,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所以那些才智

5、足以胜任一个官位,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道德符合君主心意、能力足使国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其实也是这样的。宋荣子尚且嗤笑这四种人。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勤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加沮丧。(这是因为他)能认清自我表现与外物的分别,能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止了。他在世上,没有拼命追求什么。即使这样,还是没有树立起来的最高境界。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轻巧,十五日后返回。他对于招财纳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这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里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所以说:至人无自我,神人无功利,圣人无名声

6、。,归纳第三段段意:,有对世间万物的“有所待”的论述进入到对社会中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点明全文的主题。,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有才智修养,但都被世俗所累;,宋荣子置世人的赞誉与诽谤于度外,但他的修养“犹有未树”;,列子御风而行,逍遥自在,但“犹有所待者”。,这些有才有智有修养的人都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游”,更何况那些普通人呢?,课文思路 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 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 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

7、界)。,文章的论证思路,万物皆“有所待”,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是“逍遥游”),什么才是“逍遥游”,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第一部分: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均“有所待”。 (待凭借),文章结构,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形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气势壮美,第2层:鹏鸟南飞有所待:以“野马”“尘埃”作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第3层:反驳蜩与学鸠:此二物也有所待,以行路备粮作喻反驳。,第二部分:归纳上文,补充印证,万物“有待”,存在“小大之辩”。 (辩区别),第1层: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 (不及不可达到和不能了解之意),第2层:补充

8、印证,点明“小大之辩”,第三部分:由物到人,阐明逍遥游的境界。,“效”“比”“合”“征”四种人,虽有才智修养,但为功名利禄束缚,所以仍未达到逍遥游之境界。列子能御风而行,轻妙可观,但犹有所待者,还未能算是逍遥游。,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无己、无功、无名,才算是逍遥游。,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

9、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主要内容归纳,本文的主旨是追求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所谓“无功”就是去掉功名利禄之心, 不汲汲追逐外物。 所谓“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 褒贬任人。 所谓“无已”,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 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 这样消除了物我对立,使精神与道融和为一, 超越一切现实的矛盾,步入超越现实的绝对自由。,课文鉴赏要点,借用寓言说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

10、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鲲、鹏、蜩蝉、学鸠、斥鴳等。 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思考探讨:这篇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哲理,这个哲理是什么?,庄子散文有时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时像万搬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先破后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但是逍遥游中所表达的思想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是不满现实的自我超脱。他企图以此达到逃避现实、保存自己的目的。实际上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我们青年人应该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勇于面对生活,敢于挑战生活,要去拼搏,去创

11、造更好的明天。,1、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1北冥有鱼 2小知不及大知 3此大小之辩也 4御六气之辩 5而征一国者 6旬有五日而后反,冥溟,海。,知智,才智、聪明。,辩辨,区别。,辩变,变化。,而耐,能力。,有又;反返。,2、解释句中加线的词,1而后乃今培风 2犹有所待者也 3而征一国者 4我决起而飞 5枪榆枋而止 6行比一乡 7奚以知其然也 8腹犹果然 9抟扶摇 10若夫乘天地之正,培:凭,乘。,待:凭借,依赖。,征:使信任。,决:迅疾的样子。,枪:碰到,触到。,比:联合。,奚:什么。,果:充实,饱。,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抟:环旋着往上飞。,乘:顺应。,3、解释多义词,之,1汤之问棘也是

12、已 2其翼若垂天之云 3之二虫又何知 4举世而誉之 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为,1化而为鸟 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3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助词,用在主谓间,助词,“的”,代词,“这”,代词,“他”,动词,“到”,成为,叫、称,作为,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问语气,斯已矣 2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下,1则风斯在下矣 2不过数仞而下,上,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上古有大椿者,斯,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1,代词;“这”、“此”,副词,“就”,名词,“下面”,动词,“下落”,名词,“上面”,动词,“上升”,形容词,时间、次第在前,,以千岁为春,南冥者,天池也。 之二虫又何知! 奚以知其然也。 彼且奚适也。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文言句式,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判断句,“者也”。,宾语前置,“何知”即“知何”。,宾语前置,“奚以”即“以奚”。,宾语前置,“奚适”即“适奚”。,介宾后置,“于上”后置。,“其其”表选择,意为“是还是”,“不亦乎”表反问,意为“不是吗?”,“奚以为”表反问,意为“哪里用得着呢?”,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肯定也就没有绝对的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