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228885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心理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幼儿心理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幼儿心理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幼儿心理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幼儿心理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心理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心理学》课件(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心理学,阳江一职 罗世姬,来测试下,看将来嫁给谁!规则:闭上眼睛心中默念按下“ESC” 查看转盘结果。(把握好尺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喔),集中注意力,凝视画面中心的白色字母,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如果你看见蓝色的爱心在旋转,那就证明你心中充满了爱哦!,测试你的智力。你能看道多少张脸呢? 13张:轻度弱智;36张:正常人;710张:超与常人;1115张:天才,CONTENTS,了解心理学研究对象(识记)。,心理的实质(理解)。,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识记)。,学习重点:,第一节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心理学, 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什么,心理现象,一、心理学研

2、究什么,你看到什么,你想吃什么?,二、心理学研究对象,认识过程,个性积极性,个性倾向性,情绪和情感 过程,意志过程,个性个别性,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感觉、知觉、记忆 想象和思维,基础,动力,调控,三、幼儿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成立标志:,1879年 冯特 心理学始祖,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它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和理论,为幼儿教育、幼儿保健等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的一门科学。,研究、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确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发展观、教育观 2、有助于教育者更合理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从出生到十七岁智力发展比例的假设。,50%,30%,20%,小常识:,第二节 关

3、于心理现象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一)脑的结构:,延脑 桥脑 中脑 间脑 小脑 大脑 左半球 右半球 (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脑的机能 调节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调节肌肉紧张和某些内脏活动,调节姿势反射、探究反射,A,B,感觉中枢、情绪中枢,调节肌肉紧张、维持身体姿势,Diagram,反射的种类(巴甫洛夫),无条件反射(先固有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易变的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由具体的刺激物作为条件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活动) 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由语词作为条件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活动),A,B,B1,B2,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思考:心理产生的条件 什么是

4、客观现实?,心理,脑,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是指人的心理之外独立存在的一切事物。,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练习(判断) 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和源泉。 2、客观现实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有了脑而没有客观现实,便没有心理现象。,四、心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一方面:人的心理产生于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人的心理对客观的反映是否正确, 也只能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得到检验和校正。,第三节 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课 后 作 业,1、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幼儿心理学?,2、心理的实质是什么?,3、常用的心理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学习重点:,了解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学习关于

5、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观点,第一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活动。,一、遗传与生理成熟 什么是遗传 (亲代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什么是遗传素质(有机体的结构、形态、 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猜猜我是什么种族的人?,(一)遗传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 2、遗传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最初的可能性 议一议: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遗传决定论,(二)生理成熟 什么是生理成熟(身体在结构和机能上的生长发育) 生理成熟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作用: 1、生理成熟是每个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 儿童

6、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儿童的心理的行为的发展。 2、每个幼儿生理成熟的水平或状态,是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什么是关键期 劳伦兹 印刻,二、环境和教育 教育是一种社会环境 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 1、环境和教育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进程。 3、环境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重要因素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心理发展的必要基础 幼儿的活动主要是日常生活、游戏及早期的学习与劳动,成 熟 势 力 说,社 会 学 习 论,行 为 主 义 学 说,精 神 分 析 学 派,认 知

7、发 展 学 说,第二节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的理论观点,一、成熟势力说 代表人物:美国 心理学家 格赛尔 主要观点: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外界环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熟程序。,二、行为主义学说 代表人物:华生 斯金纳 主要观点:强调儿童的行为时由环境中的刺激引起的,学习的决定因素是外部刺激。,三、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 (一)弗洛伊德主要理论:1、他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2、他的性欲阶段理论。(口唇期、肛门期、青春期、性器期及生殖期等)(二)埃里克森1、强调人格发展中自我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2、

8、重视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ud Sigmund)年月日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成绩优异。至年,对脑髓进行了重要的研究,任神经病理学讲师;还发现了可卡因的麻醉作用。在夏尔科的影响下,他的兴趣由临床神经病学转到了临床精神病理学。年与布罗伊尔合著癔病研究,开创了精神分析法。认为被意识所压抑的心理过程转换为躯体的症状而表现出来,则成为癔病,可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治疗。在技术上,他抛弃了古老的催眠术,代之以自由联想,也就是让患者想起什么就说什么,由此发现隐藏的病因。他分析许多病例后确信,性的问题对神经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发现不但父母常有乱伦冲动,这种冲动更多地

9、表现在儿童,甚至在婴儿期,即所谓的俄迪普斯情结。他发现梦在精神分析中的重要性,认为“梦中概括了神经症的心理学”。,四、认知发展学说 代表人物:皮亚杰 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至2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 (2)前运算阶段(2至7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7至12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 (4)形式运算阶段(12至15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五、社会学习论 代

10、表人物:班杜拉 主要观点: 1、强调观察学习 2、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 (攻击性、性别角色的获得、亲社会行为),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课 后 作 业,第三章 幼儿的感知觉和注意,第一节 感知觉的概述 一、关于感觉的认识 (一)感觉的含义及种类 1、什么是感觉,2、感官的生理机制(三个环节) 获取刺激信息 转换 分析和综合,产生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3、感觉的种类 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我们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是由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内部感觉包括运

11、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二)感觉变化,1、感受性 什么是感受性,是指一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一个人的感受性会随着环境因素、机体状态及实践锻炼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2、感觉的变化,感觉的适应,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代行现象,实践锻炼,感觉的对比,什么是感觉的适应,是指有机体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所引起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现象。,例子:(1)进入正在放映的电影厅,几分钟后才能看清物体,这是( )现象。 (2)习惯冬泳的人不觉得下水游泳冷 。( ) (3)刚穿冬装的时候,会感觉胳膊特别累,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就没多大的感觉,这是( )现象。 ),感觉的相互作用,一般来说,在感觉的相互作用下,弱刺激提高

12、分析器的感受性强刺激降低分析器的感受性。,例如:教师上课说话时应( ),不要高声大叫,以免影响幼儿的感受力。,轻声细语,感觉的代行现象,定义: 举例:,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丧失一种感觉能力,其他感觉能力会由于代偿而得到特殊发展。,盲人,感觉的对比,定义:,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的变化。,举例:,(1)刚吃过巧克力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特别酸。 (2 )“月明星稀”反映的是一种( )现象。 ( 3 )白色的教具上面贴黑色的图案,符合感觉 ( )规律。,实践锻炼,实践锻炼可以促进感受性的提高(敏感化),二、关于知觉的认识(一)知觉的含义和种类1、什么是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

13、事物的 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2、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离开知觉的纯感觉是不存在的,感觉只是作为知觉的组成部分存在于知觉中。因此,人们在许多场合都把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觉。,2、知觉的种类 起主导作用的感觉,空间知觉 按知觉对象的特性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二)知觉的特性,你看到什么?,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 越容易从背景中选择出来。,(2)活动的对象,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人知觉.,课堂小测:请说说下列活动反映出了感知觉具有哪种特性? 1、老师用红笔批

14、改作业,可以使学生看得更清楚。这符合知觉的( )规律。或用红笔画出书的重点。 2、把手伸进袋里一摸,能判断那是什么东西,利用了知觉的( )规 律。 3、听了音乐的前奏,知道是什么歌曲。( ) 4、黑夜里,红光照射在煤炭上,但仍把它知觉为黑色。( ) 5、救护车在工作时,会打出旋转的信号灯,利用知觉的( )规律。 6、站在不同的地方,同一个人投射在我们眼瞳的视像是不一样的,但我们仍把他知觉为同一人。( ),7、教师上课时讲到重要的地方,声音会放大放慢,使学生听清楚,这符合知觉( )规律。 8、听同样的报告,懂行的人与不懂行的人相比,结果大相径庭,这符合知觉的( )规律。 9、人们进入超市,各人注

15、意的东西各不一样,这符合知觉的( )规律。 10、人们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特征。( ) 11、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加工组织的过程。( ) 12、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像不变。( ),(三)错觉 定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现象。 种类 1、大小错觉 2、形状或方向错觉,三、感知觉的作用 (一)感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起始环节,是一个人知识的重要来源。 (二)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前提。,第二节 幼儿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培养,一、

16、幼儿感知觉发展 (一)幼儿几种感觉发展 视觉 (视觉敏锐度、颜色视觉) 听觉 (儿童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是1-3岁) 触觉 味觉和嗅觉,(二)幼儿两种重要知觉的发展,1、空间知觉:包括对距离(或深度)、形状、大小等的辨别。,2、时间知觉:人们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 和速度的反映。,1、空间知觉 方位知觉:一个人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知觉。 上下(3岁)、前后(4岁)、左右(5岁) 形状知觉:一个人对物体几何形体的知觉。 小班:圆形、三角形、长方行、正方形 中班大班:圆形、三角形、长方行、正方形、梯形、半圆形、菱形、椭圆形等平面图形和球体、正方体、长方体的立体图形。 距离知觉:一个人对物体距离远近的知觉。,2、时间知觉:人们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 小班:具有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