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赤壁赋》课件 苏教必修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223226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赤壁赋》课件 苏教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赤壁赋》课件 苏教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赤壁赋》课件 苏教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赤壁赋》课件 苏教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赤壁赋》课件 苏教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赤壁赋》课件 苏教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赤壁赋》课件 苏教必修1(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赋,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书法: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沛)、蔡(襄),绘画:“朱竹”别具一格;,文学理论: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者,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

2、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神鬼人苏东坡传,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其他便都“余词尽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方方喜欢苏东坡(节选),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命途多舛,生活坎坷。 但他 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 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

3、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一度下狱,,三度贬官。,特别的事,“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

4、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特别的精神世界,这里说的赤壁,在现在的湖北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是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特别的寄寓之所-赤壁,三咏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词,赋,何为赋?,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有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等。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有三个特点: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 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

5、特征。 有多种形式: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特别的文体“赋”,文赋之美,以文为赋 主客对话,以客衬主 换韵自由,疏密相间 骈散结合,错落有致,特别的文赋,整体感知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3.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客悲观 苏子乐观,一 (1) 月下泛舟 乐 二 (23) 吊古伤今 悲 三 (45) 阐述哲理 乐,苏轼的悲从何而来?,从歌声中来 (政治失意),从箫声中来 (箫声幽怨),从历史人物中来 (人生无常),从个人境遇中来 (生命短暂),苏轼的诗文中,很多地方都写到了鹤,如放鹤亭记、鹤

6、叹等都有对鹤的生动描写与赞美。我们知道,鹤在古代是放达隐逸的象征,是超脱不群的象征,是超然尘世的象征。所以,游赤壁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的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意象解读鹤,限于舟中 主要写岸上,字字秋色 句句冬景,谈玄

7、说理 亦实亦幻,主调旷达乐观 略为虚无缥缈,前赋 后赋,点 景 重 情,形式、思想: 就形式而论之,前赋主客问答,中规中矩之赋也;后赋,散文化,更具“以文为赋”之特质。 就思想而论之,前赋虽然有乐有悲,但存在乐观旷达,变与不变之辨证,清风与明月之所共适;后赋写景叙事中给人一种罹难的惊恐,孤鹤鸣而掠舟,鹤化而为道士,是梦?“还是梦醒了无路可走的”的痛苦?是想超尘绝世,还是眷恋人世间?,前人点评: “前赋设为问答,此赋不过写景叙事。而寄托之意,悠然言外者,与前赋初不殊焉也。” (卷十四),古文观止:“前篇写实情实景,从乐字领出歌来;此篇作幻境幻想,从乐字领出叹来。一路奇情逸致,相逼而出,与前赋同一

8、机轴,而无一笔相似。”,李扶九评:“后篇亦写客、写歌、写风、写月、写乐、写酒、写肴,一一与前篇同,而各位置不同。前篇同在舟中,次早还在;此篇有登岸一举,半夜即归,则前篇所未有也;前篇借客生波,尚似实情;此篇忽鹤忽道士,奇幻极矣,乃神似南华,非袭其貌也;至前篇说悲处,在客口中;此篇悲则公自言矣。”,面对逆境的态度,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 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 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 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假

9、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 词与辛弃疾齐名“苏辛”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书法与米芾.蔡襄.黄庭坚 共称“北宋四大家” 在文艺理论中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通读了全文,我们知道此文实际上就是一篇游记。游记我们读得多了,但像这篇一样的游记我们要读到却不容易。因为它采用“文赋”的形式在写。语言上是非常讲究的。,问题:本文语言上有哪些讲究?,第一段 间 天 仙 第二段

10、 桨 光 方 慕 诉 缕 蛟 妇 第三段 稀 诗 昌 苍 郎 东 空 雄 鹿 属 粟 穷 终 风 第四段 往 长 第五段,讲究押韵,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讲究句式的对称,讲究辞采的华丽,我们也写过游记。从内容方面来说,无非是写游历某个景点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整体上看,本文也是这样写的。,问题:主客夜游赤壁有哪些见闻感受和思考?,夜游赤壁,客:,主:,赤壁之景,前 水,后 水月,所见,所见,所感,乐,所闻,前:水月之诗 后:美人之歌,所感,悲,所闻,前:箫声 后:客语,所思,所思,良辰美景乐事,古今对比:人生渺小,

11、物人对比:人生短暂,理想现实对比:人生无奈,变与不变,不取与取,喜,问题:这种写法有没有特别之处?,巧妙地运用互补结构,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而主客 实际上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主人 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客人 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事业无成,理想破灭,问题:最后一段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以表现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表现自己豁达的胸襟,抒写自己达观的情怀。同时也是对对手的一种抗议:我虽被贬,但我能淡然处之,生活还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从而表现本文主题。,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听任天命,随遇而安,达则兼济

12、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小结,问题: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人生态度?,拓展讨论1:读了本文之后,你有哪些感悟? 拓展讨论2:作者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这种观点在今天是否还适用? 拓展讨论3:苏子听任自然的观点,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可取?,寂寞让苏轼如此美丽, 寂寞让苏轼如此成熟。 与其说是苏轼成全了赤壁, 不如说是赤壁成全了苏轼。,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 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启示: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 看法。要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

13、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今存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同情人民、关心生产是苏诗的一个突出内容,但更多地方则针砭了新法的流弊。对前人很少涉及的社会题材,多有开发,取材广泛,命意新颖。,苏轼的诗歌,苏东坡喜爱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他曾以诗介绍其经验:“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百姓们知道苏东坡喜食肉,那一年的春节,大家不约而同给他送来猪肉、绍酒。苏东坡收到这么多肉和酒,觉得应该与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便吩咐家人烧好,连酒一起回赠民工。家人误以为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出的肉特别香醇味美,一时传为佳话。人们纷纷传颂苏东坡的为人,仿效他独特的烹调方法。 从此以后,以这

14、位大文学家命名的“东坡肉”,也就成为杭州的传统名菜。,趣闻逸事,后 赤 壁 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15、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16、,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括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