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8课谭嗣同传课件 粤教选修《传记选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223083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8课谭嗣同传课件 粤教选修《传记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8课谭嗣同传课件 粤教选修《传记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8课谭嗣同传课件 粤教选修《传记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8课谭嗣同传课件 粤教选修《传记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8课谭嗣同传课件 粤教选修《传记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8课谭嗣同传课件 粤教选修《传记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8课谭嗣同传课件 粤教选修《传记选读》(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谭嗣同传,文本预习必知,基础自主学案,文本学习定标,课堂互动探究,写作素材积累,第18课,知能优化演练,文本学习定标,1学习谭嗣同舍身取义的崇高品质,认识这一人物思想上的局限性。 2学习课文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和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了解传记作者的基本观点,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传主作出恰当评价。,文本预习必知,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活动家、资产阶级宣传家、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在政治和学术方面都有显著的业绩。,谭嗣同是清末戊戌维新运动中最杰出的英雄人物。他积极投身康有为、梁启

2、超领导的变法运动,精心撰写了仁学一书,猛烈抨击二千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和“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进步发展的呼声,号召人们“冲决网罗”。,这部书是他主张变法维新的理论基础,在近代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变法维新只坚持了103天就失败了。光绪遭幽禁,康、梁逃亡日本,谭嗣同等6人被杀。就义的6人历史上被称为“戊戌六君子”。梁启超逃往日本后,为了悼念牺牲的“六君子”,分别为他们写了小传。,由于作者熟知传主的经历与性情,故所述真实可信感人。传记以翔实的史实,记述了戊戌变法运动的整个过程,高度颂扬了谭嗣同为变法维新鞠躬尽瘁、临危不惧、杀身成仁的精神,是后人了解谭嗣同的重要文献之一

3、。,基础自主学案,一、通假字 衍绎南海之宗旨 _ 乃丁宁而去 _ 面稜稜有秋肃之气 _,“衍绎”通“演绎”,发挥,“丁宁”通“叮咛”,嘱咐,“稜稜”同“棱棱”,严肃的样子,副词,正好,恰好,动词,去,到,形容词,闲适,女子出嫁,动词,负有,担子,动词,担任,名词,任务,职责,名词,官任,动词,承担,名词,职位,动词,相信,连词,所以,形容词,旧的,原来的,名词,典故,副词,本来,形容词,旧,熟悉的,名词,死亡,助词,陈述语气,语气词,表陈述语气,疑问代词,怎么,代词,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三、词类活用 而德慧术智日增长焉 _ 刘大奇其才,将荐之于朝 _ 淹通群籍,能文章 _,名词作状语,一

4、天比一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名词活用为动词,写文章。,四、古今异义 集同志讲求磨厉 古义:_ 今义:追求。 语以南海讲学之宗旨,经世之条理 古义:_ 今义:不紊乱。,研究探讨。,方法,步骤。,知其为非常人矣 古义:_ 今义:很。 需次金陵者一年 古义:_ 今义:第二等,第二位。,不一般。,居住。,又时时至上海与同志商量学术 古义:_ 今义: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一种称谓。 并力经营,为诸省之倡 古义:_ 今义:筹划并管理。,共同志向的人。,筹划,谋划。,有开懋勤殿故事 古义:_ 今义:有情节的,用来讲述的事情。 以流通经典为己任 古义:_ 今义:流转通行。,旧例。,顺利的阅读。,五

5、、特殊句式 幼丧母,为父妾所虐,备极孤孽苦 _ 弱冠,从军新疆_ 与言皇上无权、西后阻挠之事,君不之信 _ 天下健者,唯有足下_ 足下何以待之_,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课堂互动探究,1谭嗣同具有怎样的政治见解,我们应如何评价? 【提示】谭嗣同的政治见解,文中并没有作很多正面的述说,但我们从字里行间也能看到一斑。谭嗣同以及康有为、梁启超他们这些所谓维新派,都是略有些资本主义思想的士大夫。,他们拥护皇帝,提倡君主立宪,主张抵御外侮,挽救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希望中国也走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道路。但是他们软弱并脱离群众,眼光短浅,政治经验不足,把变法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身上

6、,又幻想同拥有军权的袁世凯合作,又没有缜密的计划,失败在所难免。,谭认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是有一定见解的;当然,一旦维新失败,便“惟待死期”,以流血“自嗣同始”则看法未免又有所偏颇。谭嗣同的政治见解,实际就是戊戌维新领导的见解,我们正确评价谭嗣同的政治见解也是正确评价戊戌维新的问题。,2这篇传记是怎样塑造谭嗣同这个人物的形象的? 【提示】这篇传记以叙述为主,也用描写和议论的方法。谭嗣同刚“被征”时,“适大病”,待稍愈,竟“扶病入觐”,足见他是怀有炽热的爱国热情的。他“奏对称旨”,具有高超的政治见解,,而且,30岁出头,就担任相当于“宰相之职”的“参知政事”,又具有突出的工作能力。谭

7、嗣同又毕竟是阅历浅、经历少,尤其在政治斗争方面的策略太欠缺。这就不能不导致以后斗争的失败。事败以后,谭仍在谋划“救皇上”,要以死“酬圣主”。他千方百计关心同志,帮助同志脱险。,对自己,则是“惟待死期”,把一些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可说是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谭的性格和受骗的过程着重通过对话作了具体交代,而其中袁世凯幕府一官员用荣禄耍手段的复杂过程说明袁、荣二人的关系的一段只有几十个字,可见文笔之简练。谭嗣同自己视死如归和对同志的关怀备至运用了对比的方法,突出了谭的风格、精神。,3本文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其一,他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活动或场面,加以着力叙写,笔墨酣畅淋漓,

8、给人以深刻强烈的印象。谭嗣同造访袁世凯和谭嗣同诀别梁启超这两段文字,写得笔饱墨酣,生动感人,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其二,作者把爱憎褒贬的态度和论断,寄寓在叙事之中,融化在人物的语言行动之中。梁启超当时是谭嗣同的战友,他写这篇传记时是怀着深刻的悲痛和崇敬之情来写的。他严格按照史传文学的要求,不自由议论,不作主观抒情,他力求在真实的记叙之中,让事实说话,让形象说话。,他把自己的爱憎褒贬留注于笔端,抓住那些最能揭示战友精神品质的言行和场面,作酣畅淋漓的叙写,借以倾吐自己一腔挚爱敬仰之情,借以表达自己对战友的评价和论断。,写作素材积累,谭嗣同“以血荐轩辕” 谭嗣同个性爽直,立志高远,是当时有名的才子。

9、1898年,被破格提拔为四品卿衔军机章京。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家,列强瓜分中国的野蛮,他义愤填膺,积极追随梁启超开展维新变法来寻求救国之道。不料“九月政变”由于袁世凯的出卖而功败垂成,维新派相继入狱。,面对险境,日本友人苦劝谭嗣同东渡日本避祸讲学。但谭嗣同泰然自若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终于在1898年9月9日被杀于北京南城菜市口。虽然谭嗣同的观点过于表面化,但他为国富民强甘愿献身的一腔热血将彪炳史册。,不屈的谭嗣同 在谭嗣同的精神气质中,既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式“抵抗绝望”之悲情,亦有共工撞不周山式不屈不挠之勇气。在狱中

10、,谭嗣同题诗云:“望门投宿邻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当时任刑部司员的唐烜在日记中写到:“倔强鸷忍之慨,溢于廿八字中。”唐氏又在戊戌纪事八十韵中描述谭嗣同临刑前的神态:“谭子气未降,余怒冲冠发”。身为刑部官员的唐烜也不得不对其英勇气概表示钦佩之情。谭嗣同之从容就死,向死而生,走上了一条求仁、求真之路。,谭嗣同的志向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狱中题壁的诗句,大义凛然,豪气冲云。其实,谭嗣同少时就有大志,渴望能建功立业。甲午战争后沉重的民族灾难,使谭嗣同义愤填膺,感到再不能因循守旧,苟且图存,因而倡导新政,立志变法。,“首在浏阳设一学会,集同志讲求磨厉”,“又时时至上海与同志商量学术,讨论天下事”,“慷慨论天下事,闻者无不感动”。谭嗣同从1895年后才开始从事维新运动,当时康有为、梁启超已成为维新名士,到1898年遇难,,谭嗣同从事维新运动只有三四年时间,却做出很大成绩,作为一个后来者却终能与康梁齐名,成为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这与他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是分不开的。谭嗣同“忠于爱国,勇于任事,不避艰难,不畏疑谤”,最终以满腔豪情和一腔热血实践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