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2.2《北方》1课件 苏教必修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219809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2.2《北方》1课件 苏教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1.2.2《北方》1课件 苏教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1.2.2《北方》1课件 苏教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1.2.2《北方》1课件 苏教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1.2.2《北方》1课件 苏教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2.2《北方》1课件 苏教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2.2《北方》1课件 苏教必修3(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方,艾青,艾青,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1910年生于浙江省金华县,出生后即被送到本村一位名叫大堰河的贫苦农妇家抚养。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次年,赴法勤工俭学,1932年月启程回国。回国后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参与组织“春地艺术社” ,举办“春地画会”,后被国民党逮捕,狱中的生活使艾青从绘画领域转向诗歌创作,写下了大量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使艾青一举成名,,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从上海到达武汉,后又到临汾、西安、桂林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皖南事变” 后到达延安,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建国后,曾任人民文学 副主编、诗刊编委、中

2、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等职,出版了北方向太阳等诗集,曾获全国优秀新诗奖、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写作背景,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艾青亲眼目睹了中国人民爱国热情的高涨, 他自己也被这股民族救亡的洪流所激动, “战争真的来了。”使他有了“做一个中国人的强烈的欢喜和骄傲。” 这时候,随着而起的是创作上痛苦的沉思:如何才能把我们的呼声,成为真的代表中国人民的呼声?”(艾青:为了胜利三年来创作的一个报告),为了参加救亡运动,诗人从美丽的西子湖畔来到战时首都武汉,但武汉的情景却令诗人失望,前方的将士在为

3、保家卫国浴血奋战, 而后方的达官贵人却依然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1938年,艾青和端木蕻良、萧军等艺术家应李公朴先生的邀请,离开武汉到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执教,晋南失守后,艾青又到西安组织了抗日艺术队,后又返回了武汉。在北方的两个月里, 艾青先后创作了风陵渡骆驼等一批诗作,在表达自己爱国主义感情的同时;也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和哀怨,北方即是其中著名的诗篇。,自读诗歌 把握感情,听朗诵,深体悟,朗诵这首诗歌,应当怀着怎么样的情感,诗歌的基调如何?,理解诗前的小序,小序是诗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 是指小说家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他在和艾青一同去山西的路上, 根椐自己对沦陷区

4、的感受,对艾青说:“北方是悲哀的” 。这句话对全诗是至关重要的,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所在。 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忧郁、悲哀、沉重。,诵读第一二两个诗节,说说诗人笔下的北方是怎样的景象,诗人选取的都是灰暗的意象,无论是“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还是“孤单的行人”、“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都是一片悲凉的景象,这些景象与冬季的严寒、肃杀相互映衬,成为当时中国现实的真实反映和象征。,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 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枯干的小河”“枯死的林木”“低矮的住房”“惶乱的雁群”这些意象象征着人们的不安、惶恐、绝望、逃亡象征当时沦陷区的人们无家可归,流落他乡,一、二两个诗节的内

5、容有什么不同?,第一个诗节更多描绘客观生存环境的恶劣;第二个诗节更注重描绘内心真实感受,注重象征,象征人们的苦难。第二个诗节是对第一个诗节的深化。,诵读第三节,说说这一节与前两节的关系。,是对前两节的总结和概括,也就是说北方正处于“灾难”“不幸”“贫穷”和“饥饿”之中,北方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灾难深重的历史写照。,原来的北方充满了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而今诗人看到的是一片暗淡的灰黄,那是由于什么原因?(探究意象的深层含义) 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着中国,使中华民族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整个中国处于灾难深重之中,民不聊生。(写作时间:本诗歌写于1938年2月4日潼关,当时抗日战争爆发初期,

6、华北、东北早已沦陷,就在那样一个年代一个寒冷的冬天,流徙途中的艾青,面对荒凉的村庄、遍地的饿殍,面对人民的痛苦生活,不禁有感而发写下了此诗),面对悲哀的北方,面对灾难深重的中国,“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是怎样的态度呢? 热爱!,诗人在前面把北方景象渲染的如此冷酷、灰暗,第四节为什么却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正因为爱得深,才伤其痛;正因为伤其痛,才爱得深。诗人反复咏叹“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让我们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富有震撼力的声音,前面反复的强调和渲染在这里得到了反衬,诗人热爱这伤痕累累的祖国,希望祖国尽快摆脱这场灾难。,前面几个诗节,作者是否也表现了这种情感?,这种情感早已渗透

7、在了前面三个诗节的描绘之中,一边是北方的悲哀,另一边是诗人的悲哀和深沉的爱,这就是情景交融。,为什么作者要热爱这悲哀的国土呢?,分析概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养育了古老的民族,总结,这首诗歌写于抗战初期,虽然没有直截了当地号召人们去战斗,但在诗歌的结尾,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抱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这样一个古老而坚强的民族不会灭亡,这在当时抗日战争的背景下是具有振奋和鼓舞作用的。,艺术特色,结构严谨:前面三节与最后一节构成两个部分,互为衬托。前文是后文抒情的基础;后文是在前文基础上的反转。 采用铺陈渲染的手法,塑造鲜明的意象来表达主题。 用词准确形象而又鲜明生动,抒情性强。,类

8、文欣赏,我爱这土地 1938年11月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我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1999年高考全国高考,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

9、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正是江南好风景 王统照,正是江南好风景: 几千里的绿芜成血茵, 流火、飞弹消毁了柔梦般村镇, 耻恨印记烙在每个男女的面纹, 春风,吹散开多少流亡哀讯? 正是江南好风景: 桃花血湮没了儿女的碎身, 江流中,腐尸饱涨著怨愤, 火光,远方,近处高烧著红云, 春风,再不肯传送燕雏清音。,正是江南好风景: 到处都弥满搏战昏尘, 一线游丝黏不到游春人的足跟。 朋友,四月天长你还觉春困? 你,卧在你的国土, 也有你的家乡,你的知亲? 正是江南好风景: 遍山野一

10、片“秋烧”春痕, 谁的梦还牵念著山软水温? 祭钟从高空撞动,滴血红殷, 你,听清否?这钟声 可还为旧江南的春日晨昏? 1938年春末,国歌歌词比较,希望 (以色列) 只要心灵深处 尚存犹太人的渴望 眺望东方的眼睛 注视著锡安山冈 我们还没有失去 两千年的希望 做一个自由的民族 屹立在锡安山和耶路撒冷之上,义勇军进行曲 1935,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 前进! 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 前进! 进!,课外拓展阅读推荐,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7年12月) 胡风为祖国而歌(1937年8月) 田间假如我们不去打仗(1938年)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1942年7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