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1.3《肖邦故园》1课件 苏教必修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219763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1.3《肖邦故园》1课件 苏教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语文 1.1.3《肖邦故园》1课件 苏教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语文 1.1.3《肖邦故园》1课件 苏教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语文 1.1.3《肖邦故园》1课件 苏教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语文 1.1.3《肖邦故园》1课件 苏教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1.3《肖邦故园》1课件 苏教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1.3《肖邦故园》1课件 苏教必修3(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肖 邦 故 园,【波兰】雅伊瓦什凯维奇,(肖邦波兰),肖邦塑像,肖邦故居博物馆,肖邦故居的练琴房,肖邦故居中的肖邦头像,肖邦的油画肖像,现在的肖邦故居纪念馆是二战后重建的。一排白色的小屋掩映在绿树鲜花之中室内保留当年的风貌,存放着肖邦少年时的作品和他曾经使用过的“长颈鹿”竖式钢琴。 每到周日,这里都要举行音乐会,由世界各地著名的钢琴家弹奏肖邦作品。故居外的庭院风景如画,种植着由波兰各地捐献的名贵花草树木,院内竖立着肖邦的雕像。溪水潺潺,琴声飘飘,这里悠美的环境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休闲、散步。,学习目标:,1、理解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体会肖邦高尚的人格魅力; 2、体验用文字描绘音乐的

2、魅力。,肖邦简介,肖邦,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二十九岁后流亡法国,死后心脏被运回祖国。肖邦的音乐成为最有力量的波兰人的音乐,就像“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 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

3、,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 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势磅礴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

4、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音乐家,波兰自1927年起,每五年在首都华沙举行一次“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这是国际上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ji s q qing ji 马 厩 夙 愿 通 衢 茕茕 孑立 qin qun chun t s s 缱 绻 命运多 舛 玲珑 剔透 簌 簌 l b zh su 掳掠 庇护 窒息 婆 娑 qio 雪 橇,字 词,词 语 解 释,夙愿: 夙,素有的,旧有的。指一向怀有的愿望。 通衢: 大道,四通八达的道路。 茕茕孑立: 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缱绻: 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缠绵。 命运多舛: 命运不

5、顺,不幸 荒诞不经: 极不真实,不合情理。,阅读课文,找一找肖邦故园有哪些特点?(用几个词语概括)结合全文,你怎样理解这些词语?,特点:简朴、清寒、简陋。,说明肖邦出身低微,来自劳苦大众,为后文中肖邦能创作出一系列的以爱国为主题的钢琴曲埋下了伏笔。,波兰人最珍贵的古迹 波兰人朝拜的圣地 波兰人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 波兰人参观游览的古迹 世界艺术家以造访该处为荣,1.请在第2、3两节中找出评价肖邦故居和评价肖邦、肖邦音乐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在下面的表格里。,肖邦故居,肖邦及其音乐,欧洲文化伟人,他的作品为欧洲的音乐 增辉,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既博大精深又自成一体,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

6、组成部分,既然肖邦故园因肖邦和他的音乐而闻名,那么肖邦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内在联系?,课本第四节有一句话概括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家跟陶冶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紧密得多。童年和青春时代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课本第八节的一句话更进一步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故园与音乐共同之处: 朴素、淡雅、持久、深沉,故园和祖国激发了肖邦的创作灵感,是肖邦音乐创作的源头活水,是肖邦音乐的生命之源。 肖邦用音乐表现了乡音、乡愁和爱国情感,表达着自己灵魂深处对故园的爱与眷恋。,

7、阅读912节,讨论:故土与肖邦的音乐有哪些联系?,肖邦用音乐表达了对这片故土的热爱。从出生地,到少年时代的探望故里,青年时代的故园告别,再到在异国他乡的梦中思念,直至用音乐来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和对故土的无限眷恋。,肖邦被后世称为神童,音乐诗人,是第二个莫扎特,是始终心怀祖国的爱国者。他的音乐是后世音乐家创作的清流源泉,能给人以精神享受,更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渗透到波兰民族的最深层。肖邦故园在这里已不再是波兰的文化遗产,它已超越了欧洲,甚至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伟大的艺术作品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它成为那些客居他乡,漂泊异地者的精神家园和归宿,已经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一个图

8、腾,被后人所景仰和膜拜!,文本研习: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园的四季与其音乐结合起来的?,故园四季春,嫩黄色的栗树新叶,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嫩的翅膀,旭日东升时的一片云彩,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比喻,比喻,故园四季夏,睡莲的倒影,歌中的叠句,水面阵阵幽香,船歌中的一串琶音,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簌簌声、芬芳的香味,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悠扬 清丽,通感,通感,通感,通感,故园四季秋,金黄的树冠寂静的草坪,花园的林阴小道,玲珑剔透的小桥,落叶的沙沙声,忧伤的奏鸣曲结尾令人难忘的三重奏,马祖卡曲的故乡,热烈而感伤,故园四季

9、冬,花园的树木,水晶装饰物,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响声,像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比喻,声音清脆,马、雪橇 狐裘、美女 母亲、姐妹,无边的静寂 微弱的琴声 他还在这里,静寂、孤独,为什么人们在肖邦之家会有同肖邦“促膝谈心”的感受?,肖邦音乐本身具有朴素的美 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感触和熏陶 音乐渗透了强烈的民族情感 ,肖邦故园 (议论性散文) 波兰作家 雅-伊瓦什凯维奇 内容:通过对肖邦故居的凭吊,写祖国、家乡对肖邦音乐创作的重要作用以及肖邦创作给后人留下的深刻启示:祖国和人民是所有人成功的源泉和动力。 表达和语言:本文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叙述简练而隽永,描写充满诗情画意,议论深邃意长,融抒情于

10、议论之中。,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马厩(ji) 掳(l)掠 庇(b)护 茕茕孑(ji)立 B. 通衢(q) 烙(lu)印 瘠(j)薄 命途多舛(chun) C. 夙(s)愿 缱绻(qun) 天籁(li) 玲珑剔(t)透 D. 俏(qio)丽 教诲(hu) 簌簌(s) 怏怏不乐(yng),B烙(lo)印,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糅合 风驰电掣 招摇撞骗 相辅相成 B. 枯燥 阿谀奉承 凤毛鳞角 斩露头角 C. 搔扰 既往不咎 老奸巨滑 休养生息 D. 编缉 仗义执言 返璞归真 自立更生,A (B项凤毛麟角、崭露头角;C项骚扰、老奸巨猾;D项编辑、自力更生),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可以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句是( ) A. 类似的事情不止(不只)一次地发生,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B. 由于精神过分(过度)紧张,他在比赛中失利了,没有能实现拿第一的梦想。 C. 班长、团支书一起合计(核计)着春游的事,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 D. 这粒扣子在草丛中被偶然(偶尔)发现,为侦破工作提供了线索。,B (A项中“不止”一般用于数字前,“不只”就不可以这样用了;C项中“合计”属于口语,指商量,而“核计”是会计用语,指审核;D项中“偶然”表示不期而遇,“偶尔”表示间或、有时候,用法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