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8模块课件 新课标 选修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216394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6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8模块课件 新课标 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浙江省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8模块课件 新课标 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浙江省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8模块课件 新课标 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浙江省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8模块课件 新课标 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浙江省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8模块课件 新课标 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8模块课件 新课标 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8模块课件 新课标 选修(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高考专题复习第8模块-选修-语文-新课标-浙江,第47讲 真题体验,2010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归乡 邹旭 野花像铃铛挤满回家的路 今夜,所有的路都在回家 所有的路都是绝路 是你,是故乡这杯毒酒 夺走了我的远方。当我发现 黎明和家还有一水之隔 忧怨的月亮前来摆渡 母亲,你从一堆待捣的衣服中直起身 迎向我,就像 一条大河截住她的细流,第47讲 真题体验,第47讲 真题体验,第47讲 真题体验,第47讲 真题体验,第47讲 考点精讲,第47讲 考点精讲,第47讲 技巧点拨,第47讲 技巧点拨,第47讲 技巧点拨,第47讲 技巧点拨,第48讲中国现代散文欣赏,

2、第48讲 真题体验,一、2009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10分) 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 鲍尔吉原野 标题这句话是冯至的一首诗。这首写于1941年的诗颇值玩味。 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 在一间生疏的房里,它白昼时 是什么模样,我们都无从认识, 更不必说它的过去未来。 把“我们”和“夜”写在一起,显出艳。“有时”添加神秘,仿佛说情侣。往下读,觉出是说房子,或旅舍。冯至在写“它”,而不是“我们”。 旅舍,很少有人记述旅舍。谁还记得旅舍的模样?大的小的,坐落在各地的旅舍,人们曾住过。,第48讲 真题体验,我也想一想旧日的旅舍。 这些旅舍如做过的梦一样记不起来了。即使把记忆坐标放在只去

3、过一次的城市,也想不起那个住过的房间。是的,冯至说房间,而没说旅馆的外貌或大堂。 细心的旅行者,或者说真正的旅行家不是过客,而是住客,住在流动的家。他们像冯至一样体味以及从远处观赏旅舍,这样才对得起旅行或者说光阴。 我拼命回忆旅舍,哦,想起一间客房(忘记是哪个城市)洗手间白瓷面盆靠近身体部分的小洞长出一株苗(像豆苗),我从镜子里发现。是什么人,为了什么,把一粒种子放进这个洞里?我看了半天,豆苗从幽深的洞里趋光而出。心里默念它不要再长了,免得被下一位好事的旅客拔掉。我想把这棵豆苗拔下栽进楼下的土里,试了试劲儿,它不愿出来。 去年在伊尔库斯克,住在中国人统一下榻的旅馆。房子小,但窗外吹进来的风有森

4、林的香味。我不期然想起冯至这首诗,顺着背了下来,此诗第二段是,第48讲 真题体验,一望无边地在我们窗外展开 我们只依稀地记得在黄昏时 来的道路,便算是对它的认识, 明天走后,我们也不再回来。 那一刻,我觉得冯至好像来过伊尔库斯克,在贝加尔湖边游吟。“五四”的人们哪儿都去过。我仔细看这间房子假设冯至当年住过这里宽大的木制窗台上乳黄色的油漆已经裂缝,冯至来时还像镜子一般光亮。窗外有一条河,男女喁喁从枝叶摩擦声中传来,月亮得意地在水面仰泳。冯诗第三段是: 闭上眼吧!让那些亲密的夜 和生疏的地方织在我们心里; 我们的生命像那窗外的原野, 不幸的是,我当时没闭眼,一直是雪花的电视机屏幕出现普京的画面,我

5、的思绪被迫与冯至分开,好像他并没有来过这里。 冯至最后写道: 我们在朦胧的原野上认出来 一棵树、一闪湖光,它一望无际 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第48讲 真题体验,读到这里,觉得他写的并不是房子,是原野。那么,“我们”是谁?“过去”和“本来”又在说什么?谁在“亲密的夜”? 这首诗写出60多年了,那么遥远又那么亲近。虽然读过说不出什么,却要说它真是好诗。疑问是不必要的,冯至知道一切,但我们失去了询问的机会。 好诗像登上黄山巅峰,在大铁链锁上一把黄铜锁,“咔哒”,锁死了,把钥匙丢入深涧。深涧下,堆着像山一样的钥匙。 (本文有删节) 1从内容、语言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语段。(80字左右)(5分)

6、,第48讲 真题体验,【答案】 内容:“我”在不经意间发现一株豆苗,豆苗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幼小的生命令“我”感动,它的命运使“我”担忧;语言:细腻真切,自然流畅,形象生动。 【解析】 要从内容、语言上赏析画线文段,怎么作答才是“赏析”呢?通常的答题要点是内容上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怎样。有了这样的思维才能拿更高的分数。,第48讲 真题体验,2结合文中所引诗歌,探求末句“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的意蕴。(80字左右)(5分),第48讲 真题体验,【答案】 生命像一望无际的原野,人生就是一次旅行;人生旅途中有许多深藏着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渴望,要珍视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

7、【解析】 要求考生结合诗歌内容将“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直白化,考生答题前应考虑到要探求这个句子的意蕴,就必须探求“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的本质意思,并用总分或分总的结构拟写答案。,第48讲 真题体验,二、金华十校2011高考模拟考试(3月)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问题。(10分) 爱 张爱玲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地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8、?”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第48讲 真题体验,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3爱堪称张爱玲最短的一篇散文,全文仅320余字。请从“散文的小和大”的角度对本文进行赏析。(不少于150字),第48讲 真题体验,【答案】 (1)本文篇幅短小而内涵丰富,

9、320余字,写出了爱情与时闻、爱情与生命的深层意蕴。(2)作者小处着墨、大处着眼,细细品味,遣词用意很深,感动人心。作者运笔于事件的细部勾勒,如“她”十五六岁时与他在后门相遇,用语简洁干净,呈现出绝美的诗一般的意境,让人在这些细微处感受到爱情的美和力量,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又如开头一句“这是真的”,初读容易忽略,反复品读发现,绝不是废话,倒见得字字有力有情。还有如“她记得她穿的是”中的“记得”,“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中“还记得”,“你也在这里吗”中的“也”,以最常见的字眼写出了少女的无限深情,写出爱对于人生的丰厚意义。(3)从选材上看,“爱”的内容简单短小:这是一个女孩和男孩朦朦胧胧的初恋故

10、事,表述古蓄蕴藉,全文不见一个“爱”字,但寄意无穷,我们可以读出关于爱的许多方面,如偶然、恒久、含蓄、深沉等。(4)文章的结尾也颇为精妙,画龙点睛。一个平凡的故事,一个夜晚男孩女孩相逢的细节,在张爱玲笔下,经过文章收尾时的哲理性的升华,爱达到了人生哲理的高度。,第48讲 真题体验,【解析】 “小” 涉及的是文章形式,指文章字数少、篇幅短、事件小、人物卑微等特点;“大”涉及的是文章内涵,指立意深刻、反映重大主题、蕴含丰厚情思等特点。文章的形式容易把握,而文章的内涵相对不容易体悟。因此,在分析本文“小”与“大”关系时,应侧重“小”中所反映的“大”。 第一,分析标题。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字,简洁之至,可

11、就这一个字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告知读者故事有关世间最美好的情感“爱”。以小见大,由此可见。 第二,分析篇幅。文章很短,只有320个字。讲述了年少时的一次偶遇,令历经坎坷的女人一生刻骨铭心的故事。故事完整,人物鲜明,主题深刻。以小写大,文浅意深。,第48讲 真题体验,第三,分析事件。故事只有一个细节,但小故事揭示了人生大哲理:爱,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幸运。错过了,或许就是错过了一生的幸福。即便如此,相遇的刹那,人们就能把握吗?“爱”如此,人生中其他事情不也如此吗?可见文章的立意之深。小中见大,语近旨远。 第四,分析语言。文章用语简洁,却蕴含丰厚。如“噢,你也在这里吗?”前后照应,蕴含无限情思,令人唏嘘

12、不已。以小寓大,言简意丰。 由此,把握文章的形式与内容之后,就可以明确本文 “小”与“大”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作品的主题绝非停留在“情爱”层面,也非简单的“宿命论”“,而是对人生的深远思索和追问。,第48讲 考点精讲,第48讲 技巧点拨,第48讲 技巧点拨,第48讲 技巧点拨,第48讲 技巧点拨,第49讲中国古代诗歌欣赏,第49讲 真题体验,2009浙江卷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柳”“菊”“竹”“莲”等,它们在诗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10分) 1从5个意象中选取3个,指出其常见的象征意味。(3分) 【答案】,【解析】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诗歌传统意象象征意味的理解。题目要求是从5

13、个意象中任选3个,写出它们的象征意味,答案不限于参考答案提供的这些。考生答成“象征了什么”也可以,如“菊”象征“隐士”。,第49讲 真题体验,2从5个意象中选取1个,结合具体作品,简析这个意象的特点及作用。(100字左右)(7分),第49讲 真题体验,【答案】 略。 【解析】 考查考生对意象的特点和作用的把握,并考查学生对意象相关作品的熟悉程度。,第49讲 考点精讲,第49讲 技巧点拨,第49讲 技巧点拨,第49讲 技巧点拨,第49讲 技巧点拨,第49讲 技巧点拨,第49讲 技巧点拨,第49讲 技巧点拨,第49讲 技巧点拨,第49讲 技巧点拨,第50讲中国古代散文欣赏,第50讲 真题体验,20

14、10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识周生清秘图后 明袁宏道 不才之木,得子而才,故知匠石不能尽木之用。嗟夫,岂独木哉?世有拙士,支离龙钟,不堪事务。头若齑杵,不中巾冠;面若灰盆,口若破盂,不工媚笑;腰挺而直,足劲而短,不善曲折。此亦天下之至不才也。而一入山林,经至人之绳削,则为龙为象,为云为鹤,林壑遇而成辉,松桂荫而生色,奇姿异质,不可名状,是亦生物之类也。嗟夫,安得至人而与之,竟不才之用哉! 1用自己的话概括“拙士”形象的特点。(4分),第50讲 真题体验,【答案】 拙士外貌丑陋,不善处世。经高人指点后,成为奇异之才。 【解析】 问人物的形象,重点是后半部分写“拙士”的变化不能丢,否则就不全面了。,第50讲 真题体验,2探析本文的结构特征。(6分),第50讲 真题体验,【答案】 本文短小精悍,结构精巧。开篇写木由“不才”而“才”,接着描写“拙士”形象,“木”与“拙士”构成类比;进而写“拙士”从“不才”到“才”,前后形成对比;结尾呼应开头,点明全文主旨。 【解析】 文章的结构是行文形式上的考查,学了课本上的六国论伶官传序等文章之后应该清楚把握这个问题。,第50讲 考点精讲,第50讲 技巧点拨,第50讲 技巧点拨,第49讲 技巧点拨,第50讲 技巧点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