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02社会研究方法》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上传人:jian****iuqi 文档编号:142215632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DF 页数:68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02社会研究方法》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NEW)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02社会研究方法》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NEW)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02社会研究方法》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NEW)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02社会研究方法》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NEW)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02社会研究方法》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NEW)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02社会研究方法》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02社会研究方法》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 2011年浙江大学702社会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2011年浙江大学702社会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9年浙江大学805社会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2009年浙江大学805社会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8年浙江大学805社会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2007年浙江大学408社会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2007年浙江大学408社会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6年浙江大学408社会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2006年浙江大学408社会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5年浙江大学408社会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2004年浙江大学408社会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2003年浙江大学408社会研究

2、方法考研真题 2011年浙江大学702社会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 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社会研究方法 一、概念解释 1自变量与因变量 2凯特勒的“平均人” 3实地研究 4定比尺度 5社会计量法 6间接检验 二、简答题 1简述迪尔凯姆自杀论的意义。 2如何评价经验推演。 3简述量表与指数的区别。 4访问者在访问中始终应该做到几点。 5简述实验的交互作用效应。 6简述内容分析的类型。 三、计算题 1某调查设计以文化程度(年)、收入(千元)等两个指标来测 量调查对象的社会地位,得下表: 调查对象文化程度收入 A61 B123 C32 试问可用什么统计方法对这三个的社

3、会地位进行排序。 2名村民作调查,知其人均年收入为2850元,标准差为560元。问 在置信水平95%条件下是否证实此结论。 四、论述题 1试论述社会研究方法论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2试论述理论检验的步骤。 2011年浙江大学702社会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浙江大学 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社会研究方法 一、概念解释 1自变量与因变量 2凯特勒的“平均人” 3实地研究 4定比尺度 5社会计量法 6间接检验 答:略。 二、简答题 1简述迪尔凯姆自杀论的意义。 答:自杀论标志着社会研究进入现代阶段。 自杀论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其中包含着关于自杀现象的精辟论 述,而且

4、还在于: (1)它是孔德实证主义思想在社会研究中第一次得到完备的经验的 体现。自杀论证实了杜尔凯姆关于社会事实独立于个人之外的说 法。 (2)自杀论是理论与经验结合的首次范例。因为以往的社会研 究或是理论缺乏经验检验,或是经验调查缺乏理论指导。 (3)自杀论促进了社会研究从单变量的、描述性的研究转向多 变量的、解释性的研究。 (4)就研究方法而言,杜尔凯姆首先将“多元分析法”引入了社会 学。“多元分析”是指利用复杂的统计技术来计算和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 关系。 (5)为如何利用统计资料、如何从经验现象中概括出理论认识提供 了范例。 2如何评价经验推演。 答:社会学家为了得出可被检验的、可直接观测

5、的、具体的研究假 设(也称为工作假设),常常是运用经验推演的方法。经验推演是把理 论假设中的概念与经验变量和指标联系起来,然后在经验层次上建立工 作假设。在社会研究中,经验推演是与逻辑推演相结合的。 (1)经验推演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经验推演把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可以观测的指标,使理论可以在 实践中得到检验。 另外,由指标(或变量)陈述的工作假设可以指导实际的调查研究 工作,它能使研究者明确地认识到,要收集何种经验资料,在何种范围 进行调查等等。 (2)经验推演的缺陷 由于概念、变量和指标处于不同的抽象层次,概念与变量、变量与 指标、概念与指标之间的联系不是通过严格的逻辑推导建立的,而是主 观假

6、定的,因此它们有可能不一致;变量有可能未界定出概念的本质属 性,指标有可能反映不出概念的真实内涵或只反映其中一部分内涵。因 此,工作假设被证实并不能直接证实理论假设,理论假设被验证也并不 能直接证明理论的有效性和真实性。这样,检验一个理论解释就不能仅 仅考虑研究假设的证实与否,还要考虑各种复杂的因素。 3简述量表与指数的区别。 答:在社会研究中,指数与量表这两个术语常常不严格区分,有时 甚至可以混用。但两者毕竟不完全相同。 (1)量表和指数(indexes)概念上的区分。 量表 量表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测量工具。其主要作用在于 测量复杂的概念。由于社会研究者所希望研究的许多概念不可能

7、只用一 个单独的指标来测量,因而人们创造出各种量表来达到测量的目的。 指数 指数也可由一组指标综合而成。这组指标分别对一个复杂概念的不 同部分进行测量,然后对这组指标的数值进行累加或其它运算就可综合 为一个指数。例如,将每个国家的失业率,犯罪率、离婚率、自杀率等 指标综合起来就可以建立一个“社会安定”指数,用以评价各个国家的稳 定程度。 (2)量表与指数的主要区别 量表“在原则上都需要个人对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统一陈述或项目作 出赞成或反对、同意或不同意的反应”。也就是说,量表必须由一套间 卷问题所构成。它“将回答者对一套问题的回答综合起来,其结果就是 个人在该量表上的得分”。 指数则可以依据其它

8、的资料(如统计数据、观测记录来建立)。一 般来说,指数是由几个数量指标的运算综合而成的。而量表则由对一组 问题的回答“计分”综合而成,它常用于测量人们的态度。 4访问者在访问中始终应该做到几点。 答:访问者在访问过程中始终应该: (1)耐心细致,即使在亲密的态度之中也要采取理智的批判态度。 (2)不带某种权威的架子,即要以平等的态度访问。 (3)不要采取忠告或训诫式的态度。 (4)不和对方进行讨论。 (5)发现以下情况要进行交谈而停止提问: 需要帮助对方说话; 需要解除交谈对象的恐惧不安; 为了正确地把握对方的思考和感情而鼓励对方; 失掉谈话的机会或忘了所谈的问题,要回过头去议议等。 5简述实

9、验的交互作用效应。 答:(1)交互作用效应的概念 交互作用效应是指实验刺激(自变量)的影响(用E表示),外部 因素的影响(U)与前测干扰影响(P)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影 响。 (2)简单实验设计未考虑交互作用效应,所以它的实验结果是不太 精确的。从表中可看出三种简单实验设计的精确性。 注:E:自变量x引起的观测值变化P:前测引起的改变 U:外部无控制因素引起的改变I:交互作用引起的改变 I=IPEIPUIEUIPEU 实验设计(1)只有一个实验组,它除了假定前测(P)和外部因素 (U)影响很小外,还将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忽略不计,因此它的测量 结果误差较大,效度较低。设计(2)通过控制组排除

10、了前测和外部因 素的影响,只有一些交互作用效应影响它的实验效度。设计(3)由于 无前测,因此效度最高。但是无前测也有一定局限性,它无法比较不同 时间的变化,而且无法检验在实验开始时两个组的特征值是否相等。 6简述内容分析的类型。 答:内容分析的类型: (1)计词法 计词法是内容分析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首先确 定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关键词(记录单位),然后统计这些关键词在各个 样本(分析单位)中出现的频数和百分比,最后进行比较。 (2)概念组分析 概念组分析,是将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关键词分成小组。每组代表一 个概念,同时也是理论假设中的一个变量。这种方法的记录单位仍是单 词,但分析时的

11、变量却是概念组。 (3)语义强度分析 语义强度分析,首先是给出词汇的“强度权”,以显示它们在使用时 的差别。强度权是由词汇的语义所决定的,区分词汇的强弱程度的目 的,是想区分人们态度的强弱程度。 三、计算题 1某调查设计以文化程度(年)、收入(千元)等两个指标来测 量调查对象的社会地位,得下表: 调查对象文化程度收入 A61 B123 C32 试问可用什么统计方法对这三个的社会地位进行排序。 答:略。 2为证实某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为3000元的结论,抽取64名村民作 调查,知其人均年收入为2850元,标准差为560元。问在置信水平95% 条件下是否证实此结论。 答:不能证实此结论。根据样本值:

12、=2850 S=560 N=64 H0:=3000 。 因为 Z2=1.96。所以置信区间=- , + 。 代入原式=2850-1.9670,2850+1.9670=2712.8,2987.2。 =3000不在区间2712.8,2987.2内,所以拒绝原假设。 四、论述题 1试论述社会研究方法论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答:在研究社会现象时,会遇到许多具体的方法论问题。虽然对方 法论的基本问题已有所了解,并确定了基本态度,但这仍解决不了“从 何入手”和“如何研究”的问题。 例如,对于“如何看待和解释社会现象”的问题,我们已在哲学上确 立了这样的观点,即社会现象是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因

13、此要以辩证的、系统的、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说明与解释。但这 仅仅是提出了任务和指导原则,而没有解决“桥”或“船”,即方法和方法 论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应当从何种角度分析社会?如何分析社会现 象的因果联系?何种解释方式才称得上是系统的、科学的解释?如 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所提出的任务只不过是一些空洞的哲学原则。 (1)社会研究的层次与角度 要对社会进行研究,就需要对研究对象的范围有全面的了解。 社会学家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多层次的整体,“社会学的对象包括 各部分具有深度的社会现实,从社会表层及形态基础(地理的、人口 的、生态的、工具的等等)到由活的日常实际所构成的上层建筑,复至 集体的价值观念和

14、思想,最后直至既是集体的又是个人的社会意识,都 是不断往复运动,组成了社会现实之网,所有这些纵深层次互相渗透, 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即总的社会现象。” (2)社会研究的科学性 社会研究能否科学地、客观地认识社会现象,也就是说,社会现象 是否具有规律性?社会科学能否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人的主观价 值是否会对研究的客观性造成影响?社会科学能否成为一门科学?这些 问题是社会研究方法论所要解决的一些主要问题。 (3社会理论的构造 社会研究是在经验层次和抽象层次上进行的。在抽象层次上的任务 是建立科学理论。 理论的主要功能是: 指导研究的方向; 描述事物的状况和性质; 解释现象之间的关系; 预测未

15、来的事件或现象。 (4)解释现象 所谓研究的目的是对研究对象做出解释。所“解释”,就是解答困 惑、释疑。自然科学对现象的解释方式通常是客观分析这一现象的产生 原因,以及导致现象运动或变化的影响因素,说明现象之间普遍的因果 联系。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不同学派对人类行为和社会文化现象的解 释方式是不同的。 2试论述理论检验的步骤。 答:一般来说,理论检验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理论解释,明确表述所要检验的理论。例 如,说明帕森斯“家庭”理论的主要论点,列出他的主要理论概念及概念 间的联系。研究可以对一种或多种理论解释进行检验。 (2)运用逻辑推演从理论推导出一组理论命题(称为理

16、论假设)。 这些命题是抽象的,因为它使用的概念(如工业化、农业社会、社会流 动、核心家庭等)缺乏明确的定义,无法直接观测。由一个理论推导出 的可检验的理论命题越多,理论的可检验性就越大。如果在研究中被证 实的理论命题越多,则这一理论的真实程度和可信度就越高。 (3)运用经验推演将理论假设转述为具体的研究假设(也称为工作 假设)。这一步称为操作化过程,它是理论检验研究的关键环节。操作 化的主要作用是制定概念的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并将理论概念具体化 为可观测的变量和指标,然后用变量语言重新表述理论假设,并用具体 的指标(或变量)建立研究假设。只有对具体的研究假设才能进行研究 方案或调查方案的设计,才能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以及调查的时 间、地点。 (4)收集有关资料。根据上一步骤的设计方案(包括确定研究类 型、调查方法、抽样方案、测量工具等)直接收集与研究假设有关 的案例资料和统计资料。 (5)整理与分析资料。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整理、归纳为一些经验 概括,然后将它们与研究假设进行比较,并分析:(1)资料对研究假 设的支持或否定程度如何?(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