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214394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 作者: 日期: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1、孔丘生平简介:(公元前551前479年)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字仲尼,春秋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曾在鲁国做过小吏、他30岁开始私人讲学。50 岁任鲁国中都宰,继任司寇。不久辞职,率弟子周游列国,但始终不得重用在外14年。 68岁重返鲁国。专门从事教育工作。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教育家、孔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同时又不断地提出和丰富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与学说。教育思想:1、他首创私学,扩大教育对象促进文化学术下移、他开办了规模宏大的私学,并且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教

2、育对象由贵族推广到平民,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为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开辟了道路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2、主张培养君子主张“以政为德”、认为法治具有强制性,只能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而德治具有感化力,能影响人们的心灵。他认为人才必须靠教育来培养,提倡”学而优则仕”。其教育目的是为奴隶主阶级培养“君子”或“士”,从而造就改良政治需要的”贤才”;3、他认为教育对政治生活具有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4、强调立志有恒、克己内省等品德修养、他是中国古代伦理学和道德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仁”以 “礼”为准则,包括“克已”和“爱人”两个方面;5、进行了教材

3、建设。他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教授科目,以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太经”为教材,为保存和传播中国文化遗产做出了重大贡献6、提倡尊师爱生。提出了作为一个理想教师的要束他主张“学而不厌、海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并主张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7、创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极力主张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他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了以培养自觉性为中心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包括学习要虚心踏实、注意个性差异:善于启发诱导学习与思考结合;学习与行动结合等;8、关于知识教育他主张勤于

4、学习,广于见闻;学思并重,以学为主。虚心求学,奋发不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启发思维、举一反三。代表著作:孔丘在40余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记载他与弟子对话的论语中。2、苏格拉底生平简介:(约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雅典人,其父为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士他在哲学上坚持唯心主义观点,宣扬神学目的论,“善”是他的哲学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他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能言善辩且喜好诗歌。在他学成之后就致力于从事教育,不仅收徒讲学而且还常常到大街、运动场等公共场所与各种人谈话。通过这种方式,宣扬他的理论,由此也吸引了许多听众,

5、赢得了众多追随者的赞赏。教育思想:1、他重视发展人的智慧和道德品质修养,曾提出“美德就是知识的命题”,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展人的智慧,完善人的道德。2、他对教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在教育过程中倡导问答法(亦称产婆术),他并不直接教给学生各种道理或知识,而是通过在与学生的对话、辩论中启发学生,引导他们逐渐接近正确的答案。代表作品:他一生并无著作传世,其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学生或其他人的著作中。3、朱熹生平简介:朱熹,(11301200年)中国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字元晦, 号海庵。他年轻时,学无常师 18岁中举, 19岁中进士,任地方官达十四年左右、卸任后,专心于儒学、6

6、6岁时罢官还乡,五十年中一直不曾放弃教育活动、他先后在建阳建立寒泉精舍,在武夷山建立武夷精舍,收徒教学、他一生讲学,始终不倦,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极为罕见教育思想:1、他把苟子“古之学者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的话做为自己的宗旨,使学生既有德行,又有知识,“格物致知”,就可以达到培养“圣贤”的教育目的。2、他肯定了 “学以变化气质”的教育作用,认为必须培养人的良好的言论思想、行为,使其符合封建道理,以克服“个欲”。3、他肯定了遗传的作用和“胎教”法,强调儿童的学前教育与教养。4、他认为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向儿童灌输封建道德观念和训练儿童的封建道德行为习惯包括青年和成人教育他认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穷

7、理”,其主要途径是熟读五经。他引用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作为大学教育的次序。5、他指导学生的修养方法,可以归纳为“立志”、 “主敬”、“修养”、“省察”在修身过程中。他尤其重视“慎独”、“节情”和“忍”的修养功夫。他所强调培养人的道德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克制能力的主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6、他的读书方法可归为六条“居敬持志、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后人称其为“朱子读书法”。代表作品:其主要教育著作有童蒙须知小学、近思录、论语集话、孟子集论、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资治通鉴纲目等。4、亚里士多德生平简介:(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

8、2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柏拉图的学生,曾作过亚里山大大帝的教师,公元前33年在雅典阿波罗神庙旁开设了一所“吕克昂”学园,从事写作与教学活动。教育思想:他是古希腊最博学的思想家。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在体、德、智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他主张适应人的自然(天性)发展来实施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按年龄划分受教育的阶段思想,并规定了不同年龄阶段教育所应进行的内容、方法和步骤。他从为,人从初生到7岁是儿童期。在这一阶段儿童主要是在家里接受教育,其内容应以体育为主,以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从7岁到14岁为第二阶段,这时应把儿童送进国家办的学校进行学习,学习内容包括体育、音乐

9、、绘画和读、写、算等。他主张体育应该先于智育,故认为在这一阶段儿童教育的重点是体育和美育。从青春发育期(大约14岁)到21岁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以智育为主,学习内容包括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文法、诗歌、修辞、伦理学与政治学等。超过21岁的青年于要研究物理学、生物学、哲学等内容。代表作品:他的著作很多,较著名的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政治学、诗学等。5、夸美纽斯生平简介:(丁 A Comenius, 15921670年)捷克著名教育家,欧洲近代教育理论的探索者。生于磨坊主家庭。10岁时父母双亡。22岁起就担任一所文法学校的校长、后又曾任“捷克兄弟会”(捷克的一个民主教派其成员多为

10、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人。)的牧师和主教。他于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被称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巨著。该书对有关教育的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教育思想:1、由于受到宗教世界观的影响,他对教育目的的看法是矛盾的,一方面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为来世生活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他又认为教育要使人认识和研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德行和信仰,使他们能享受现世的幸福。2、2、他高度评价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不仅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而且也是发展人的天赋、智力和完善自身的必经之路。3、在教育的实施方面,他认为必须坚持教育要适应自然的总原则,同时,他还对教育过程中所要提倡的

11、直观性原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原则、教育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和量力性原则等都做了较全面的论证。4、在教育管理方面他的突出贡献在于:他提出了统一学制的建议,把人认出生到24岁分为四个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每期为 6年),并提出每个时期所应受的教育及所应上的学校,即母育学校(家教)、国语学校、拉丁学校和大学。他还为每种学校规定了广泛的教育内容。5、他还第一个提出了学年制的主张,要求学校按学年进行招生和学生升级工作,各个学校同时开学,同时放假。他要求学校工作要有计划,每月、每日、每时都要有指定的工作,并且应按时完成这些计划。6、他还要求实行班级授课制,这对教育发

12、展也是有着深远影响的。代表作品:他一生著述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许多理论著作和教材等,其中主要有母育学校、泛智的先声、论天赋才能的创造、组织良好的学校的准则、世界图解等。6、洛克生平简介:(john Locke, 16321704年)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出生于一个律师家庭,受过较系统的教育并获得了硕士学位。在哲学上,他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天赋观念论,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论证了人的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教育思想:正因为如此他认为教育在人的个性形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要求人们必须认真对待儿童的教育问题。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这种绅士实

13、际上就是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的实业家他称之为善良的、有德行的、能干的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认为应该进行三种教育,即健康教育、德行教育和学问方面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他主张由父亲聘请优良的家庭教师来培养青年绅士,反对让他们到学校去受教育。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代表作品:他的主要著作有:人类理智论、教育漫话、关于政府的两篇论文和论宽容的信札等。7、蔡元培生平简介:(1863194O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人。18岁设馆教书,26岁中进士,点翰林,28岁授编修。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会长,创立爱国学位、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1904年组织光复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

14、、1907年赴法留学,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5年与吴玉章等人组织华法教育会,提倡留法勤工俭学、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24年、1926年分别被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监察委员、中央监察委员、1927年曾任国民党政府的大学院长、监察院长等职。1928年后专任中央研究院长。1940年3月在香港病逝。教育思想:他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造者。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集中起来就是用资产阶级教育代替封建教育、他明确提出要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要建立以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要进行体、智、

15、德、美四育和谐发展的教育体系。他在主持教育部工作期间,曾进行了划时代的改革将学堂改称学校,监督、堂长通称校长;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国宗旨废止师范、中学、小学读经;小学注重手工科;高小以上体操科注重兵式;初小算术科目自第三年起兼授珠算;初小男女同校;中学文、实不分科。创设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并且通令全国推行社会教育。积极提倡成人教育补习教育。在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大学生。他以“教育独立”为口号,反对科举制度,反对封建军阀控制教育和帝国主义势力利用宗教渗入学校干涉教育。他提倡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教育,主张崇尚自然,尊重儿童,使其才能自由发展。他提倡学生自动、自动、自学,教师仅处于引导和辅助的地位。他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并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在任北大校长期间,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深学问,为此必须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他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提倡自学。他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为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传播马列主义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促进了当时新思潮的发展。培植了大量革命青年,他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