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必修2导学案

上传人:sally****0411 文档编号:142212887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116 大小:38.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必修必修2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高一物理必修必修2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高一物理必修必修2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高一物理必修必修2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高一物理必修必修2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必修必修2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必修必修2导学案(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曲线运动5.1.1曲线运动【学习目标】(l)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自主学习】1、曲线运动:_。2、曲线运动的性质:(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并指向运动的一侧。(2)曲线运动一定是_运动,一定具有_。(3)常见的曲线运动有:_ _ _。(4)合外力一定_。3、曲线运动的条件:(1)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运动,如:_。(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

2、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运动,如:_。4、曲线运动速度大小、方向的的判定:(1)当力的方向与速度垂直时:速度的大小_(变、不变、可能变),轨迹向_弯曲;(2)当力的方向与速度成锐角时:速度的大小_(变大、不变、变小),轨迹向_弯曲;(3)力的方向与速度成钝角时:速度的大小_(变大、不变、变小),轨迹向_弯曲;课堂合作探究V0AFFV0V0V0B CDFF例题1:已知物体运动的初速度v的方向及受恒力的方向如图所示,则图中可能正确的运动轨迹是:例题2:一个质点受到两个互成锐角的F1和F2的作用,有静止开始运动,若运动中保持力的方向不变,但F1突然增大到F1+F,则此质点以后做_ 【巩固提

3、高】1、关于曲线运动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的大小与方向都在时刻变化B、速度的大小不断发生变化,速度的方向不一定发生变化C、速度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速度的大小不一定发生变化D、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作曲线运动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作直线运动C、物体在变力或恒力作用下都有可能作曲线运动D、物体在变力或恒力作用下都可能作直线运动3、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上:( )A、物体做曲线运动,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物体做匀速运动,一定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C、运动状态变化,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D、体受

4、到摩擦力作用,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4、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关系,正确说法是:( )A、相同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B、成锐角时物体做加速曲线运动C、成钝角时物体做加速曲线运动D、如果一垂直,物体则做速率不变的曲线运动5、某质点作曲线运动时: ( )A、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该点曲线的切线方向B、在任意时间内位移的大小总是大于路程C、在任意时刻质点受到的合外力不可能为零 D、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必不在一直线上6、某质点在恒力 F作用下从A点沿图中曲线运动到 B点,到达B点后,质点受到的力大小仍为F,但方向相反,则它从B点开始的运动轨迹可能是图中(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5、D、以上三条曲线都不可能7、劈形物体M,各个表面光滑,上表面水平,将其置于固定的斜面上,在M上表面再放置一小球m,如图所示.物体M从静止开始释放,试判断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轨迹(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竖直向下的直线 C、无规则直线 D、抛物线8、如图所示,为一空间探测器的示意图,P1、P2、P3、P4是四个喷气发动机,P1、P3的连线与空间一固定坐标系的x轴平行,P2、P4的连线与y轴平行,每台发动机开动时,都能向探测器提供推力,但不会使探测器转动.开始时,探测器以恒定的速率v0向正x方向平移。(1)单独分别开动P1、P2、P3、P4,探测器将分别做什么运动?(2)单独开动P2和P4,探

6、测器的运动有什么不同。5.1.2 曲线运动【学习目标】会用作图和计算的方法,求解位移和速度的合成与分解问题。【自主学习】1在具体情景中,知道合运动、分运动分别是什么,知道其同时性和独立性。2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一、合运动与分运动的概念:1、_叫合运动,_叫分运动。理解:物体的实际运动是_(合、分)运动,几个分运动一般指_个分运动。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_叫运动的合成;_叫运动的分解。二、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法则:运算法则:运动合成与分解是_(矢量、标量)的合成与分解,遵从_法则。三、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独立性:两个分运动可能共线、可能互成角度。两个分运

7、动各自独立,互不干扰。、等效性:两个分运动的规律、位移、速度、加速度叠加起来与合运动的规律、位移、速度、加速度有完全相同效果。、等时性:合运动和分运动进行的时间完全相同。4、同一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指同一个物体参与的分运动和实际发生的合运动四、常见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小船渡河问题例1:一条宽度为L的河,水流速度为为v水,已知船在静水中的航速v船,那么(1)怎样渡河时间最短?(2)若v水v船,怎样渡河位移最小?(3)若v水v船,怎样渡河船漂下的距离最短?绳子拉船问题例2:如图2-1所示,用绳牵引小船靠岸,若收绳的速度为v1,在绳子与水平方向夹角为的时刻,船的速度v有多大?【巩固提高】1、船以5m/

8、s垂直河岸的速度渡河,水流的速度为3m/s,若河的宽度为100m,试分析和计算:(1)船能否垂直达到对岸;(2)船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达到对岸;(3)船登陆的地点离船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4)设此船仍是这个速率,但是若此船要垂直达到对岸的话,船头需要向上游偏过一个角度q,求sinq。解:2、火车以12m/s的速度向东行驶,雨点的速度为16m/s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下,求:车中的人所观察到雨点的速度,方向如何?解:3、质量M=2kg的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动,其分速度Vx和Vy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求: (1)物体的初速度;(2)物体受的合力;(3)t=8s时物体的速度;(4)t=4s时物体的位移;

9、(5)物体的轨迹方程;解:4、如图3所示,A、B以相同的速率v下降,C以速率vx上升,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已知,则vx=_v。5.2.1 平抛运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抛体运动:以 将物体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受 作用下的运动。2.平抛运动:物体只受 作用,且抛出时的初速度是 的运动。3.平抛运动的轨迹: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 。4.平抛运动的规律:(1)水平方向:做 运动;公式为: (2)竖直方向:做 运动;公式为: 转换思想:化曲为直【合作探究】例题:如图所示,一物体从离地面h=20m高处以V0=10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取g=10m/s2)求:(1)落地的时间t。(2

10、)水平飞出的距离X。(3)落地时速度V的大小。(4)落地时位移S的大小。【目标检测】1、平抛运动物体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1)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2)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这个实验( )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1)条 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2)条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 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2、有一物体在高h处,以初速V0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落地时速度为V1,竖直分速度Vy,水平飞行距离S,则物体在空中飞行时间( )A、 B

11、、 C、 D、3、在同一O点抛出的3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则3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A、vB、vC的关系和3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时间tA、tB、tC的关系分别是( )A、vAvBvC,tAtBtC B、vA=vB=vC,tA=tB=tCC、vAvBtBtC D、vAvBvC,tAtBtC4、对于平抛运动(不计空气阻力,g为已知),下列条件中可确定物体在空中运行时间的是( )A、已知水平位移 B、已知下落高度C、已知初速度 D、已知位移的大小和方向5、物体以速度v0水平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当其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相等时( )A、竖直分速度等于水平分速度B、瞬时速度大小为v0C、

12、运动的时间为2v0/gD、运动的位移为2v02/g6、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每隔时间t释放一个小球,前后共释放五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第五个球释放后,第一个球尚未落地。则( ) A、这五个小球在空中排成一条抛物线 B、这五个小球在空中排成一条直线C、在空中相邻两小球的距离越来越大 D、落到水平地面上,相邻两小球的距离相等7雨滴由静止开始下落,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风速越大,雨滴下落的时间越长 B、风速越大,雨滴着地时的速度越大C、雨滴下落时间与风速无关 D、雨滴着地时的速度与风速无关8、关于平抛运动,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 B、平抛运动的落地时间与初速度大小无关C、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与抛出点的高度无关 D、平抛运动的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9、飞机在高出地面320m的高度,以9102km/h速度水平飞行,为了使飞机上投下的的炸弹落在指定目标上,应该在与轰炸目标的水平距离为多远的地方投弹。(取g=10m/s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