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才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210359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才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宋才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宋才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宋才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宋才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才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才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才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作者: 日期:宋才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宋才发作者简介 宋才发(1953),湖北武穴人,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1 武汉宣传1992年第11期,第28-29页。只有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出发,才能深刻地理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真谛。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

2、点和基本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首要和基本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毛泽东说过:“除了我们的头脑以外,一切都是客观的东西。”这即是说,客观实际就是指人们头脑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它包括自然界的物质现象,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现存的生产关系,社会各阶级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经济地位和政治表现等。承认或尊重客观实际,按照客观实际的本来面目来反映它,不附加任何外来成份,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态度,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前提。按实际情况决定我们的工作方针、政策,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反复倡导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毛泽东指出:“我们是

3、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他又说:“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这就告诉我们,干社会主义的各项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尤其要把握好如下几条原则:(1)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从现有的条件出发,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2)任何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一定要适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不能搞“一刀切”;(3)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地调

4、整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和措施;(4)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为了达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彻底革命精神和严肃科学态度相统一的体现。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几度兴盛、几度垂危,无不与遵循这条思想路线息息相关。历史和现实反复说明,实事求是则兴,非事实求是则衰;实事“变”“是”亦变则兴,“实事”变“是”不变则衰。根据“实事”的变化而“是”变,从而做到永远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本质内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繁荣昌盛的根本保障之一。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的结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全面探索,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指出,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艰巨的使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始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在我国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首先遇到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要对社会性质、发展阶段做出确切的判定。在这个问题上,能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为此,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领导和支持了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6、想路线,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随后,党又果断地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并不适合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党还进一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并根据邓小平的提议,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四个坚持”,列为思想上政治上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四项基本原则载入了党章和宪法。这就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于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回顾和总结了自党的七大以来的经验教训

7、,认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但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也正是在这个开幕词中,他完整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这是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一个了不起的思想解放的成果。大会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确定分两步走,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随后又提出第二步到下世纪中叶,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从此,中国举起了一面

8、引导全国人民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奔向21世纪的伟大旗帜。“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全面、系统地阐发于党的十三大。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回顾说,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的主要历史功绩,就是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不仅提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且规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 武汉宣传1992年第11期,第14页。也

9、正是在这次大会上,党号召要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求党和政府在初级阶段,把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明确规定:“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既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它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原则,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从理论发展的角度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突破;改革开放定为国策之一,并把它提到总路线、总方针的高度,是对高度集中的僵化体制和闭关锁国政策的突破;尤其是后来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提出关于改革开放是非得失

10、的“三条标准”,更是对凡是要问一个姓“资”姓“社”的思维定势的突破;“四个坚持”虽不是新提出来的,但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强调并与改革开放相结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所体现的理论原则,既是在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的指导下确立和发展起来的,又都蕴含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在总结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上,首次系统地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概括为12条原

11、则,它标志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深刻了。党的基本路线和这12条原则,总起来说,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以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初步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再一次作了全面地阐述和理论概括,归纳起来主要有9个方面。其中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以实

12、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建设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九个方面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精神,可以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结晶。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先导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4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也遭到严重挫折和失误。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只注重了生产关系的改变,没有或极少注意到生产力的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总认为生产关系是决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调整或改变所有制即越公越纯越好,国家和人民就会越富裕。这种人为地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实际后果,导致了“

13、大跃进”、“人民公社”等严重失误。在分配问题上,认为平均就是“公平”,越绝对平均就越能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进而提出了“穷过渡”、“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超越发展阶段、脱离实际状况的“左”的口号,致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针对社会主义的歧义理解和片面认识,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含义是什么?就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

14、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正是由于我们党没有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纠正了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破除了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思想解放,我们党才确定无疑地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才不断迈出坚实的新步伐。14年改革开放虽然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却引发了中国全方位的震动和变化,这就是“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14年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其根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抛弃了空想的理念,摆脱了僵化模式,实行了一条解放思想

15、、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行了一种务实的政策。只有思想的大解放,才有生产力的大发展。邓小平指出:“不解放思想,不实事求是,不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可能有现在的一套方针政策,不可能把人民的积极性统统调动起来,也就不可能搞好现代化建设,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执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拨乱反正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尤其是在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和我国周边国家经济高速度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并存的情况下,只有“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才能抓住机遇,才有生产力的大发展,才能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记得1985年在回答美国企业家代表团团长格隆瓦德关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的提问时,邓小平就坦率地说:“问题是用什么办法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去我们搞计划经济,这当然是一个好办法,但多年的经验表明,光用这个办法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应该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样就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加速生产力的发展。”以“猫论”著称的邓小平,历来习惯于用生产力标准观察、评价每一项改革措施和生产实践活动。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一次谈到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