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2209987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作者: 日期:闽江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问题探究报告 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年级专业: 2015级英语专业 学生姓名: 江君怡 刘楹 何贤沙 林佳敏 胡夏青 李依倍学 号: 504 505 510 604 613 616 组 长: 刘楹 完成时间: 2017.05.08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 林彤 福建.福州.闽江学院问题探究报告简况表问题探究报告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指导教师林彤探究小组成员姓名性别联系电话班级学号成员分工江君怡女135990638535班3150202504做ppt刘楹女158602969

2、665班3150202505做文档 演讲何贤沙女181208200715班3150202510做文档林佳敏女178059715296班3150202604打印李依倍女150601372206班3150202616做ppt胡夏青女153998713476班3150202613打印问题探究报告内容概况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含义,意义,必要性。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

3、革命。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中,1840-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所有的革命都是由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领导的。1919-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可见,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领导阶级是谁,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既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那么是不是这个革命应该就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呢?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说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简称“民主革命” 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

4、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革命的胜利,

5、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

6、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国民革命失败后,在独立领导土地革命战争过程中,实行下层统一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这时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领导人把民族资产阶级视

7、作最危险的敌人之一而加以排斥、打击,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正式的决定。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国民革命时期,是以推动国民革命为目的的国共合作。中共三大制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新三

8、民主义是它的政治基础。国共合作建立后,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但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占了主导地位,对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问题上采取了退让政策,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第一,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实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使同盟者感到希望和前途,才能获得同盟者的拥护,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真心实意地和共产党一道共同奋斗。第二,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无产阶级领导的统

9、一战线包括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另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劳动者的联盟。在两个联盟中,第一个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第二个联盟是非基本的,但又是主要的和不可缺少的。共产党要正确地领导革命统一战线,就必须正确处理两个联盟的关系,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之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正确发展两个联盟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互相促进。 第三,在同资产阶级的联盟中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即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

10、同敌人相妥协的一面,所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对他们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所谓联合,就是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所谓斗争,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行和平的不流血的斗争。 第一,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所谓独立自主,就是指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这一原则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要讲统一性;另一方面,要讲独立性,既统一,又独立。第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利用矛盾、团结多数的原则。中国共产党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对统一战线的阶级构成进行科学分析,把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内部的力量分成左翼势力、中间势力、右翼势力,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区别对待。第三,坚持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中国革命必须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因为“只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才最没有狭隘性和自私自利性,最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最有组织性,而且也最能虚心地接受世界上先进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经验而用之于自己的事业。”然而“假如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在这里,毛泽东把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同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联系到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