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对世界的影响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209714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斯大林对世界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斯大林对世界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斯大林对世界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斯大林对世界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斯大林对世界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斯大林对世界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斯大林对世界的影响(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斯大林对世界的影响 作者: 日期:斯大林对世界的影响、积极影响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斯大林模式”创立是取决于当时苏联极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方式,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消极影响 (1)这种高度集权不仅以自由市场的不发达作为自己存在的理由,而且为了保全自身,而通过经济资源的绝对垄断,限制市场因素的发展来巩固自身。斯大林模式要求国家对经济运行的绝对控制,也就要求空前的国家专政机关作为后盾。于是必然出现出现党政不分、权

2、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与家长制作风盛行的现象,因为这些不过是巩固国家统治的方式而已。斯大林模式和民主、现代法制是完全不相容的。 (2)苏式社会主义的国有化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有化的区别在于,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不发达的情况下,通过国家作为后盾的方法来壮大资本,同时资本必须由国家实行绝对控制;社会主义国有化旨在限制和消灭资本,以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来代替资本关系,生产资料的控制权将逐渐由社会接管,并且这一切建立在资本关系发达并走向衰落的历史条件下。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斯大林模式的命运。随着过度集中的体制和日益发展的市场因素的对抗性矛盾走向顶点,斯大林体制最终走向崩溃。 (3)在空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下,

3、掩盖着经济效率极低的现实,这表现在: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第五,国家对经济资源的垄断,造成国家机关内腐败滋生。所以这种经济增长必然是不可持续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并最终造成了苏联1991年解体。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以及斯大林的理论观点,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一方面由

4、于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自然受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视。另一方面,也由于苏联一直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是普遍规律,有普遍的国际意义。因此,后来几乎所有新起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搬用了苏联的一套理论和模式。当时苏联领导集团推行大国主义、大党主义更强化了这种国际影响。各国的事务经常受到干涉。也是因为苏联的解体,整个欧洲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影响以中国为例: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与斯大林模式中的一些事件很相似 1.中国的大跃进(比如其中著名的大炼钢铁)很像苏联的发展失衡与计划体制一个方面上去了,其他却全停滞不前(有些甚至在倒退,如当时的中国农业) 2.

5、农业过度集中,损害农民利益,挫伤积极性,导致农业发展停滞不前,这很像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3.在时间上,苏联的新宪法通过于完成集体化之前,而中国的54年宪法也通过于三大改造之前 中国虽然在此也载了跟头,但比苏联轻很多有苏联的例子,谁还会犯一模一样的错误?又一个事实证明,一种制度出现,一般走有利弊两面,一个时期适用,另一个时期也许就要更新了,这正如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罗伯斯毕尔当恐怖政策已经帮助法国度过危难时期,他们仍然使用此政策,最终在政变中被推翻,若此一时彼一时,适时更改制度,也许事实会是另一个样子 4.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首先要注重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既要重视重工业,还要重视轻

6、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还要充分发挥市场货币关系,尊重价值规律,使企业又充分的自主权,不能单纯以行政令命管理经济;其次要注重改善民生,协调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不能过分地剥夺人民利益来求得国家的发展;再次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反对个人权利凌驾于法律之上,杜绝盲目的个人崇拜;最后,要坚定不移地奉行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尤其是要反对任意牺牲弱小国家民族的利益来满足大国的需要。斯大林模式的积极影响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斯大林模式”创立是与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

7、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积极作用。然而,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误区。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苏联出现了党政不分、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与家长制作风盛行的现象,他们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正常展开。由于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际的特殊地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建的人民民主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各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实践中,都不同程度的沿用了斯大林的理论和模式。当新科技革命的浪潮袭来时,当时代主题由战争和革命向和平与发展逐渐过渡时,斯大林模式与生俱来的弊端便日趋显现出来。斯大林模式

8、成为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是非得失的历史和逻辑起点,成为社会主义改革兴起的深沉原因。斯大林对新闻的影响斯大林新闻模式在列宁那里,新闻模式是一种与具体的历史环境相适应的自然状态的东西,尚没有定型。到斯大林那里,他在列宁的理论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模式完全固定化了,并推到了极端。摒弃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党的监察和舆论监督对权力相互制约的体制;以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新闻工作的习惯性思维和特权性的宣传与新闻合一的文体,遂使报刊面目可憎,思想僵化,宣传说教化;主持政治者和评议政治者一体化;新闻管理人治化。于是形成了体制上的官本位式的衙门化。斯大林新闻模式特点1、报纸国家化;2、新闻宣传化;3、为政者和

9、议政者一体化;4、新闻管理人治。斯大林新闻模式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启示:1、执政党的舆论工具不能丧失,党报的领导地位不能改变。 不能说苏联的解体完全是由于新闻事业改革失败所致,它是政治、经济、社会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以党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报业体系的丧失无疑失去了重要的舆论阵地。叶利钦在打垮了紧急状态委员会后,立即派人接管了塔斯社、苏联新闻社、中央电视台,并勒令真理报等6家共产党报纸停刊,同时停止了俄共活动并限制了苏共活动。这些报纸只在被迫宣布改变性质后才被准许复刊。由此可见,新闻舆论工具是执政党存在的根基,失去了这个工具,执政党的地位就可能动摇。我们决不能走苏联走过的路子,我们的新闻改

10、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闻改革,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的,党报的领导地位一定不能变。只有这样,才能把舆论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我们的新闻事业才能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坚定不移推进社会民主的进程,但要考虑各种因素做到循序渐进。 强调党的舆论工业不能丧失,党报的领导地位不能改变,并不是说我们不要民主,相反,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民主化、公开性建设,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但决不能急于求成、一步登天。 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决不能像戈尔巴乔夫那样急于求成、四面出击。那样只会造成国家的混乱,最终断送改革、断送掉国家和民族的前途。 3、不遗余力地推进新闻自由,但要严格限制滥用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是无产阶级的新闻思想。苏联当年那种高度集中封闭的新闻政策和新闻体制,决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新闻思想的必然发展,正好相反,它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新闻思想的背离,或者说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一种异化而已。但是,这种自由不是没有约束的自由,不是像苏联新闻改革那样“放纵”自由,而且有节制的,有限制的自由。此外,即使在当今世界上标榜“最自由”的美国,新闻媒体也并非是绝对自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