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城市治理韧性城市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208663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双修城市治理韧性城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市双修城市治理韧性城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市双修城市治理韧性城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城市双修城市治理韧性城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城市双修城市治理韧性城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双修城市治理韧性城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双修城市治理韧性城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双修+城市治理+韧性城市 作者: 日期:一、“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双修”)1.1起源“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是陈政高部长在2015年4月在海南调研时,针对三亚城市转型的特点和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的;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由此中央层面正式提出城市修补这一说法;2016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1.2定义城市修补就是要尽量避免大拆大建,提倡有机更新。既要保护原有肌理,又允许建设发生,新老巧妙结合。它不仅是城市空间、

2、环境的修补,更是城市功能的修补。通过城市修补完善城市功能,不需强调有单元有一定范围。不仅是建设工程,更是社会和谐和社区共治工作。优化存量必须和社区、市民直接沟通,规划应该以新的方式面向社区和居民。1.3“城市双修”要针对的城市问题城市生态系统性遭受污染和破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短板突出;城市公共空间缺失、城市公共绿地不足;城市功能在街区、社区层面不匹配;棚户区改造和老城区改造工作中的城市修补不足;城市交通、街道、换乘的空间衔接、人性化差距。1.4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对城市生态修复,要重视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城市与生态的共生关系,建设和保护的协调关系,自然与人的亲近关系,生态

3、环境自身的生长循环规律,要防止因对景观的喜好而破坏生态的现象。对城市修补,一要把对城市空间和环境的修补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二要把对物质空间和设施的修补与社会、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相结合;三要把城市街区的修补与城市文化传承和建构相结合;四要把营造健康和活力的城市公共场所和改善民生相结合;五要注重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同步,集中资源补齐短板。对于城市建成区规划方式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是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方式改变单一项目、单个地块碎片化的实施方式。二是建立规划单元的统筹机制在一定范围内设立完善城市社区功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空间和绿地等补短板的规划“利益交换”机制。 三是建立深入和广泛

4、的公共参与机制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决策权力交给居民。 城市修补就是要尽量避免大拆大建,提倡有机更新。既要保护原有肌理,又允许建设发生,新老巧妙结合。城市修补是在城市发展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时期,所提出的城市设计新理念和城市建设更新方法。1.5案例三亚市是全国“双修”试点城市,2015年,即在全国率先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试点工作。在工程技术方面,三亚市启动开展了10项具有节点性重要意义的具体工程,包括城市内山、河、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城市绿地和绿化带建设、广告牌治理、城市色调整理、城市夜景照明、城市天际线规划、城市建筑立面改造、违法建设治理等城市修补工程。在政策措施方面,其主要

5、做法包括更新思维理念,提高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工作要求;突出科学规划,确保一步到位;开展专项行动,实施重点突破;健全工作机制,上下合力攻坚。(具体内容可参考三亚_双修_双城_综合试点的实践与成效_建文)1.6意义中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标志,外延扩张粗放式发展转向内涵集约高效发展的重要阶段。落实中央关于“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提倡城市修补”的具体工作。开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主线和主导方向,“完善存量”。 城市规划工作“以人为本”、“生态为先”的主要舞台。1.7总结总的来说,城市“双修”要吸取过去的发展教训,弥补历史欠账,

6、改变过去的发展观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注重生态,生态型要大于景观性,要关注城市与生态的共生关系、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自然与人的关系;要通过城市修补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场所;要处理好社会和谐与社区共治的关系;要规划管理先行,高质量建设城市,兼顾保护与传承、治理与管理,达到共建共治共享。参考文献:论文:三亚_双修_双城_综合试点的实践与成效_建文_双修_双城_亮点多多探路城市转型升级打造_三亚范本_张雪锋城市修补生态修复_本刊编辑部全力以赴推进三亚_双修_试点总结可供全国城市复制学习的经验_陈吉楚;热点PPT22/23/83公众微信号推送文章:“双修”纵横谈(上):张兵:三亚“城

7、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介绍/会议专递;“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探索城市转型发展之路;媒体聚焦/盘点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三大热点:“城市双修”、“街区开放”和“工业遗产。”二、城市治理(主要是政策方面,个人觉得考的概率小)2.1背景 随着治理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针对城市治理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杨宏山教授指出,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城市是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集聚的地理空间,城市治理的使命就是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配套性,构建可持续的财政筹集机制,改进公共服务。2.2定义城市治理指通过规划手段划出一定的空间,构建一种制度安排,政府提供优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并建立专门的财政筹集机

8、制。2.3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解读公共服务视角下的城市性质城市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系统,理解城市治理首先需要厘清城市的性质。从公共管理学的视角,城市是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集聚的地理空间。实际上,上海世博会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之所以能让生活更美好,就在于城市的公共服务更优质、更配套、更便利。从公共服务视角下理解的城市性质,可更好指导城市发展和治理。市治理的使命就是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配套性,构建可持续的财政筹集机制,改进公共服务。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城市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财政制度是不一样的。美国城市,采用的是不动产征税模式,房价不包括优质公共服务“收费”。中国城市,土地财政模式,国

9、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开发商提前缴纳,房价包括公共服务“收费”。与不动产征税相比,土地财政局有效率优势,也存在问题。剖析城市治理中的两种联盟 一是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力量形成的增长联盟,他们具有与决策者直接对话的渠道,拥有政策制定的话语权,对社会舆论也有较大影响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市场化改革,企业家群体崛起。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知识的价值得到提升,知识精英的话语权扩大。为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技术性知识受到重视,各级政府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决策过程中注重听取专家意见。另一是社会力量在自我保护中形成的社群联盟,他们通过组织集体行动,进行自我保护,防止增长机器的“任性”行为对自身造成伤害。卡尔波拉尼指

10、出,现代社会的各种变化受一种“双重运动”所支配,即市场的持续扩张以及这一运动所遭遇的在特定方向上制约其扩张的反制运动。分析增长导向型治理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导向下,城市政策制定从闭门决策走向精英参与,注重应用技术性知识,提升决策的理性和有效性。这种增长联盟主导的城市治理取得了显著成就,使得城市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快速扩展的新城区、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快速增长的财政收入、庞大的中产阶级队伍。同时,增长导向型治理也存在公共服务偏向性、公共空间供给不足、商品房价格高企、邻避冲突问题凸显、群体性事件较多等问题。从知识应用看,城市善治既要应用专家知识,也要识别公众偏好,既

11、要应用硬知识即可重复的技术性知识,也要应用软知识即特定情境下的地方性知识,既要发挥增长联盟的作用,调动企业家和专家的积极性,也要倾听社群声音,寻求最大公约数。推出回应导向的城市制度建设当前,我国正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致力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改进城市治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凸显公平正义,以保障公平共享作为城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鉴于此,我们既要支持城市发展,也要凸显回应导向,增进对话民主,构建更好的城市制度。首先,需要推进规划师职业伦理建设。没有倾听,就没有空间正义;没有空间正义,就谈不上一流的城市规划。第二,需要整合城市热线,便于公众参与。第三,要构建两大联盟之间的对话机制,推

12、进民主治理。城市治理利用各方知识、识别各方偏好,需要构建集体论坛和委员会制度。第四,要推进整体治理,化解“碎片化”问题。城市作为一个系统,其规划、建设和管理涉及多个部门,需要相关部门采取协同行动。第五,要改进市政绩效评估,强化自下而上的问责约束。即实行自上而下评估与自下而上评估相结合。2.4总结总之,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兴则国家兴,城市强则国家强;城市是国家治理的缩影,城市善治,则国家善治;城市是国家创新的源泉,新制度在城市试点,再形成扩散效应;回应导向的城市治理,既要发挥专家作用,也要改进政策系统,增进协商民主,倾听社群声音,在对话中集聚共识,促进包容性发展。参考文献:论文:热点PPT

13、40-46公众微信号推送文章:规划年会/大会报告杨宏山:回应导向的城市治理三、韧性城市或弹性城市3.1背景与定义弹性来源于1970年代生态学的术语,指生态系统在遇到干扰或者破坏时所具有的维持和恢复能力。运用到城市研究中,是因为作为复杂系统的城市始终处于变化的情景之中,在应对常规压力的常态下,还必须思考如何应对各类突发危机的压力叠加而保持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从这个角度建构“弹性城市”,显然与当下城市化加速进程中突发灾难频现的宏观背景有关,具体表现为地震、洪涝、公共安全等,全局层面则涉及全球气候变化的生态问题、资源消耗及污染的环境问题、城市移民和就业的社会问题、产业更替及波动的经济问题等,与城市发

14、展战略的深层次戚戚相关。弹性城市不仅仅是简单防灾减灾所关注的承受和恢复能力,更应该延展到经过改变、或者应对紧急刺激之后,达到一种新的状态的能力,其本质应该是城市发展中走向更好状态的综合能力,其弹性应该涉及城乡生态、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各方面。3.2韧性城市的特征和评价体系特征早在韧性城市的概念被提出之前,就有不同学者对韧性城市应该具有的特征做出了分析。不同学者的论述具有如下相同点:其一,强调了城市系统的多元性,表现在城市系统功能多元,受到冲击过程中选择的多元性,社会生态的多样化以及城市构成要素间多尺度的联系等。其二,城市组织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仅体现在物质环境的构建上,还体现

15、在社会机能的组织上。其三,城市系统要有足够的储备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城市某些重要功能的重叠和备用设施建设上。评价体系马荣加(Mayunga)探讨了通过研究五种资本形态来量化城市韧性的方法。这五种资本形态分别为: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经济资本(economic capital)、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以及自然资本(natural capital)。(此处英文不删,名词解释可供参考)3.3韧性城市思维在传统规划理论体系中的定位虽然韧性城市在最近几年才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课题被学者提出,城市研究和规划科学中的韧性思维其实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从已有的文献分析,既有规划理论中有关韧性的思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类文献主要论述多元而富有活力的城市建成环境的特征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探讨城市功能混合、小街区和多样性的重要性;达武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